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17日消息:6月16日,《上海市绿化条例修正案(草案)》提请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一次会议审议。这是上海首次从立法层面对实施立体绿化的范围和比例提出了强制性要求。《 修正案(草案)》增加规定,对于新建公共建筑中高度不超过50米的平屋顶,要求屋顶绿化面积不得低于建筑占地面积的30%;中心城内的既有公共建筑进行改建、扩建的,也按照上述要求实施立体绿化。同时还规定,对于城市化地区新建的快速路、轨道交通、立交桥、过街天桥的桥柱和声屏障,以及道路护栏(隔离栏)、挡土墙、防汛墙、垃圾箱房等市政公用设施,同样要求应当实施立体绿化。(据6月21日《扬子晚报》)
立体绿化,即在屋顶、墙体等地面资源以外的空间实施绿化。这种绿化手段的作用不仅仅是美观,还能有效缓解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热岛效应、城市雨水排泄压力以及人们内心压抑这些“城市病”,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大趋势。如今,城区钢筋水泥浇铸的大楼,鳞次栉比,屋顶大都“闲着”,如能给这些楼宇屋顶戴上漂亮的“绿草帽”,再把墙体都穿上“绿衣”,那城市不就变成了森林?不仅将给城市的“钢筋混凝土世界”增添一些灵性,带来赏心悦目的风景,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寸土寸金的城市开辟了新的生态绿化空间。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在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上“动作迟缓”,有些地方始终“雷声大雨点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存在观念、产权、资金等诸多问题。
要使屋顶绿化得到快速推广,首先需要政策加把火,尽快将屋顶绿化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对新建建筑物或住宅小区,制定立体绿化尤其是屋顶绿化的量化指标;扶持、鼓励对老旧住宅小区和建筑屋顶的绿化整改。要将这件好事办好,还需要有经费支撑。政府需出台相关政策,广筹资金,要充分运用税收等经济杠杆,扶持引导房地产、物业管理企业等发展屋顶绿化,并引导和鼓励开发商在新建小区先推行起来。
同时,要使屋顶绿化得到快速推广,还需要充分发挥、调动单位和居民的积极性。无论做好什么工作,都需要调动“两个积极性”,立体绿化也是如此。市民有这样那样的疑问和担心是正常的,关键是要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把民众的意识一步步唤醒,使屋顶绿化的意义和作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从而自觉配合政府合力推进楼宇“戴草帽”行动。上海市组织过立体绿化体验周,不仅组织市民进行立体绿化参观和集中体验活动,还设置了“立体绿化即时分散体验活动”。这些体验活动让市民切身体会立体绿化的生态节能环保效应,从而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立体绿化的行列中来。像上海市这样,让市民亲身感受立体绿化的“好”,感知立体绿化技术层面没有问题,不必担心麻烦和屋漏,群众放下了顾虑,有了积极性,既能够给政府部门推广立体绿化以支持,还可能身体力行配合立体绿化。
屋顶绿化又被称为“第五立体绿化面”,这项绿化称得上是节能环保、造福人类的好事。如果合理改善、利用好都市中的屋顶,会使城市在环境与绿化方面得到整体的提升。所以,各地应该有意识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在政策上“给力”,请群众助力,以屋顶绿化与地面绿化辉映,而不是让屋顶一直“素面朝天”,处于一种被忽略、被遗忘甚至被糟蹋的地位。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