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构建健康优美的水生态体系

2015年05月12日 11:05长春晚报

北湖湿地公园:长春的绿色之肺

中国园林网5月12日消息: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历届长春市委、市政府对伊通河治理工作都高度重视,实现了伊通河城区段200年一遇防洪标准,新建、在建系列截污治污工程,完成城区段和北湖景观工程,初步实现跨伊通河便捷交通。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面部署,对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长春市委第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将伊通河打造成为长春市“生命线、生态轴、景观带”的战略目标,伊通河综合整治在组织机制、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当前,全面推进伊通河综合治理战役即将打响,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一场综合水系大战 构筑百年生态系统

今年,长春市将全面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全面掀起伊通河流域综合治理“总攻战”。

一直以来,长春市委、市政府对伊通河治理工作都高度重视,实现了伊通河城区段200年一遇防洪标准,新建、在建系列截污治污工程,完成城区段和北湖景观工程,初步实现跨伊通河便捷交通。特别是长春市委第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将伊通河打造成为长春市“生命线、生态轴、景观带”的战略目标,伊通河综合整治在组织机制、规划计划和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今年,长春市将全面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实施伊通河流域综合治理,统筹推进伊通河防洪工程、治污工程、交通工程、生态工程、土地经营、产业经营六大工程,全面实现防洪无忧、治污达标、交通便捷、生态优美、产城融合五大目标。

打造城市生命线、景观带、生态轴、动力源

伊通河流域的治理与保护是近年来我市生态建设的重点之一。借鉴北湖经验与部分城市内河先进治理经验,以“打造生命线、景观带、生态轴、动力源”为中心。

以防洪工程和治污工程为载体,打造保障城市安全和居民健康的生命线;以水岸廊道和湿地公园为窗口,打造对外开放和城市形象展示的景观带;以生态涵养和生态保护为职能,打造提高城市环境和宜居水平的生态轴;以推动经济和完善功能为目标,打造促进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最终把伊通河流域打造成为最具吸引力和活力的绿色生态新地标,和谐人居新典范,城市建设管理新样板。

统筹推进六大工程,全面实现五大目标

坚持“统筹规划与建设,统筹政府与市场,统筹项目和资源”, 遵循水城互动、环境优先、有序实施、综合平衡四个原则,全面推进防洪工程、治污工程交通工程、生态工程、土地经营、产业经营六大工程,实现防洪无忧、治污达标、交通便捷、生态优美,产城融合五大目标。

六大工程:

截污治污工程——包括串湖污水干管截流、补水、清淤工程,南部新城排水管网等13项工程,剩余总投资约90亿元,2015年计划投资约32.6亿元。

防洪安全工程——包括伊通河南段防洪工程、南绕城至新立城坝下段防洪工程、永春河综合治理和东新开河综合治理四项工程,总投资约141亿元,2015年计划投资约14.3亿元。

道路交通工程——包括抚长高速公路人民大街出口改移、长伊公路长春至依家屯段、永春快速路、新开河大桥和一匡街跨伊通河桥五项工程,2015年计划投资约29.8亿元。

生态景观工程——重点启动南溪湿地建设项目,同时启动城市“外滩”更新方案设计前期工作。南溪湿地总投资约30.3亿元,2015年计划投资约10.3亿元。

土地经营工程——重点启动永春新区的土地收储工作,随主要道路建设沿线两侧进行收储,匹配年度投资及偿债资金需求规模。

产业经营工程——完善区域产业、城市规划及城市功能配套,鼓励新兴产业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通过PPP等市场化模式,推动招商引资工作。

五大目标:

防洪无忧——以全线防洪能力200年一遇标准,依次完成南段、永春河、东新开河及伊通河北段的相关防洪工程。

环保达标——通过三年努力,完成相关收集、治污和补水工程,使城区河流断面水质全面达到环保要求。

交通便捷——三年内建成东西向跨伊通河桥梁,实现城市东西方向便捷的跨河交通;南北段堤路合一有序推进,远期实现城区段既有滨河路改造。

生态优美——随着提升中段、打造两端的流域景观改造工程进度,逐步建成伊通河绿色生态轴。

产城融合——完成永春新区的基础完善和环境打造,使永春发展融入城市建成区;完善伊通河城区段的环境与“城市家具”,提升城区段功能与品位。培育伊通河沿线绿色产业与创智产业,产业与环境一体,产城融合,可持续发展。

在借鉴株洲及各地规划理念基础上,强调亲民特色和河滩地活力空间的释放,突出分段功能区人人乐享的主题特色,同时把伊通河综合治理项目打造成水生态文明示范区,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的样板区。

生态人文景观设计方案亮点纷呈

构建多样亲民的活力空间,因地制宜,打造主题公园、体育公园、沙滩、市民广场等公共生活服务场所。

重视城市记忆恢复及文化元素植入。将长春一汽、长客及长影历史及工业文明展示墙、浮雕墙,展示东北亚及伊通河的博物馆、文化馆等长春市历史文化元素融入伊通河流域景观设计。

