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4日消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过去五年,建成475公里、8361公顷生态景观林带,绿道总长2400公里,为市民绿色出行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五年,全面推进绿色化发展,建设更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真正的慢生活何时才能到来?怎样才是真正的绿色出行?深圳市人大代表呼吁全面恢复自行车道,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代表连年呼吁全面恢复自行车道
“自从上届人大开始,这已经是我第九次提出本建议案。”市人大代表刘鲁鱼在提交的“全面恢复自行车道,鼓励市民绿色出行的建议”中写到,我提出本建议案后,政府安排了全市十个区的城管部门办理建议回复。但是,城管部门毕竟不是道路交通规划和建设的主管部门,只能以其主管的“绿道”作为自行车道的替代品。“仅仅靠绿道的建设是无法满足市民正常以自行车为工具的出行需求的。”刘鲁鱼提出,绿道的主要功能是休闲健身,不能满足市民以工作、办事为主要目的的出行需要,因为绿道主要铺设在城市功能区的边缘,且不连贯,绿道沿线基本没有工作岗位,也很少商业设施。
因此,他再次提出全面恢复自行车道,鼓励市民绿色出行的建议案,并且要求市规土、交通部门办理此建议案。
现状:机动车道自行车道界限不清
记者发现,深圳市有关部门在逐年恢复自行车道的建设。2010年10月市发改委和市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在关于综合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介绍,“十二五”期间,全市规划建设135公里自行车道,推动慢行休闲廊道建设和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全面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2014年,福田中心区将规划4条对外自行车通道:分别是梅丽路-新洲路、中康路-莲花路-彩田路、莲花路和红荔路等4条通道,总长度约18公里。此外,福田中心区还拟建3条内部自行车通道,以方便市民骑车出行。但有市民反映,深圳除了深南路、华侨城、南澳、盐田、龙岗中心城等地方称得上有自行车道外,其余大部分地方都是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混合,骑行者穿行在这样混合的车道中,存在一定的危险。
“面对交通压力、土地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等诸多问题,政府应大力倡导出行采用自行车,并完善行路设施。”刘鲁鱼呼吁,在过去十年,深圳逐步取消了主要供自行车行驶的非机动车道,自行车要么与行人抢道,要么与机动车并驾齐驱。这是极不合理的,也不符合低碳要求。为此,他建议政府在十三五期间,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在深圳全境全面恢复自行车道。
相关
建议将深圳高尔夫球场改造成“深圳中央公园”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绿色化发展,着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公园总数超过1000个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深圳一直缺少一个标志性的中央公园。对此,市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建议,提出将深圳高尔夫球场改造成深圳中央公园。
据了解,深圳高尔夫球场位于福田中心区深南大道与滨河大道之间,东边紧邻新洲路,西边距离香蜜湖路仅400米,占地136万平方米(相当于190个标准大小的足球场),绿化超过90%,是深圳最具价值的地段。该球场毗邻福田最核心的商业中心,周边分布着诸如香蜜湖、景田、下沙、车公庙、石厦等传统居住区,同时环绕着罗宝线、龙岗线、龙华线以及在建的7号、9号地铁线,天然辐射着深圳市人口密度及流量最大的区域。
潘樟良、彭道坚等4名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宜居现代化国际城市打造深圳中央公园的建议》,建议中表示,通过对深圳市区内各类公园、绿地的考察以及对市区功能布局规划的分析,建议将深圳高尔夫球场改造为以绿地为核心的全民健身体育公园。
人均公园绿地近17平方米
潘樟良代表提出,深圳市的公园数量不断增多,面积不断扩大,人均公园绿地近17平方米,为提高广大市民的幸福指数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然而,市区内的运动场地多为室内设施,户外绿地大多环绕在城区周边,空间上的分布不均衡不仅增加了出行成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存在一定局限。所以,在公共交通极其便利的城市核心区域绿地建设公园,能将原有的经济、社会效益通过生态效应得以优化和放大,形成新的需求热点,用绿色的方式辐射最广大的城市人群。
无独有偶,郑学定和刘鲁鱼两名代表今年提交的建议也是《关于将深圳高尔夫运动场变更为市政公园并设计建设城市地标的建议》。两名代表在建议中强调,从城市形象看,在公园内建设城市地标有利于扩大深圳在世界的影响力。每一个城市都有其地标建筑,一说法国的巴黎,人们会想到埃菲尔铁塔,一说到广州,人们会想到小蛮腰,一说到深圳,人们想到什么呢?因此,深圳需要一个地标性的东西,这东西应符合深圳的特点和文化,两名代表认为,这个地标可以把它放在此地块考虑,把此地建成“地标+(公园、市民集会、新年晚会、休闲、外地人旅游)”于一身的文化公园(暂定),可以考虑全球招标设计,市民积极参与。
推荐阅读:
(来源:陆军 童丹 蒋偲 潘播 刘畅 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