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6日消息:日前,由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森林中国·2015绿色化与制度创新峰会”在京举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幸良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指出,我国目前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国家,森林覆盖率达21.36%,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我们活动的主题都在围绕“生态环境”一词,从您的研究领域来看,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在发展的同时该如何做到平衡和保护?
陈幸良:我们国家还有很大一部分生态脆弱的地区,比如西部地区,它的表现是森林覆盖率比较低,干旱、缺水。这些地区的主要目标就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首先,我们要把现有的植被保护好,不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植被破坏了。第二,我们要在能够适宜植树、种草的地方,大力恢复生态。第三,我们要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风尚,让大家都来保护生态、保护绿色。这样,我们就能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地恢复好、保护好我们的生态。
现在,我们国家整体的森林覆盖率是怎样?
陈幸良:根据最新清查的结果,我们国家的森林覆盖率是21.36%。现在,我们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还没有达到全球的平均水平,全球平均水平是30%,所以我们国家现在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国家。
森林覆盖率对我们的国土生态安全非常重要。我们常讲,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因为90%以上的物种都栖息在森林当中。森林在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固碳释氧等方面都有很强大的作用。所以,看一个国家生态文明的程度,一个指标是看这个国家的公民文不文明,再有就是看它的硬指标——森林覆盖率高不高。森林对我们调节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物种和生物多样性都非常关键。我们国家现在还需大力加强森林建设,大力提高我们的森林覆盖率。
现如今我们的植被破坏是什么样的程度?
陈幸良:目前由于我国的法律体制在不断健全,大规模破坏森林植被的现象基本上不存在。自从《森林法》等保护森林、保护草原的法律建立后,我们公民保护森林的意识提高了,大规模的破坏也减少了。当然,一些违法现象仍然存在,对此我们要加强执法力度,同时也要加强管理和教育,来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
在现如今的绿化过程中,“保护”和“利用”本身就自相矛盾,您觉得该怎样找好保护和利用的结合点?
陈幸良: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好资源,另一方面要利用好资源。资源存在的时候我们不去利用是一种浪费,也是不可持续的一种方式。
我们能够找到保护和利用好资源的办法。第一,我们要靠科学的经营理念,用科学的办法来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矛盾;第二,我们要大量地采用科学技术,通过技术手段的改进,在很多方面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样的话,有限的资源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利用,能够更好地发挥资源的效力。
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客观上是存在的,但我们要尽可能地利用科技、管理和教育的手段处理好这个矛盾。办法是人想出来的。
有什么样的办法?
陈幸良:比如以森林为例,我们既要发挥它的生态防护效用,又要取得它的木材,才能得到经济效益。过去我们通常是这么做的,如果不把森林伐掉,就得不到经济效益。而现在,我们有很多办法都可以处理好这个矛盾。比如说不砍树,而在林下种植一些植物、微生物,如中草药、菌类等,这样农民就不需要砍树也能取得经济效益。第二,利用森林景观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农民也能致富。第三,我们可以采用间伐的手段,把一些长得不好的树利用起来。第四,还可以充分利用树木的一些其它资源,比如树木的叶子等。
林业经济在发展中是如何兼顾生态系统建设的?
陈幸良:我们讲究大力发展林业绿色产业,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近几年,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是照着生态经济来发展的。首先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森林。今年,国家提出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这样,全国的天然林就保护起来。第二就是大力培育人工林。我们每年造林在9000万亩以上,人工林面积增长率在全球来讲是第一。第三,加大木材综合利用的力度。比如一株树木伐下来,全株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树木的主干可以做成各种家具,它的废弃物还可以作为密度板的材料,甚至于我们可以把废弃物做成生物颗粒,拿来做生物燃料和发电材料。现在我们的手段越来越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也越来越高。
推荐阅读:
(来源: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