策划文创艺术主题商业街、酒吧街等高人气聚集的商业模式及形态。形成慢行车道及景观步行桥等有序的梯度交通体系。

打造无人岛、生态护岸、野生湿地、长白山特色动植物园等近自然、原自然的生态景观。实践水生态文明、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先进理念和措施。

战略时机 迫切需求

守住生态红线,抓住发展主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常态下,东北要振兴,经济要发展,生态须保障。

振兴东北必须有新思路、新方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改造老工业基地的有效途径。生态建文明设已成为东北振兴、经济加快发展的必然需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民意,也是民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百姓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人民群众对干净水质、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生态的需求更加迫切。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循环发展的新方式,正是民之所望,更是施政所向。

东北振兴如此,民生民意如此,城市建设更是如此,建设绿色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建设生态、智慧、人文、绿色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必然选择。

三年来,长春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两横三纵”快速路主线工程全部完工并正式通车,与四环路形成“一环两横三纵”的立体化、现代化交通体系,长春实现了立体交通梦,正式跨入立体交通时代,为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页]

将伊通河等河流体系打造成为长春市的“生命线、生态轴、景观带、动力源”

生命与水相依、生存与水相伴、发展与水攸关,伊通河治污是治理流域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治污工程将解决污水直排和应截未截问题,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市水环境的重要载体。

治污要干,防洪更要干。伊通河防洪工程是提高长春防洪能力、保障城市安全的迫切需要。通过防洪安全工程可以完善伊通河南北段防洪体系,提升现有城区段防洪标准,支持南部新城开发,意义重大。

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伊通河综合系统治理,迫在眉睫,势不可挡。

大手笔 大系统 大统筹 大合唱

伊通河长春市中心城区南段防洪工程、长春伊通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永春河综合治理工程、东新开河综合治理工程,这些防洪安全工程总投资140多亿元。

南溪湿地公园、城市“家具”, 2015年共启动两个生态景观工程,计划投资10.3亿元。

截污治污工程计划投资上亿元。

道路交通工程,2015年共启动五个项目,总投资为98.5亿元。

如此的大手笔,在长春城建历史上尚属首次。

大手笔谱写新华章。

为加快组织管理体系建设,今年长春将落实伊通河全域综合开发指挥部的搭建。为全面启动伊通河全域规划设计方案深化和专题研究,今年将在原有规划方案基础上,对规划进行深化和落实:完成伊通河南段(新立城大坝至南绕城)和伊通河北段(一间堡铁路桥至万宝闸)景观带总体设计,完成南溪湿地及伊通河中段(南三环至北三环)景观带提升深化设计。

为加快推进重点项目PPP招商工作,长春正在启动伊通河项目包装、招商推介工作,完成重点项目的投资人谈判和招标工作,启动重点工程建设。

为加快重点项目工程前期工作,长春正在完成重点工程项目的前期立项手续,启动重点工程的拆排迁工作。规划设计、土地环保、建设、水务等多个部门统筹协调。

同时,长春正在启动规划相关专题研究,包括:伊通河直排污水调研及解决方案研究,伊通河岸线动物(主要为鸟类)多样性调查及保护研究,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水专项河流主题技术筛选及应用研究,长春市及伊通河含产业文明、文物历史等本土文化考究及艺术设计创意。

届时,由南三环到北三环的伊通河河道沿线将会建设“长春外滩”,增加沿河公共设施,形成连续的滨河商业休闲带,形成新的城市公共服务中心。

在长春大地上,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正在全面推进,一曲大系统、大统筹的大合唱正在唱响,由大手笔描绘的宏伟蓝图正在人们的面前展开,这里的明天会更美、更好!

建设与管理结合 保护与开发并重

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是长春城市建设的又一重大战役,怎样把这个工程建设成高质量、高规格的工程,以及建成后的管理与保护工作一直是建设者们不断思考的问题。而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建设与管理结合,保护与开发并重,只有构建一种长效机制,才能推动伊通河项目工程的健康发展。

为构建长效管理机制,长春市提出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资源匹配,统筹推进伊通河综合治理工作。成立市级伊通河全域综合治理指挥部,牵头伊通河全域综合治理,组织决策重大事项。成立各专项工作组,负责具体工程事项的审批与协调。相关政府部门派驻副职负责专业组的工作,牵头具体事项的研究与协调。

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是一场管理方法创新的革命,只有一边建设,一边管理,才能总结出越来越多的经验;只有一边开发,一边保护,才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也只有这种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才能大大提高决策效率,形成建设合力,不断提升执行能力,从而形成一种各部门协调推进,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良好局面,才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管理效益,这是管理体制创新的必然结果。

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只有坚持建设与管理结合,保护与开发并重,在环境监管保护上发力,在防洪治污上持续加大投入,才能为全市百姓营造一条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安静和谐的生态之河、景观之河。

