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18日消息:“大种树,种大树;年年种,人人种”—数年前植树造林热潮中一度出现这样的提法。
“大种树,种好树;年年种,人人种”—自治区层面集思广益改了一个字,成为“绿满八桂”的行动纲领。
一字之改,标志着绿色广西迈向“升级版”。春末夏初,记者走访首批获认定为国家储备林基地的“样板”,一睹“升级版”风采。
探访储备林
升级观样板
中越边境有个鲜为人知的“热林中心”,全称是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中心有个伏波实验场,场内生长着34.5亩的红椎林,至今树龄30年,平均胸径30厘米—每年大致长粗1厘米。
首府郊外有个名气不小的高峰林场,在界牌分场有片千亩青山,原来单一的杉树林间,增添了多姿多彩的新队列—红豆杉、华盖木、香梓楠等珍贵树种,就像“多兵种混编”的绿色方阵。
热林中心的红椎林和高峰林场的混交林,都是广西不久前首批入列的国家储备林。像这样的样板基地,目前全区划定了183万亩,到2020年全区将建成国家储备林基地2800万亩,可增加木材3.1亿立方米。
自治区林业厅速生丰产林基地管理站站长李贵玉介绍,国家储备林以培育大径材林为目标,既有松杉等速生丰产林,也有红椎等乡土阔叶树种,还有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等珍贵树种。
放眼八桂大地,用材林悄然变样,从速生林“一枝独秀”转向大径材、高价材“万木齐生”。2014年全区新增树木约5.6亿株,其中珍贵树种、乡土阔叶树种及经济林占七成以上。首批获划定为国家储备林的面积在全国规模最大,坐稳中国“最大产木区”地位的广西,开始担当“核心储木区”新角色。
南疆好树多
大材留后人
1979年成立的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拥有林地28.5万亩,横跨凭祥、龙州、宁明三县(市)。当初,森林状况与南方很多林区一样,以人工林为主,松杉林多、纯林多,质量差、效益低。36年来,科研人员探索出针叶、阔叶“异龄混交”等6类造林模式,连片营造出柚木、格木、红椎、西南桦、香梓楠、火力楠、降香黄檀等林木,成为我国南方树种最多、规模最大的乡土珍优阔叶树人工林试验示范区。森林蓄积量从当初86万立方米增加到现在140万立方米,其中阔叶树、针叶树比例由当初1∶9提高到现在4∶6。全部林木中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已经占55%以上,用材林平均蓄积量每公顷达到115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5.2%。近年,热林中心步入森林越采越多、越采越好的良性循环。目前,热林中心有6万亩林木列入国家储备林,享受相关政策。
上世纪80年代初,热林中心把培育珍贵树种作为主攻方向,从国内外引进名贵树种,经过培育、驯化,筛选出适合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种植的珍贵树种进行规模种植。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如今,中国四大传统名木降香黄檀、紫檀木、鸡翅木、铁力木,明清七大硬木之一的格木,可以结沉香的百木香,被缅甸、印度尼西亚誉为“国宝”的柚木等名贵树,在热林中心随处可见。
这些已过“而立之年”的稀罕尤物,在那里一点也不孤独,拥有很多别的“朋友”—与其它树木“混交”。据介绍,无论是“异龄混交”,还是“同龄混交”,两种或多种树木都生长更快、长得更好。西南桦、红椎、降香黄檀等树种年均“长粗”1厘米以上,年均“长高”1米以上,都超过马尾松和杉木。经过一定年限间伐针叶树获得中小径级材,既可以得到一定经济收益,又可以腾出空间让阔叶树更快更好地生长。
树好政策挺
扶持真给力
去年3月,高峰林场界牌分场16林班种下360亩闽楠林和观光木混交林,培育周期50年。眼下,齐腿高的闽楠树还在“蹲苗”,3年后才会快速生长。
珍贵树种混交林前期投入较大,前3年每亩需要投入约2000元,收获期却长达半个世纪。高峰林场去年一家伙种下5000亩珍贵树种混交林,算起账来3年内总投入高达1000万元。资金怎么解决?
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和欧洲银行贷款造林项目对此很给力扶持。国家储备林项目2012年开始实施,列入项目的松杉林每亩补助300元,珍贵树种每亩补助500元。欧洲银行贷款造林项目今年2月启动,我区获得贷款总额3000万欧元,利息不超过1%,还贷期长达20年,而且还有8年的还款宽限期,宽限期内不需交付本金和利息。造林项目入选后,不仅可得到造林投资50%的贷款,还可拿到自治区10%的配套资金。
高峰林场上述5000亩混交林,争取到两大项目的支持,每亩获得1000元低息长期贷款、200元的自治区配套资金、500元的储备林建设资金,三项每亩共计扶持1700元,林场自筹资金每亩实际上只需300元。
广西北回归线横贯东西,林木生长速度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林地规模位居全国第六,六成以上区划为商品林地。这些优势引起金融机构关注,近期国家开发银行和中信证券等派员实地考察后,认为投资林业大有可为,提出贷款期限可放宽到30年和建立林业基金的想法。
我区国有林场也积极探索森林流转,让有资金有实力的企业或单位接手经营森林,共享大树、好树的经济红利和生态效益。
栽培自然化
后继有好林
热林中心的红椎林,上世纪80年代初每亩初植160株,现在每亩保留25株,林下散布着比人高的红椎小树,还有不及半脚高的红椎幼苗—这是红椎母树冬季果熟落地自然生长的。
从初植到现在,30多年经历3次间伐,每次间伐都把影响“目标树”生长的“半熟树”砍去。红椎树自然更新能力很强,果实落下后就地生根长成幼苗,从中选择优良单株再培养新的“目标树”。这样,整个林子形成大、中、小树和幼苗共存的“大家庭”,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这是“近自然化”培育大径材的成功模式。热林中心科研处郭文福教授说,林中红椎达到一定标准,就应该科学间伐或适当采伐,在保持长远生态效益的同时实现中期经济效益。他们下一步将改变集材方式,使用索道从山上运送大径材下来,避免损伤森林。
自治区林业厅速生丰产林基地管理站副站长李孝忠说,建设国家储备林,无论是种植混交林,还是“改培”现有林,都应该变“皆伐”为“择伐”,逐步实现“近自然化”栽培。
“改培”方式已经在国有林场悄然推开。高峰林场界牌分场17林班有850亩山坡,纵向排列着两个林带,树身稍高树叶翠绿的是杉木林,宽30米;树身稍矮树叶浓绿的是红椎林,宽10米;在长长的山坡上,两个树种排列成两个浓淡相宜的绿带。
杉木林是1995年种植的,胸径已有21厘米。红椎林是2009年套种在杉木林下的,胸径已有10厘米。由于红椎林具有超强的自然更新能力,套种部分已经把原有杉木全部取而代之,自然形成10米宽红椎林与30米宽杉木林“带状混交”。
杉木林经过两次间伐后,每亩还保留40株,林下空间变大。去年2月,高峰林场又在杉木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等12个珍贵树种。
界牌分场副场长黄昌谋说,往后20年,大径材杉木将陆续采伐,这些套种的珍贵树种也将逐渐成林;届时,将从中再选择“目标树”继续培育大径材,让大树、好树源源不断后继有“林”。
推荐阅读:
(来源: 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