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成都未来最大的资本之一

2015年06月09日 09:23中国经济网潘旭涛 李梦

中国园林网6月9日消息:“锦江近百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唐代诗人张籍在《成都曲》中,描绘了这样一幅山清水秀的成都之景。如今,成都湿地正在让这座城市重现一千多年前的盛世美景。而“复原”美景的思路与做法,让成都成为观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本。

湿地让成都宛在水中央

有一个“80后”小伙儿,生于成都,毕业于上海,先后工作于香港、北京,最后定居于成都。丰富的阅历,让他与成都一相见,就迅速捕捉到了它的特质。

“今后如果你沿着绕城走一圈,你会依次看到金沙、安靖、北湖等湿地,它们的总面积相当于5个西湖、14座颐和园……”这句台词出现在成都地铁列车里、风靡于互联网上。台词出自视频《城市与水的新不了情》,作者正是“新成都人”李欣。

3分多钟视频,解说了成都的“六湖八湿地”——于2012年全面启动,是成都环城生态区的核心。成都依托府河、清水河、江安河等水系,规划建设了锦城湖、江安湖等6个湖泊,并在其周围布局了包括青龙湖湿地、清水河湿地等8个生态湿地。

“可以想象一下,当‘六湖八湿地’全部建成以后,成都会是一座更让人惊奇的城市。”李欣说。如今,周末去白鹭湾湿地逛逛,已成为李欣和家人的习惯。

走进白鹭湾生态湿地,湖水波光粼粼,白鹭飞过花海,游人徜徉湖畔……种种美景令人陶醉,处处演绎“人水和谐”。

这些湿地犹如绿色翡翠带将成都市区围绕在中央,形成“城景交融”之态。“历史上,成都是一个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在考察环城生态区时说,“如今,我们同样要做足做好水文章,规划打造一批生态河流和人工湿地。”

解析一道“蓉式算术题”

如何权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这是很多城市都面临的一道难题。而成都的思路很有启发意义:在追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谋求经济发展,从而获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成都对湿地的投入,除了自然景观,还包括供市民娱乐的公共设施,如亲水平台、休闲步道、停车场、标识系统等,这是一笔庞大的开销。有数据显示,白鹭湾生态湿地一期工程总投资15.6亿,全部完成则将花费20亿。

除了前期资金投入,还有巨大的隐形成本。据了解,为保护“六湖八湿地”的水源环境,“六湖八湿地”严格禁止发展工业,农业种植物、苗木、生态植物植被、树木和水体的占地面积占生态用地总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80%。成都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六湖八湿地’只能适度发展现代服务业,已在里面的工业、市场和大专院校会迁出去。”

根据《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环城生态区内禁止新建工业项目,现有的工业项目将迁出或关闭。这样一来,眼前经济效益必然受损,而“蓉式算术题”的精髓就在于,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获取更大的经济发展。

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杨明洪教授认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企业落户成都,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宜人”。“六湖八湿地”有助于推进成都城市生态转型升级,建成后势必进一步提升成都的宜商、宜居环境,属于在追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谋求经济发展。

“废水”与“费水”一字之差

“六湖八湿地”水系面积达28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西湖、14个颐和园。这样的大规划,会不会太费水?答案在近日中央公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该《意见》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利用再生水、矿井水、空中云水、海水等非常规水源。”

成都湿地景观所用水正是“非常规水”。

据了解,成都八大湿地的水源主要来自蓄积雨水和污水处理厂出来的再生水,若不足,再从相邻河道中取水。白鹭湾、清水河等生态湿地都是如此。

“这些污水处理厂将处理过后的污水即再生水,流经在外环建设的条形生态湿地,通过人工湿地再进行深度处理,浇灌城市湿地景观。”成都市水利专家陈渭忠说。可见,成都湿地利用的是“废水”,而非“费水”。

究其原理,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中有一些浮水和沉水植物。它们有强大的清除毒物能力,当含有毒物和杂质的流水经过湿地时,这些植物会对污染物进行吸收、代谢、分解,最后流出清澈的“活水”。为此,成都市启动再生水回用工程,并修建了6座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用于生态湿地及景观河道。

将“蜀水文化”做成品牌

自古以来,“蜀水文化”就是成都的一张名片。岷江水系、沱江水系穿境而过,湿地密布、河网发达,在诗人李白、杜甫、薛涛的笔下,甚至美于长安等地。几千年前,都江堰水利工程让成都有了“天府之国”的美名,如今,成都湿地又将延续成都人水和谐、水兴城盛的梦想。

为了续水脉、传文脉,除了大力打造湿地景观,成都还需将“蜀水文化”做成一个品牌,即除了建设生态环境,还建设生态文明。早在2012年,四川省水利厅发布了《蜀水文化建设纲要》,计划从保护蜀水资源、保护蜀水文化遗产、开展蜀水文化研究和活动、加强蜀水文化宣传教育、培育蜀水文化产业等各方面建设蜀水文化品牌。为此,成都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行动。

一年一度的“蜀水杯”水利摄影大赛上,一幅幅水利人物、水生态环境的摄影作品美轮美奂;以“水文化”为主题的郫县望丛文化园中,望丛祠、龙舟会、水乡绿廊等文化遗址颇有古蜀气息;碧波万顷的都江堰边,已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都江堰“清明放水节”重现了古代风俗礼仪;首个国家级的“中国山水文化博物馆”中,大量蜀山蜀水画作展现出蜀国风情……

成都正把城市河流水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全市“2025”规划中,与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宜居之城打造统筹考虑,进一步优化千年水网,建设活水成都。

推荐阅读:

北京:潮白河畔兴建7000亩湿地公园

新疆:伊犁河谷获批五处国家湿地公园

上海:东滩湿地公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山东:聊城将新增一处湿地公园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