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湿地生态文明 保护性开发湿地旅游产品

2015年06月03日 09:38中青报旅游周刊夏瑾

中国园林网6月3日消息:2015年5月25日,以“打造避暑胜地品牌·推动中国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15·黑龙江湿地论坛暨夏季生态旅游产品推介活动”在哈尔滨举行。论坛从分析黑龙江湿地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入手,充分挖掘了黑龙江湿地资源的潜在价值,并深入探讨了我国湿地旅游产品开发的可持续模式。

 湿地不仅是旅游资源

湿地国际专家陈克林介绍说,湿地是地球、土壤、水体和生命经过数亿年的发展净化的结果,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湿地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食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同时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工业原料和能量来源,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介绍说,我们国家现有湿地536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58%,是湿地大国,同时又是人均湿地小国,湿地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湿地的保护和恢复问题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湿地资源。目前全国已建立起46个国家重要湿地,570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和900多个湿地公园,共有2340万公顷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

开发湿地旅游不容易

黑龙江省是我国湿地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天然湿地556万公顷,占全国总湿地面积的七分之一,国家级湿地公园41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世宏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湿地旅游在国内外都并不多,而黑龙江湿地旅游处于较高水平。李世宏指出,湿地旅游要办好并不容易,原因是:“第一,湿地不等于资源。受到人为干预、原始景色遭到破坏的湿地并没有旅游价值,只有实施了严格生态保护的湿地,才等于资源。第二,资源不等于产品,湿地资源必须遵循特殊的规律和严格的原则,经过精心设计和合理的开发,才能成为良好的生态旅游产品。第三,产品不等于市场。湿地旅游产品要变成市场,必须有严格特殊的推广营销和宣传。第四市场不等于效益。湿地旅游的经营,不等于文物旅游的经营,不等于实物旅游的经营,不等于文化旅游的经营,要十分科学地管理才能有效益。”

根据湿地分布和功能挖掘黑龙江湿地价值

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在林业等有关部门以及黑龙江省各级人民政府的积极努力下,黑龙江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黑龙江省出台了全国第一部保护湿地资源地方性法规《黑龙江湿地保护条例》,开创了我国地方湿地立法的先河。同时,黑龙江省也在湿地保护体系建设,湿地生态补偿试点,退耕还湿等多项工作都发挥了示范引领的作用,陆昊指出,生态化作为黑龙江最重要的资源禀赋,是经过多年长期努力形成的宝贵积累,黑龙江省政府很好地履行了保护生态的职能。  

黑龙江省省长陆昊说:“黑龙江的生态化,是支撑我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湿地资源如何在中国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进一步体现它的宝贵价值,这是一篇很大的文章,需要政府、学术界、产业界共同努力,进行研究和探索。”  

陆昊认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首先要突出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要把保护放在前面。其次,湿地资源作为旅游资源,有两个功能定位,一是城市以及周边地区的休闲目的地,二是景观资源。因此在旅游产品开发时需特别注意,哪些湿地定位是休闲资源和生态休闲产品,哪些定位为景观资源。三是湿地应与其他旅游产品组合开发、组合设计,而这恰恰是黑龙江湿地资源的重要优势。

“用最节能最环保的方式”开发湿地旅游

陆昊指出,作为休闲旅游产品,湿地开发非常简单,只要限制人类的干扰性、破坏性行为,就可以。但如果把一块湿地当成景观性产品怎么开发?这很需要商业智慧和技术条件支持。  

用最节能跟环保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是陆昊提出的思路。他说,我们现在探索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栈道,这个方式可以使人在相对近的距离内观赏湿地;二是小型游船,可以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深入的感受湿地的美丽;第三是开发低空的飞行器,整体性地感受湿地的壮观景色。  

“我们要在中央总体部署和国家经济建设大背景下,推动湿地生态旅游发展。”陈凤学强调说,“中央确定了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一百万亩。各地也要规划本地区湿地总量指标,要在科学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和旅游管理能力的前提下,适度有序地开展湿地生态建设工作,确保现有湿地性质不变,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退化,景观常存,永续利用。”  

除了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保护,实现良性循环,协调可持续发展外,陈凤学还提出,应该依法规范公民行动,同时也在精神文化层面提高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要在开展生态旅游、发挥游憩休闲的同时,将宣传教育功能贯穿始终,寓教于乐,增长知识,传播文化,提升文明,用文明和文化做起湿地生态系统的无形防线。”  

此外,陈凤学指出,要在彰显文化软实力的同时,发挥好制度的刚性约束力,要积极探索湿地资源产权管理制度,湿地用途管理制度,将湿地保护纳入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让旅游开发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总之我们追究的目标是保护和利用双赢。”陈凤学说。  

“湿地要转化成资源,资源要转化成产品,产品要转化成市场,市场要转化成效益,并不容易,但是难题要破解。湿地作为一种生态旅游的产品,一旦做成功,就一定是综合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有综合效益可图。”李世宏说。

推荐阅读:

荆州:促进洪湖湿地保护与发展

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湿地公园激活“生态经济”

洋湖湿地为长沙添绿减尘 修复水生态

杭州:西溪湿地的抉择 在开发和保护中求平衡

(来源:中青报旅游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