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雕塑沦为“隐形杀手” 折射了谁的管理漏洞

2015年08月13日 10:54新华网 李倩薇 王厚启

中国园林网8月13日消息:8月8日,四川中江县某广场一个铜钱雕像突然倒塌,一个10岁男孩的生命戛然而止……近年来,类似事故并不鲜见,这些屹立在城市各处的雕塑,屡屡成为“隐形杀手”。本是城市文化景观的雕塑,为何变成“夺命暗器”?这些悲剧,拷问着公共设施的安全管理,谁来给这些被忽视的角落加上“安全栓”?

雕塑倒塌,男童身亡

8月8日下午6点左右,四川德阳市中江县城一小区门口的广场上,一个铜钱形状的雕塑倒塌,砸死现场一名男童。从网友提供的现场照片显示,事发后,广场地上、雕塑边缘都有不少血迹。

记者了解到,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目前尚不能确定雕塑为何倒塌,警方仍在寻找目击者进行进一步调查。该雕塑修建于2007年,附近居民表示,常看到有小孩爬到雕塑上去玩,也有大人钻到雕塑里拍照。也有受访者称事发前路过时,看到不只这一名小孩在雕塑附近玩耍。

事发后,网友普遍认为当地管理部门有监管不力的问题。网友@艾伦_yang说:“公园里的塑像、铜像都存在安全隐患,要经常检查。这个孩子太无辜了。”

也有不少网友认为事故原因在于雕塑质量差,制造方、建设方应承担主要责任。@快乐的排骨猪说:“如果能把雕塑设计、建造跟安全责任事故挂钩,那这样的悲剧能减少很多。”

雕塑质量为何如此“脆弱”?

近年来,城市雕塑倒塌伤人的事件并不少见。

2011年4月,十岁女童在北京人定湖公园被一花盆雕塑砸伤,女童后被鉴定为十级伤残。

2013年3月,北京朝阳区姚家园路一雕塑被沙尘风暴吹倒,一名男子被砸重伤昏迷。

2014年4月,两名儿童在深圳一小区玩耍时,一名儿童摇动小区泳池边的雕塑,导致另一女童头部被砸伤。

记者发现,此类事件发生后,往往责任难断、赔偿陷入僵局,如上述被花盆雕塑砸伤的女童父母认为,雕塑质量差诉讼公园要求赔偿,而公园方则认为事发地点设有警示标志严禁攀爬,雕塑自重25公斤,放置在石台上不可能自己脱落,不同意赔偿。

为何会有这么多“脆弱”的雕塑成为伤人“暗器”?深圳市某区城市建设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不少地方,建设资金不足百万的工程,往往存在“一条龙”建设的问题,“也就是说,从招投标到交付给市政养护公司,当地都有决定权。其中是否存在腐败,是否会造就豆腐渣工程,很难说。”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师胡爱兵坦言,对于这些公共场所的雕塑,只有发现有明显问题才会启动超声波等设备检测,但肉眼难见的问题往往是盲区,“不少公共设施尚未达到使用寿命就出现问题,绝大多数难逃建设质量的嫌疑。”

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院长关信平认为,“要杜绝豆腐渣,就要对雕塑行业明确施工质量安全标准、建立对施工单位的‘问责制’,城市雕塑必须将‘安全’放第一位,艺术性都是其次。”

深圳市某区城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建议,从建设流程上进行改革,“现在不少地方在实行各个环节相互剥离的政策,在竞标发布、公示陈列、建设维护等由不同主体负责,且进行三或四笔款项交付方法;不少市政工程要求一年或两年不出现质量问题再拨付余款,这样大大减少了‘豆腐渣’工程的存在。”

监管不力、标准滞后 雕塑有人建没人管?

这些“脆弱”的雕塑背后折射出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不力,那么目前我国城市雕塑的管理现状究竟如何?

记者查询了解到,1993年,我国文化部和建设部联合出台《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其中附则第十七条指出,“城市雕塑建成后,由建设单位维护和管理,必须保持雕塑的完好和整洁。”根据这份全国性文件,上海、天津、四川等地也分别出台了地方性的《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

记者从建设部下属的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了解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地负责城市雕塑的管理部门往往很多,城管、规划、建设部门都会参与。

记者调查多地城市城管、建设、规划部门,发现一些城市有专门的城市雕塑管理委员会来统一管理,而一些城市则出现城管与建设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确、缺乏管理标准。

广州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刘岩介绍,在国外,一般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来选材并根据材质来保养雕塑,同时对每个雕塑的入园时间及生命周期作出详细登记。“相对于国外的标准化管理,国内从设计到落地,往往缺乏论证。比如造成惨案的铜钱雕塑在设计之初,它与地面的接触满足何种力学要求?能否允许近距离接触甚至供儿童耍玩?须有一个安全预期和风险管控。”

广东一位园林管理人士告诉记者,“雕塑建好后,大多由城管局招标市的政养护公司负责养护。由于没有明确的雕塑保养制度,造成很多雕塑有人建没人管。”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许多城市的雕塑情况,都是靠人到每个区域“大海捞针”式的普查获得,时常找不到设计、建设单位。这样的普查,对管理起不到什么作用;雕塑出了问题,找不到该找的“主”。

对此,刘岩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对城市雕塑进行细致的分类、建档管理,摸清楚哪些雕塑设计上不符合力学规范、哪些建筑材质容易老化腐蚀、哪些需要设立安全隔离范围,建立一本“城市雕塑台账”,对于老化的雕塑要及时修复或淘汰。

关信平还建议全民增强公共安全意识,“相关部门应使安全隐患举报机制畅通,动员雕塑维护方、社区及市民都参与到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遇到隐患及时排查,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推荐阅读:

临沂:景观灯倒伏 园林局逐一排查维修

细节决定成败 植物成就景观——植物设计圈里的那些对与错

北京:“花卉长城”成为天安广场一道壮丽景观

青海:将打造三大“精华”生态旅游景观廊道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