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50年生态保护筑起雪域高原“生态长城”

2015年08月14日 08:34人民日报汪志球 王汉超 韩俊杰 陈沸宇

中国园林网8月14日消息:给水电站设置鱼道,究竟作用几何,世界上仍广泛存疑,通用做法是建鱼类增殖放流站。但藏木水电站依然坚持“多此一举”,不仅建起放流站,还不惜投入2亿元资金建成3.6公里的鱼道。鱼道长是为降低坡度让鱼儿能逆流而上,道内设障碍门是让水流有急有缓,游得累可去“休息室”。如此费苦心,就是想让鱼儿自己游过百米大坝。

“让生态接近最自然的平衡状态,保护鱼类资源,我们不放弃一丝希望。”电站总设计师张连明说,藏木水电站是西藏境内雅鲁藏布江干流上建起的第一座水电站,环保自是重中之重。

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被誉为“亚洲水塔”“物种基因库”,自然环境极为独特又敏感脆弱。西藏自治区党委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宁肯发展慢一点,也要保护好雪域高原一草一木、山山水水,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从日喀则进入阿里地界,你会惊奇地见到,柏油路个别路段会盖层沙子,为啥?因为藏羚羊没见过柏油路,不敢过,铺沙子是为其开路。奇怪的做法,体现出对野生动物的精心爱护,藏羚羊种群数量由濒临灭绝增至20余万只,摘掉“受威胁物种”的帽子。目前,西藏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处,总面积41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这使得西藏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重要生态系统得到很好保护。

“十一五”期间,西藏实施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自然保护区、防沙治沙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整合各类资金10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多。2009年至今,中央批准建设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点实施3大类10项建设工程,总投资155亿元,目前落实投资57亿元,区财政对环保支出坚决不留欠账。

“只要触碰生态底线,项目再好都拒绝。”西藏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庄红翔说,“铁杠杠”摆在那儿,从源头上掐断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进藏的任何机会。这样保护生态,西藏经济还能发展?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绿水青山撑起无烟工业,游客井喷式增长,旅游引导第三产业迅速崛起,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占53.5%,稳坐半壁江山。

50年的生态保护,西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仍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雅江、怒江、纳木错等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Ⅰ或Ⅱ类水域标准,全区森林、草原、湿地等面积增加、功能改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扩展趋势得到遏制并首次出现逆转。

[分页]

无法想象,从山南地区驱车到林芝市,千年树龄的核桃树遍布村庄、河谷。这里对每一棵树的敬畏,令人震撼。

西藏自然环境独特,它的生态系统对外来影响的敏感度远超同纬度其他地方。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坚定地说:“环境优先、生态优先在西藏是铁规矩,无论是资源开发、重大项目建设,还是产业发展,都必须按规矩办事。”

只添绿不减绿

森林、草原、湿地,碧水青山靓高原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和第三极的核心,是我国乃至南亚、东南亚的“江河源”和“生态源”,生态至为重要。为筑起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添绿净土,西藏50年奋斗不止。

山南、日喀则两地的河谷地带是西藏风沙最严重之地。“家园变沙园,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山南扎囊县绿化劳动模范边久憨憨地说。1990年,他毅然放弃跑运输,投入几百万元开荒500亩做苗圃,开发56种苗木,年均出苗40万株,承包造林5万亩。

西藏全民动员搏击风沙。通过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公益林和治沙试验示范区等一系列工程,2014年,西藏森林面积达到1684.8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12.37%增至14.01%,10余年面积增加195万公顷,全区各类沙化土地面积减少6.57万公顷。

那曲是西藏最大牧区,曾因过度放牧,草原苦不堪言。痛定思痛,那曲开始实施禁牧减畜,增加适龄母畜和优良畜种比例,奖励草原生态保护补助,争取草畜平衡。那曲农牧局局长次仁介绍,2011年来,那曲减畜180万个绵羊单位,实施禁牧草原面积5638万亩,“草畜平衡”的草原面积达4.11亿亩。2014年,西藏全区兑现奖励资金达20亿元。

“拉鲁湿地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达到7.88万吨,释放出6万吨的氧气。”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普布次仁说,拉鲁湿地是名副其实的“城市之肺”,拉萨市民无不受其滋润。

