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改革: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并举

2015年07月23日 11:14科技日报胡利娟

中国园林网7月23日消息:作为国家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这一重大决策,成了我国林业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里程碑。

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的改革,既是林业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那么,国有林场究竟现状如何?怎样实现既保护生态又改善民生?7月14日至16日,我们跟随国家林业局走访了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的国有林场。

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干的是事业单位的活,拿的却是企业的钱。”这是桦木沟林场场长柴景峰的开场白。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的桦木沟林场,始建于1955年,总经营面积为169.55万亩,列入国家生态效益补偿的重点公益林面积是83万亩,目前有职工111人,离退休人员64人。

“当时属于全额事业单位,到了1958年确定为差额事业单位,自1992年定性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后不再拨付工资经费。”柴景峰介绍说,以前有木材采伐、绿化育苗和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这三部分收入来保障职工基本工资,但自今年4月1日停止商业性采伐后,现仅剩生态补偿资金,远远不足以维持正常生活,就是这样,林场依然坚守着“有钱没钱,管护防火都得干。”

今年59岁的桦木沟林场职工孙占武对此深有体会,他摇着头说,太难了,一家四口除了靠自己每月1800元的工资外,还要挖山野菜,一年不足4万元的收入,勉强生存。“这还不错了,在林场,大部分都是挂账,一年能发一次工资的现象很普遍,若发两次算是好的呐。”

“当前亟待解决的是人才不足,难以补充新鲜血液。”柴景峰苦中作乐道,现在管护森林的职工年龄结构都是祖父辈,大多是48—56岁,最小的为45岁,桦木沟也被戏称为“老头沟”。

这不仅仅是桦木沟林场所面临的困境,对于大多数国有林场来讲,也是如此。

“管理体制是国有林场发展的瓶颈。”柴景峰强调,林场虽然名义上为事业单位,却是企业化管理,但又不能完全按企业化运作,加之又是国家森林公园、自治区自然保护区,还有生态环境的需要,木材生产与其他生产经营活动无自主权,难以承担逐年上涨的工资、养老保险和各项事业费的支出,处境十分困难。

与其为邻、地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和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虽然经营面积、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相类似,却是另一番景象。

森林经营不能急于求成

作为全国七个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省之一,塞罕坝机械林场和木兰林管局均为省属垂直管理体制,此举不仅使其勇立国家重点林区和国有林场改革的潮头,还成了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领头雁”。

[分页]

“正因此,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得以充分保障,使林场创造了荒漠变林海、沙地成绿洲,为京津阻沙涵水,筑起第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河北省森林公安局塞罕坝分局政委刘国权如此说。

营造出今天的百万亩林海确属来之不易,那么,怎样才能把这片森林管护好、经营好、让其发挥更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森林经营必须解决急于求成的理念,只有科学经营才能可持续发展。”木兰林管局副局长赵久宇强调,不科学经营的森林一定不是最健康的森林。

而木兰林管局的近自然育林理念,或许能成为一个有益借鉴。因为它不是放任树木自然生长,是依靠顺应自然规律,有选择的间伐、渐伐,去贬留增,通过加速发育进程,培育高价值森林,实现林业资源的效益最大化,这对于我国传统的森林经营来说,就是一场“林业革命”。

赵久宇坦言,以前,大树砍了卖,余留下的小树都只能当柴薪烧,一立方米仅卖10元,但是经过人工培育修剪后,一棵树可卖到千元,尤其是以山丁子、蒙古栎为主的景观树种,其增值幅度可达到百倍,真是“一棵顶一车,一棵顶一坡。”

同时,木兰林管局还结合自身实际提出“流域经营”这一自主创新,推行以“目标树”为构架的全林经营体系,使森林走上“采坏留好、择优保留、藏富于山、寓财于林”的良性发展。

赵久宇表示,这样不仅避免了“青壮年”树木的夭折,也为培育大径材树木奠定坚实基础。

多措并举促增收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国有林场职能已从当初的木材生产,转向了以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为主。

“护林防火已成林场工作重点,占到80%。”柴景峰强调,为使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大伙儿勒紧腰带,自筹资金建设防火道路,并建立11处公益林管理站。

据了解,近三年来,桦木沟林场未发生重特大森林资源火灾。

即便如此,桦木沟林场也不忘开拓创新,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不仅发展林家乐、家庭旅馆、旅游等产业,还在林区禁牧后,出资把曾经的畜棚圈、草园子进行拆迁改造为苗圃,引导大家培育绿化和造林苗木,增加职工收入。尤其旅游业带动了林家乐和家庭旅馆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已发展有10处。

孙占武就是受益人其中之一,他称,自己全家依托6月—9月的草原黄金旅游旺季,年净收入大概为20万元—30万元。同时,林场还免费给每户职工划分一亩地,用来栽种樟子松、云杉等绿化育苗,每棵成本2元左右,待长到高度为2米后,每棵就能卖到100元。

据统计,桦木沟林场50%以上的职工和家属,通过林家乐、蔬菜大棚、绿化育苗、采摘山野菜等发展方式,大幅增加收入。

当谈起如何看待国有林场改革?“翘首以盼改革,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公益性质,这是大家共同的心声。”柴景峰讲,尤其是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多给予倾斜,才能保障林场健康、稳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生态建设与保护中的主力军作用。

推荐阅读:

广东:建设保护生态水岸更好带动商贸旅游

节能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兰州:节能降耗和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建设国家公园 要完整保护生态系统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