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雷山生态绿色GDP引领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2015年05月21日 11:09黔东南新闻网

中国园林网5月21日消息:近年来,雷山县以被省委、省政府取消GDP考核为契机,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主动适应新考核“指挥棒”,现特显优,积极探索绿色GDP可持续发展模式成效明显。2014年,全县生态产业投资占比达33.4%,全面实现小康程度8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达到2042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6000元,达到6069元,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积极推行“一业带三产”发展模式,一、二、三产结构从2005年的36.2:19.3:44.5发展到2014年的22.3:22.5:55.2,第三产业已成为当地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新途径。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业。围绕“全国旅游名县”目标,按照“全县景区化、全民旅游化”思路,全面打造以西江千户苗寨为核心的环雷公山古苗疆文化走廊和全县文化旅游升级版。201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88.36万人,实现旅综合游收入36.36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2.5%和24.6%。围绕旅游发展生态型高效农业。大力实施“6个10万”绿色生态现代农业工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3个省级农业园区,即:九十九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雷山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雷山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目前,全县茶叶基地面积达12万亩,2014年茶叶综合产值达9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292亩;雷山银球茶、雷山乌秆天麻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雷公山黑毛猪、红米等原生态农副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围绕旅游做足特色生态轻工业。以“茶、畜、菜、果、药”五大产业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依托苗族银饰、刺绣、服饰、芦笙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积极加强与晟世锦绣公司、多彩雪飞公司、苏州工艺美院、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知名企业和高校合作,努力将民族工艺品加工业培育成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板块。同时,携手国内知名企业积极谋划水产业和风力发电产业,力争将优质山泉水和风力资源开发培育成为新的生态工业增长点。

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和产业转型,加快园区、村镇道路、水利、电力设施建设。道路交通明显通畅。凯雷高速进展顺利,累计投资14.24亿元,完成总工程量的85%,预计年底前全面建成通车。全县154个村已有134个行政村修通油(水泥)路,建制村通畅率达87%,年底前实现全县村村通目标。启动雷山至榕江四格高速公路、雷山—望丰—舟溪—凯里二级公路前期工作。水利工程建设加快。鸡鸠中型水库正在有序推进,完成投资1.76亿元;桃江八一水库、永乐排告水库等除险加固全面完成;西江水库、陶尧水库、脚尧水库、排苟水库正在启动建设。完成渠道防渗203公里,恢复改善灌溉耕地2.06万亩。城镇建设更加完善。完成蚩尤大道路基工程,启动苗疆盛世城市综合体和响楼房地产开发,雷山公交投入运行,启动陶尧温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成移民搬迁500户1489人,城镇化率提高到32.1%;“全国文明县城”通过复查。

生态文明转型升级,发展底线进一步筑牢。围绕“治、建、改、管”下功夫,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围绕“治”下功夫。严守生态安全底线,严把环评审批准入关口,严禁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落户,加强对大气、水质、噪音等污染的监管,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县域主要河流水质保持在国家Ⅱ级饮用水标准。大力实施美丽乡村“百村万户”环境整治,村寨环境卫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围绕“建”下功夫。开展“绿色雷山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天保工程19.1万亩,退耕还林7.78万亩,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防护林工程3.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58.58%上升到2014年的70.3%,是全国森林覆盖率的三倍。配套完成县城、西江污水处理厂、县城垃圾填埋场、县乡垃圾收运系统工程等,城乡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围绕“改”下功夫。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红线,同时,组建县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局,将环保、林业以及发改部分职能有效整合,成立县级生态保护法庭、生态保护检察分局、生态保护公安分局等生态保护机构。围绕“管”下功夫。出台专项考核办法,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者严格依法追究责任,对有可能产生污染的企业一概拒绝,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行动,先后受理各类森林案件46件,依法依规处理39人。

民计民生转型升级,发展红利进一步释放。新常态带来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关注民计民生,全力做好民生保障与改善。教育事业得到加强。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将大塘中学、望丰中学、达地中学合并到县城办第一中学;以乡镇和片区为单位,建设36个乡镇(片区)中心寄宿制小学,设立8个乡镇中心幼儿园;进一步优化职校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启动思源实验学校建设;大力推进“9+3”义务教育计划,力争将雷山民族中学建成省级示范性高中。卫生事业得到发展。扎实推进县医院“创二甲”和8个乡镇卫生院“创一甲”工作,全力抓好县民族中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建设,加大新农合筹资工作,全县完成参合人数13.7万人,参全率达99.6%,有8.7万人次享受补偿,受益率达63.3%,基本解决群众的看病难问题。社保体系更加完善。做实城乡低保审批工作,及时发放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孤儿保障金;对大病、重病加大医疗救助,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强化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孤儿供养、残疾人等救助资助机制;扩大农房保险、养老保险等保险覆盖面。2014年发放各类保金和救助金8137万元,惠用13.82万人。扶贫攻坚稳步推进。全力推进扶贫攻坚示范县工程,按照15:8:4的比例把全县2450名领导干部与1.13万户4.74万人结成对子帮扶,狠抓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和精准扶贫,完善贫困户个案管理结对帮扶工作机制,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进一步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效性,扎实推进“减贫摘帽”,2014年减少贫困人口1.88万人,西江、达地、方祥3个乡镇实现“减贫摘帽”。

推荐阅读:

生态修复 长三角地区先行探索

广西龙珠湖景区打造四季花开生态游精品

四川奉节:三棵树修复生态 实现增绿带动增收

山东海阳:修建花墙 打造“田园生态村”

(来源:黔东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