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植物园樱桃沟时隔40年重现“飞瀑流泉”

2015年07月27日 10:23京华时报王硕

昨天,工人在香山公园内修建可以收集雨水的水池。

中国园林网7月27日消息:入汛以来,京城雨水充沛。记者昨天从市公园管理中心了解到,市属公园今年开展的雨洪集水改造项目开始发挥“海绵吸水”的作用,仅香山公园今年雨水保有量就将相当于公园内静翠湖的10倍,北京植物园樱桃沟的“飞瀑流泉”时隔40年重现。

修人工湖收集雨水

近期去北京植物园的游客可以在樱桃沟木栈道旁看到“飞瀑流泉”。这一处京城著名景点因地下水超采一度中断了40年。

据介绍,近期的降水使北京植物园收集了约3万立方米的雨水。站在西山的香炉峰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碧水三叠的形状。人工湖总面积约为6公顷,蓄水达10多万立方米。这些要归功于市属公园开展的“海绵公园”建设。北京植物园修建了7个人工湖用来收集雨洪水,对樱桃沟水库大坝进行了修补,在植物园多处区域更换了透水铺装,设置雨水收集池、建设下凹式绿地,尽可能涵养水源,收集雨水。

年底完成12项节水改造

市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底,市属公园将完成12项节水节能改造工作,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雨水及地表水收集利用。根据市科委和市公园管理中心指导,香山公园实施了雨水及地表水收集利用技术示范景观展示及恢复工程,这是本市首次在山林公园实施该工程。

预计,设备全部到位,运作成熟以后,雨水收集规模约为1500立方米,预计全年可收集雨水量为7.7万立方米。全年收集的雨水可以同时提供香山公园6万平米绿化全年用水、供给1个采用雨水冲厕的卫生间全年用水、花卉班全年一半时间的生产用水,总体雨水保有量相当于香山公园内面积最大的水体静翠湖的10倍容量。

集雨办法还有哪些?

北海公园的团城从地面到地下有着一套完整古法的集水系统,由地表梯形砖、土壤层和渗排涵洞组成。团城总面积为5760平米,除了承光殿、古树,还有将近4000平米地面均由倒梯字形青砖铺筑而成,青砖本身透水性强,加之形状为梯形,就像一个微型水库,砖与砖之间缝隙较大,雨水能迅速渗入土壤。

天坛公园是北京市区最大的一片绿地,保有树木6万余株,植被面积180公顷,绿化率高达90%。园内大片的林地和植被区域形成植物的庞大根系,每到夏季降水集中期,整个坛域如同一块巨大的“海绵”,各种根系的植物牢牢锁住土壤中的水分,快速吸收降水。2012年,公园完成园内道路改造,将水泥路、柏油路重新恢复为原有的方城砖路面,做到“修旧如故”,让路面具有一定的渗水性。同时,改造后的路面稍高于周边的植被区域,让路面的雨水很快流入两边的土壤,滋养草坪和树木,最大限度减少降水的流失和蒸发。

景山公园山体装有渗透汇水装置,为加快雨水在坡地的渗透性,减小径流,在山顶根据山体的坡度设置区域内的渗透装置。渗透装置采用拟鱼鳞沟的原理设计,直径10cm,长度60cm,四周壁上带小孔,内置陶砾,能够将降水加速导入地层土壤,收集蓄存,并在周围土壤中加入保水剂,增加土壤的吸水、储水能力。当雨水或其他降水过大时,渗透装置和地被植物可以减缓水流冲速,将大部分水流存于土壤中。

什么是“海绵城市”?

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海绵城市”则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式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推荐阅读:

江苏:最大程度提高排水防涝能力 细化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武汉:发布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

南京江北:海绵城市 枕山拥江 大疏大密

温岭:设计“凹”型绿化带 建设“海绵城市”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