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2日消息:5月30日,晋城市首条市级示范生态绿道开通满月之际,本报记者进行了徒步体验。在这条橘红色沥青混凝土铺就的约22公里的生态绿道上,众多市民或步行或骑车,尽情领略沿途旖旎秀美的风光。
晋城市区北部,有座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泽州县巴公镇,有一个上世纪50年代闻名全国的“卫生村”—东四义。4月30日,随着一条橘红色沥青混凝土生态绿道的铺就,两个相距20多公里的地方被连在一起。当天上午,这条晋城市首条市级示范生态绿道全面贯通,近千名市民或骑车或步行在这条道路上,尽情领略了家乡旖旎秀美的山水风光。
5月30日,在“绿道”开通满月之际,本报记者从白马寺山下的起点出发,徒步4个半小时,行程约22公里,终于到达终点—东四义公园。
串起多个景点
5月30日早晨7时许,记者到达白马寺山下。“绿道”的入口,位于白马寺山生态区入口广场西侧。由于路面颜色为橘红色,这条3米宽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格外引人注目。作为晋城首条市级示范生态绿道,该路从去年4月开始建设,历时一年后,全线贯通,全线禁止汽车上路。“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基础,以自然人文景观、休闲设施和休闲观光农业园为串联节点,由慢行系统、服务设施等组成的空间廊道系统,是引领绿色生活方式、开展体育锻炼、人文休闲、科普活动的重要载体。
从立在入口的“绿道”示意图可以看出,晋城“绿道”将白马寺山森林公园、龙王山森林公园、晋城古八景“龙潭夜雨”“碧落卧云”、山耳东人工湖、东四义公园及多处休闲观光农业园,全部串联一线,形成一线多园的总体布局。徒步者、骑车者进入这条醒目的绿色空间通道,移步换景,可边走边看边拍摄。
在“绿道”入口处,记者与相约徒步的崔超会合。崔超在晋城市环保局工作,“绿道”开通以来,他已两次徒步走完全程。为了测算徒步的里程,崔超随身携带了计步器。“绿道”依山就势而建,有陡坡、有平地。站在陡坡上往远处观瞧,蜿蜒崎岖的路面,俨如一条艳丽的彩带,镶嵌在满山遍绿的山体上。
走进“绿道”,群山环绕,满眼是绿。一名年轻的母亲正与年幼的女儿玩自拍,一对对情侣相伴愉快前行,身着背心短裤的长跑爱好者,不时穿越其中;还有徒步者伸展双臂,哼着小曲,在“绿道”轻松地游行。
“绿道”沿途两侧山上,自然生长的植物,茂密遮荫,欢快的鸟叫声,不绝于耳。“那是株山楂树。”崔超说,“过了二仙掌村,山上有许多百年山楂树。”
快到二仙掌村时,有段“之”形陡峭路面,弯曲的坡路,徒步感到有些吃力,不少骑车者也推车前行。
“我头一次骑车走这条路!”一名推车的戴墨镜中年男子额头冒汗,气喘吁吁地说,“这条路走起来,非常舒服,今天先来探探路,以后会叫上其他喜欢骑车的朋友一起来。”
途中设歇息驿站
徒步一个半小时后,在蜿蜒的坡道高处,出现一座青砖灰瓦的仿古式建筑。
在规划设计这条生态绿道时,就充分考虑并利用山势地形,依山就势,避免对自然植被现状的破坏,最大程度将沿途良好生态环境、优美自然风光呈现在众人面前。“绿道”比较长,步行、骑行者需中途休息。在设计之初,分别在白马寺山、二仙掌、山耳东和东四义分别设置4处驿站,服务内容包括游客休息点、商品服务点、公共卫生间、自行车租赁存放等,并在沿途设置了各类标牌,以满足市民休闲游憩的需求。
二仙掌村属泽州县巴公镇。在二仙掌驿站,记者看到,驿站的标牌上都有地图,行走到此的人们可以看到绿道的详细路线和自己所在的位置。
截至目前,“绿道”的大部分配套设施已建设完成。自行车租赁存放点即将完成,届时市民还可以在各个驿站租赁自行车骑行健身。“二仙掌驿站,可以说是‘绿道’的‘拐点’。”两次徒步全程的崔超,从自己的感受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徒步者会由此返回白马寺山。”即使原路返回白马寺山,里程也将达15公里。
上午10时,记者继续顺着“绿道”,沿蜿蜒的山路,向东北方向前行。“绿道”两侧出现树干粗大的山楂树,青果已挂满枝头。
穿过山耳东人工湖,继续向东北方向前行。慢行一段大下坡路后,从长晋一级公路的大桥下走过,前面树林茂密,凉风徐徐,这就到了“全国卫生村”东四义村。
走出标志性的橘红色沥青路面,崔超取下腰间的计步器,显示“25.2公里”。“无效的步子算上3公里,怎么说,咱俩也走了22公里。”此时的时间,是中午12时20分,全程历时4小时30分。此时,记者虽饥肠辘辘,却浑身轻松,没有累的感觉。
推荐阅读: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