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13日消息:记者在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区的河北承德采访了解到,去年以来,承德与北京、天津探索开展跨区域碳排放交易、滦河跨界流域补偿等横向补偿机制,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区域补偿取得一定突破。但记者了解到,这些尝试在长效机制建立上仍存在一些难题。一些受访基层干部及专家认为,多年来京津冀生态补偿多以支持和补助一些项目来体现、并且多是临时性政策,京津冀亟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把临时性补偿固化为符合市场规则的长效制度。
京冀试水跨区域碳排放交易:一亩收益不足10元难“解渴”
承德是京津生态屏障。据估算,承德3310万亩有林地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2444万吨、释放氧气11016万吨、滞留灰尘8032万吨、涵养水源66.2亿立方米,资产总值为2726.8亿元,产品与服务价值1550亿元。
2014年12月底,承德丰宁千松坝林场作为京冀跨区域碳排放交易首单上市碳汇项目正式挂牌交易,截至目前共交易68991吨,交易价格每吨36到38元,获得收益251多万元。承德市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认为,京冀跨区域碳汇项目利用市场手段推动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补偿,可充分利用河北丰富的森林资源,提高地方政府对植树造林、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为当地实现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实力开辟了新路径。
但记者了解到,目前林业碳汇收益仍然偏低。“碳汇交易是市场化补偿的进步,但量还是太小。”丰宁千松坝林场副场长何树臣说,一期项目涉及4万亩林子,第一检测期9年,北京预签发9万吨,按目前的售价大概可获得340万元左右。去掉申报成本、维护成本等,核算下来一年一亩地不足10元。
何树臣认为,市场化的东西,必须看到经济效益。目前碳汇交易作为试点“政治性”意义大于实际效益。他举例说,北京顺义区一个1200亩的碳汇项目,按照在交易所挂的价格算下来只能卖10多万元,但光是申报就花了60万元。
承德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建议,应结合张承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大这个地区林业碳汇开发力度,并给予相应优惠政策,适当降低门槛。此外,与风电、水电等能源减排相比,林业碳汇成本高、规模小,应将林业碳汇在碳汇交易中单列,价格应高于能源减排碳汇,以提高社会对林业碳汇造林的积极性。
引滦跨界流域补偿“难产” 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待突破
承德是京津的重要供水源地,潘家口水库入库水量的82%、密云水库年径流量的56%都来自承德。2014年起,国家环保部把开展滦河流域补偿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事项进行推进,但河北和天津在补偿条件和标准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补偿协议迟迟没有签订。
记者了解到,目前引滦流域补偿协议初步确定由国家以国土江河流域综合整治试点形式给予资金支持,河北、天津再各自支付一部分,以体现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承德一些受访干部表示,引滦流域补偿长效机制建立方面还有待突破。新安江是我国第一个流域补偿试点,但这个试点目前存在最大问题是缺乏长效机制,对国家资金依赖过高。一旦国家撤资,就会出现项目停滞、效果反弹等现象。承德市希望通过试点能够在长效管理模式和投资模式上有所突破。
一些受访干部反映,水环境治理最大瓶颈就是资金。目前生态保护投入来源主要为国家、省各类专项资金,而这些渠道的资金量和资金到位时间均不固定且受多种因素制约,无法进行长期、系统性的安排,难以形成稳定的环境保护投入保障机制。其投入方式也较为分散,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我们现在实施的重点项目受资金限制非常严重,国家给的有限,我们配套不起,别的项目的钱又用不了。而且专项资金规定得特别死,给你种树的,不能用在管护上。很多项目县里都不愿意申报,钱不知道来不来、来多少,还不如我们投入多。”承德市环保局污防科科长唐慧敏说。
记者采访时,承德市环保局正在积极谋划成立PPP模式的“承德水环境基金”,但苦恼于受国家项目资金使用政策的限制无法实施。“整合各方生态项目资金建立水环境资金,可以形成长期固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减少政策变化或资金量减少等带来的影响。资金投入哪里、怎么实施都交给地方,国家只要考核地方的生态效益就行。这样做会极大降低治理成本,也能达到较好的生态效果。”唐慧敏说。
生态补偿机制 亟待科学化规范化
一些受访干部群众表示,多年来河北张承地区为保障京津生态做出重大牺牲。虽然北京、天津给予了一定援助补偿,但都是以支持和补助一些项目来体现的,并且临时性政策居多,京津冀亟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据了解,为了给京津阻风沙、护水源,承德市十几年来实施了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同时与北京也开展水源林保护合作项目等横向补偿。“但目前投入资金与实际成本差距较大。”承德市林业局局长李桂林说:“承德市造林成本已达到2000元/亩,但目前国家重点工程人工造林亩补助标准400元,而北京造林费用可达到2万一亩。由于投入低,造了很多低值低效林。承德市3310万亩有林地中,中幼林面积达2900多万亩。”
一些基层林业工作人员坦言,虽然承德市森林覆盖率河北省最高,但与北京植被差距仍在三四十年以上。而记者采访中,多年来承德与京津展开横向补偿,“前一个市长在任时每年给100多万水源补偿,换了市长就没了”等“因人而废”的补偿政策非常多。
河北省政协副秘书长徐英认为,目前生态补偿标准不科学,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恢复或保护需要的科学成本,导致补偿标准偏低。同时,由于行政壁垒、部门利益等原因,京津冀地区目前只在林业、农业、水利、环保等领域开展“部门主导”的专项生态补偿,规模小、进展慢,使生态补偿效率和效果打了折扣。
一些基层受访干部群众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领域率先突破,亟须推动生态补偿标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立符合市场规则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应研究建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探索定量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评价办法。同时,应推进京津冀生态补偿型产业合作,既可以改善京津冀生态治理,也能同步解决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问题。”徐英说。
推荐阅读: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