创新管理体系统 筹伊通河综合治理

长春市建委通过构建高效管理体系、创新投融资模式、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等全力推进伊通河综合整治工程,让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实施“三个统一”构建高效管理体系

通过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资源匹配,统筹推进伊通河综合治理工作。

建立高位统筹的市级领导小组,提高项目决策和组织协调能力。市委、市政府成立市级伊通河全域综合治理指挥部,牵头伊通河全域综合治理,组织决策重大事项。

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设立联合工作机制,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成立各专项工作组,负责具体工程事项的审批与协调。相关政府部门派驻副职负责专业组的工作,牵头具体事项的研究与协调。成立现代服务业开发区,统筹南部都市开发区、伊通河流域科技生态示范区和永春新区的建设、开发和产业培育,对该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综合开发。

授权项目实施主体,提升执行能力。授权长城投公司作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的投融资和建设主体,牵头与社会资本合作推进区内项目的投资、建设。

创新投融资模式 捆绑资源助力发展

构建系统、可持续的投融资体系。市建委借鉴北京荣邦瑞明公司在北京长阳镇城市建设管理实践中创设的“长阳模式”经验,制定伊通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投融资规划,在尽量不新增政府债务的前提下推动伊通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PPP模式是政府为提高效率,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项目公司自行融资,自负盈亏,通过捆绑资源开发实现投资平衡和合理收益。同时,河道治理与周边资源捆绑,伊通河形成的资产、特许权益经营权捆绑项目,专项财政资金补贴。

大生态 大民生 大担当 大情怀

综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幕轰然开启,长春伊通河综合治理新战役再立潮头。

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期间五下人大代表团和政协联组会,多次谈及生态文明。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是全国的方向与落脚点,吉林省、长春市把握于此,贯彻于此,践行于此,加快大生态建设,推进伊通河综合治理,务实之举铺满全篇,贯穿全局。

加快发展,时不我待。长春市委在第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将伊通河打造成为长春市“生命线、生态轴、景观带”的战略目标,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幸福长春和民生优先,落实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措施。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长春伊通河综合治理又一场战役全面打响,又一次出发使长春城市建设再次率先起航。

打造保障城市安全和居民健康的生命线,打造对外开放和城市形象展示的景观带,打造提高城市环境和宜居水平的生态轴,打造促进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最终把伊通河流域打造成为最具吸引力和活力的绿色生态新地标,和谐人居新典范,城市建设管理新样板。今天的长春伊通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整体规划科学完善,发展目标高远明确,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发展号角响彻吉林大地。

放眼未来,主题公园、体育公园、沙滩、市民广场,工业文明展示墙、浮雕墙,人文、景观、植被、绿化、水系、旅游、休闲、记忆……长春伊通河区域环境优化,突出服务,改善民生,发展成果丰硕沉甸。

做在当前,造福后代。把截污治污工程、防洪安全工程作为伊通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紧抓安全生产,力争为后代呈现一个“百年工程”。紧抓环保工程,力争为后代营造近自然的生态景观。翘首期待,一个绿色、智慧、人文、生态、宜居、幸福的长春,渐行渐近。

高水平设计 高起点规划

长春市委、市政府对伊通河综合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坚持高起点、高站位、高标准,立足于谋大战略、实大规划、图大发展。

一河治理,联动全城,伊通河综合治理项目站在城市全面发展的角度,科学而系统地规划了截污治污、防洪安全、生态景观、道路交通等众多内容。以“打造生命线、景观带、生态轴、动力源”为中心,实现防洪无忧、治污达标、交通便捷、生态优美、产城融合五大目标,推进防洪工程、治污工程、交通工程、生态工程、土地经营、产业经营等六大工程,高标准的规划设计显示出长春市委、市政府在新常态下的一种谋略与远见。

建成伊通河城区段200年一遇防洪标准,造福长远;新建系列截污治污工程,福祉绵延;完成城区段和北湖景观工程,初步实现跨伊通河便捷交通,便利百姓。当前,建设现代文明城市已成为长春城市发展新的追求,对伊通河进行综合整治不仅势在必行,而且时机已经成熟。把其建设成为集防洪、生态、文化、景观和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城市风光带,是长春市委、市政府大局意识、长远意识和科学决策的体现。

本次治理工作成立市级伊通河全域综合治理指挥部,全面协调各部门工作,并由长春市城乡规划院、长春市政设计院、水利勘察院联合成立规划设计项目组,吸收借鉴国际、国内高水平专业机构的投标方案,制定新一轮的伊通河规划设计方案。精心的准备、精致的谋划、精细的部署,全面体现出长春市委、市政府对伊通河综合治理的态度与决心,使长春向着“绿色、智慧、人文”之城和绿色宜居森林城,迈进了重要而又坚实的一步。

推荐阅读:

用制度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深入持久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园林企业迎来较好发展期

五部委解读《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来源:长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