中国园林网4月3日消息:“这两天才有了第一笔百件以上的订单,其实已经到了花农的心理承受底线。”在被台商台农誉为“大陆阿里山”的福建漳平市永福镇,年关花卉市场隐约有了活跃气息,令大多数花农长舒一口气。
花农转型势在必行
永福希望园艺的老板陈巧妍说:“花卉市场受政策影响很大,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市场受到一定影响,我们都在积极寻找出路。”已种养杜鹃花23年的陈巧妍表示,永福花卉市场遭遇“寒冬”,至少需要3年时间才可安全度过,转型势在必行。
永福镇是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核心区,杜鹃种植面积1.3万亩,拥有境内外70余个杜鹃品种,盆栽杜鹃占大陆市场总量的70%以上。这里因此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授予“中国杜鹃花之乡”称号。
与多数花农通过压低价格与经销商“交锋”不同,陈巧妍从去年开始,尝试通过微商平台,销售应季花卉。
眼下正是年销杜鹃旺季,园艺厂内,两名工人正忙着将含苞待放的杜鹃花打包装箱,其价钱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网络平台的优势在于,减少中间环节,直接让利给顾客。” 陈巧妍说。
在花乡永福,家家户户几乎都从事与花相关的产业,大到承包苗圃,小到贩卖花肥,成熟的营销体制已经形成。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花卉,在永福虽已不是新鲜事,但花卉运输难度较大、附加工时增加等原因,使网络销售并未形成规模化。
高端产品仍能赚钱
“尝试新兴行业难免要有几年的适应期,我会坚持走电商销售的路子。”陈巧妍认为,之前做得太高大上,现在转攻老百姓喜爱的小规格产品,接接地气,顺应市场。
面对着营业额下滑、前途不明朗等多重压力,永福三华园艺的老板翁阿彬,走着与陈巧妍不同的突围之路,但同样是从接地气中赚取了市场份额。
早在6年前,翁阿彬就放弃了低端产品的种植,转向培育高端造型,走高端路线。
同样是打包运输的忙碌景象,工人正对木质集装箱进行最后的打钉。翁阿彬说,正在配送的货早在去年国庆节就被预订,除了运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消费市场,还有部分新加坡订单,且有增长。
“这两年虽然价钱不好,但走量大。”翁阿彬从事花卉生意15年,根据经验推断,到农历腊月廿三,永福85%的花卉就会基本售罄。
走在永福十里花街,除了听到“生意不好做”的感慨之外,花农“重整旗鼓”的自信也洋溢在脸上。翁阿彬家的苗圃年产杜鹃花万余株,如今销售量稳中有增。
“与国外品种相比,不论造型、品质国产杜鹃都有很大优势。”对未来的花卉市场,翁阿彬信心满满地说:“现在老百姓开始讲求生活品质,中国的花卉市场还有发展空间。”
对于花农的转型突围,陈巧妍、翁阿彬有着相同的声音:市场拓展需要政府引导,来打通信息不畅的壁垒,“希望政府加快土改,让田地流转到有需要的花农家里,助力永福花卉做大做强。”
推荐阅读: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