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7日消息:植树造林,管护森林资源,国有林场有着其他单位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和经验累积。但是,许多国有林场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林场森林覆盖率很高,造林地块很少,纵然一身本领,似乎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中无用武之地。
如何在绿化祖国的伟大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国有林场的技术、管理优势,推动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2014年8月,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在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召开现场会,推广的就是五台林局首创的局地合作造林模式——打破地域局限,整合资源合作造林,实现有林有绿多方共赢。
破解无地造林难题
实行局地合作造林,在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局长赵富看来,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辖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42%,但整个五台山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并不高。面对大片的荒山荒地,林局有造林技术优势、种苗储备优势、资源管理优势,但却受制于地域限制,无地植树、无林可造。”赵富说。为此,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班子多次召开会议,寻求破解之道。
分管营林生产的副局长李田彬认为,与林局面临的尴尬不同,地方市县有大片的荒山亟待绿化,老百姓有期盼,地方政府有需求,而且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逐步推广,地方政府也愿意加大造林绿化的资金投入,有资金、有意愿、有土地,却难以找到合适的营林主体。
“林局与地方合作造林,好处显而易见,既可以整合资金解决造林投资不足难题,又可以绿化荒山,增加森林资源,还可以彰显林局在生态建设中的职能、地位,协调林局与地方的关系。但是局地合作之前没人想过,更没单位这么做过,能不能成功我们也没底。”赵富告诉记者。
2013年,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主动找到繁峙县政府提出了局地合作造林的理念:地方供地,林局实施,合作管护,约定分成。令赵富没有想到的是,合作造林的提议得到了繁峙县政府的积极响应——当年,砂河镇北山万亩造林工程就以合作造林的形式正式启动。
合作造林模式走向成熟
繁峙县砂河镇是历史上有名的沙金开采区,尤其是砂河镇所依傍的北山地区,因为沙金采挖,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是有名的不毛之地。2013年,繁峙县与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开展股份合作造林,投资1000多万元在北山栽植了3万亩油松、落叶松、仁用杏等苗木。
6月13日,虽已仲夏,但雨后傍晚的砂河北山仍然朔风凛冽。《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在北山看到,一株株树苗规则整齐地从脚下延伸到远方,树苗长势旺盛,有的已经超过1.5米高,这在寒冷、干旱的五台山地区实属不易。
“北山造林充分显示了林局造林专业队的技术优势。降水少,我们就采取滴水渗透的方法,为每棵小苗挂一个装满水的集水袋,可以连续滴灌3个月;鼠兔害严重,我们就在每棵小苗上套一个开口的泡沫管,每个成本1角钱,但作用巨大,造林成活率超过95%。”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总工程师刘子忠告诉记者。
地方整合资金土地,林局发挥技术管理优势,北山造林的成功成为局地合作的典范,股份合作造林模式开始迅速推广。同年,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与繁峙县共同编制了《繁峙县北部浅山区2013-2015年造林绿化项目总体规划》,计划3年完成合作造林10万亩,目前已实施完成5万亩。
跨省际合作是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合作造林的又一个创举。五台山林局、繁峙县政府与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合作,由原山林场争取造林项目资金,繁峙县协调宜林地,林局负责工程建设,集中连片合作造林10万亩。这彻底打破了地域界限,成为省际合作造林机制的有益探索。
造绿造富实现多赢
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平型关是一个书写神奇的地方。
如今,这块红色故土正在披上新绿。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与灵丘县政府通过合作造林,在平型关两侧荒山计划造林15万亩,目前已完成5万亩造林任务。一棵棵油松、樟子松正接过红色卫士的枪守卫平型关的生态安全。
合作造林,最直接的好处显而易见:原本多年不曾造林的荒山变绿了,政府、百姓都可以享受来之不易的造林绿化成果。据了解,近年来,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辖区覆盖率实现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的目标,滹沱河、清水河、唐河、平型关、雁门关以及环五台山景区生态圈等主要河流、重点区位尽显绿色。
当然,成果不止于此。在合作造林中,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吸收当地1万多名农民参与工程建设,农民年平均增收1500元以上。同时,工程建设推广栽植经济林6900亩,带动发展种苗产业1万多亩,每年工程拉动社会苗木销售达300多万元。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总会计师韩进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仁用杏是山西栽植的重要经济林树种,也是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合作造林主推的富民树种之一。“栽植仁用杏,树苗成活后交给老百姓管护,虽然林局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按照2∶8的比例进行收益分成,但这只是象征性的。果树结果,老百姓能从中获得收入就好。”赵富说,“不管是谁投资、谁干活,只要能把山绿起来,这就是我们一辈子搞林业的人的最大心愿。”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