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际低碳城室外环境监测站pm2.5空气监测系统。张小禹 摄
中国园林网6月16日消息:明天,第三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召开,上千名来自全球的嘉宾将汇聚于此……这些场景或许能作为“深圳国际低碳城绿在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之一。
这里并不是一座仅由技术“堆积”起来的低碳“展区”,绿色低碳技术在此接“地气”,与绿色运营、绿色人文形成了共生系统。数字上看,97项“绿意盎然”的低碳技术构成了会展中心的绿色生态,整个低碳城的万元GDP碳排放强度在两年间下降22%,GDP年均增长却达到了27.62%;与此同时,低碳城面向公众开放,技术带来的绿色生活让市民也能共享。
正如国际低碳城的发展目标所言,将通过构建低碳能源系统、低碳产业结构、低碳技术和产品体系,逐步引导生产和消费向低碳化模式转变,建设生态、生产、生活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从规划起步的绿色技术集成区
墙面上覆盖的垂直绿化不仅“养眼”,还能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路边的环保长凳则由856个牛奶饮料纸包装再生利用制成,不时有工作人员和参观者在此休憩;道路两旁的路灯采用风光互补灯;行驶在道路上的是纯电动电瓶车,装有配套的充电设施;定时开启的森雾系统,降低“雾岛效应”并产生大量的负离子,让人感觉犹如身处森林中……昨日,第三届国际低碳城论坛开幕前夕,记者再次探营国际低碳城。
深圳国际低碳城的规划是一次创新试验,通过滚动式开发模式,以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引领低碳发展。2012年8月,国际低碳城启动核心区建设,从规划之初就确定了高标准、高起点的准则,力求打造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是低碳城的技术支持单位,负责低碳城会展中心的运营。生态运营服务中心副总监刘益民昨天告诉记者,会展中心的设计方案结合绿色低碳理念,采用了10大技术系统,97项技术策略,全面实现5个100%的目标——100%的绿色建筑、100%的绿色交通、100%的清洁能源、100%的废弃物回用、100%的雨污水回用。
有关部门规划设计的人员告诉记者,国际低碳城中新建建筑100%为绿色建筑,推广沿用传统岭南建筑中低成本通风、隔热、遮阳节能技术,采用适应深圳本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同时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力求资源可再生利用。
此外,低碳城里的每个细节都考虑到环保低碳,地面、道路安装了雨水收集过滤系统,利用废弃的钢材做成广场、花园里生动形象的各式雕塑,充分体现回收利用的理念。
去年11月,国际低碳城斩获2014年“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评委会主席、芝加哥市前市长理查德·戴利如此盛赞:深圳国际低碳城项目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度的经济环境分析和全面、具有前瞻意识的设计,在水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等多个方面,采取了很多创新的方式、技术,在湿地保护等方面也做出了贡献。
绿色运营实现环境与产业双赢
3年前,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所在地还曾经是一片荒地,蜿蜒而过的丁山河也是一条污染严重的臭水沟。当时整个低碳城片区的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是全市平均水平的两倍左右,单位面积土地生产总值只有全市平均水平的1/5。
在建设者眼中,深圳国际低碳城是一座正在成长中的城市。深圳选择这样一个原先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区域,力求通过绿色技术和低碳运营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刘益民告诉记者,国际低碳城的建设过程本身为大量低碳技术提供了最佳实践应用机会,以会展中心为例,建科院对97项技术长期进行检测,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微调,为以后大范围运营提供基础。国际低碳城通过低碳技术集成,孵化100个以上与低碳产业相关的产品,比如立体绿化与幕墙结合部件、立体绿化土壤基质和育种、立体绿化微灌系统、立体绿化结合LED照明联动系统等。
绿色低碳所推动的产业发展效果明显。数据显示,低碳城GDP年均增长达27.62%,工业增加值增长26.5%,新引进的重点企业成长明显提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已入驻的15家重点企业意向投资达90亿元。
记者了解到,一批代表未来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研究机构项目正在加速落地,形成了覆盖航空航天、低碳新能源、节能环保、生命健康产业的低碳产业集聚发展格局。仅启动区就有18家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占总数的40%,其中有12家为国家级高新企业、6家为市级高新企业。
绿色生活让市民融入低碳城
低碳城没有大门,没有围墙,向社区完全开放,目的在于在此探索社区共享模式,建设开放式的公共资源,开展社区、校区、园区共享公共设施探索,以低碳城建设带动社区转型发展。
2014年12月,广东电视台《塑家风育圣贤》国学讲堂在深圳国际低碳城举行,来自全市各地300多个家庭1000多位观众欢聚一堂。在深圳国际低碳城的活动日程表,几乎每周都会有类似的活动上演,低碳城的广场成了深圳市民培育低碳意识的公众课堂。
据悉,低碳城借助各种活动,正是希望以公众需求为导向,营造舒适的低碳生活空间和宜居环境,搭建“广覆盖、易使用”的信息化生活服务平台,传播普及低碳文化,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行绿色消费观念,开展节能减碳全民行动,促进人们衣、食、住、行、用全面向低碳模式转变。国际低碳城将传统的低碳技术展示上升为“一公里低碳生活全体验”,包含低碳城市联盟论坛、低碳技术交易展会两大活动,市民可以在综合服务中心体验微缩城市、模块生长、低碳技术展示。
如果说低碳技术改变了当地的生产方式,那么对于存量建筑的处理,则进一步体现出让周边共享低碳成果的核心取向。对于核心启动区原有22万平方米的旧厂房,低碳城采取绿色改造的形式,摒弃了大拆大建的传统做法,从而促进企业孵化成长及产业升级。而目前已经完成的一期改造,更是将旧时的客家围屋变成了绿色低碳的文化新村,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推荐阅读:
(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