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济南海绵城市建设 旅游路建1.2公里透水绿道

2015年05月29日 10:20济南日报郭天舒

中国园林网5月29日消息:自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在建的市政道路工程也迅速调整方案,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试点建设。今天上午,记者探访凤凰路北段和旅游路东段工程,了解道路如何变身“会呼吸的海绵”。

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要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让城市变得会呼吸。作为五大系统中的一项,在建的旅游路东段、旅游路西段、凤凰路北段、二环南路等都对建设方案进行了因地制宜的调整,增加工程的海绵内涵。

记者在旅游路东段看到,人行道弯弯曲曲地穿梭于绿化带间,让行人与景色融为一体。记者了解到,这是济南第一条自由式绿道,长达1.2公里。不仅看起来生态十足,还采用了以碎石为主料的透水混凝土铺装,使得一般中雨水平及以下的雨水量全部渗入地下。此外,分层构造的道路结构也让雨水更好地下渗,正常降雨基本不产生道路径流。

项目部一位负责人说,道路建设本是灰色工程,但结合海绵城市理念以来,越来越多绿色建设内容被增加进来。在凤凰路北段,绿化带建设细节多多,既有植草沟、下凹绿地、雨水塘帮助蓄水、渗水,还建有溢流井二次下渗并排除多余雨水防涝,最大化“留住”雨水资源。

“海绵城市建设不局限于大明湖兴隆片区试点区域,而是要以试点为带动全面铺开。”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凤凰路北段、旅游路东段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将作为标准,在其他新建、在建道路继续推广,打造一批会呼吸的绿色工程。

推荐阅读:

热词:“海绵城市”修复城市水生态

武汉建设海绵城市成为水生态文明的示范样本

南宁:今年起打造国家“海绵城市” 规建六大示范区

建设“海绵城市”需因地制宜拒绝“标配”

(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