“九五”计划起,拉鲁湿地就被列为全市重点环保项目。2013年,拉萨再次规划投入7亿元保护拉鲁湿地,现在湿地面积达12.2平方公里,芦蒿、水草连片,水鸟成群游翔穿梭。目前,西藏全区湿地面积增至652.9万公顷,居全国之首。独一无二的高原湿地,俨然成为巨大的绿色引擎,释放出“绿能量”。

守护每个生灵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营造动物的生活乐园

7月,羌塘大草原,风光旖旎,草肥水美,藏野驴、黄羊、野牦牛悠然自得。今年,估计有10万余只藏羚羊一路向北迁徙至色吾雪山至甜水河一带的“大产房”产崽。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确保它们顺利迁徙、繁殖,每年这个时节,公安民警和野生动物保护员全天候巡逻,武警官兵展开“高原利剑”保护行动,共同打造最安全的生命通道。那曲地区森林公安局局长西热说,汗水不会白流,换来的是藏羚羊安宁的生存环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盗猎等原因,西藏境内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近百种濒危。

西藏展开严厉打击,拯救高原精灵,设立自然保护区,成立专门保护机构和执法队伍,全区有3700余名各类保护区专职管护员,8.4万名群众兼职管护、巡护工作,打造起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铜墙铁壁。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结合,建成动物保护监测系统。“现在24小时监测,可疑情况一旦出现,第一时间拍照取证,派人赶往。”保护区副局长普琼称。

几十年的辛苦,赢得自然回报,西藏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正在恢复性增长。藏羚羊种群数量由1995年的5万—7万只增至20余万只,黑颈鹤由1995年的1000—3000只增加到7000只左右。雪域高原,正成为动物的乐园。

乐园里也有“新烦恼”。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加,这些家伙可不老实,经常肇事扰民。那曲县农牧民常哭笑不得:棕熊趁人不在家霸占房屋,翻箱倒柜,甚至开易拉罐喝汽水;雪豹也好不到哪里去,经常对羊圈搞袭击。

2006年,西藏启动野生动物肇事损失补偿,到2014年兑现补偿金4.2亿元,实现维护群众利益、保护野生动物双赢。

[分页]

追求绿色发展

保护好秀美山川,就能换来金山银山

“西藏的环保工作,重中之重是生态保护而非污染防治。”西藏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庄红翔说,西藏工业造成的污染很小,主要集中在矿产业和建筑建材业。西藏工信厅原材料工业处李文进描述,“进到厂里即便呆一小会儿,出来一身灰,脸上一抹便是泥。”

西藏铁腕整顿区内12家水泥企业,淘汰落后的湿法窑和立窑工艺,改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014年,全区水泥产量达到342余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到近九成,目前,新型生产工艺正在全面替代落后产能。

“没有受理何来拒绝。西藏很少否定项目环评,这一点不像其它省。原因很简单,如果一个项目不符合西藏的环保底线,即便投资再大再好,最终连申请的资格都没有。”庄红翔说,西藏从源头上就杜绝了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落地。

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决心。对产业项目如此,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工程建设更是如此,坚持防止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立“三级监管体系”,县级日盘账、地市级周巡查、区级月督查。

把环保做到几近严苛,西藏发展并没有受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得到充分印证。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扎西岗村65岁的旺久前后对比家庭的收入变化,从前,家里收入三大块:砍树、放牧、种地,吃饭靠砍树,过得紧巴巴。现在变成四大块:家庭旅馆、公益林补偿金、放牧、种地,仅旅馆每年赚15万元。“靠山吃山,但是好生活砍不出来,保护好美丽风光,一草一木都是钱。”

林芝市委书记赵世军说,“纵览高原,从林开始,因林而美,毋庸置疑,生态旅游业是林芝的必然选择。”如今,旅游业已成为林芝第一支柱产业。

夯实制度保障

牢牢守住生态红线,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3年,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西藏出台《关于建设美丽西藏的意见》,编制实施《2013至2030年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提出到2030年,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家园舒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强区,基本实现建设美丽西藏的目标。

美丽西藏,任重道远,关键要人真干。2014年,西藏正式开始对全区74个县展开环保考核,考核结果和县级主要领导的晋职升迁挂起钩,倒逼县级环保出活力。

今年3到4月,2014年环保考核全部结束,全区17个县被评为良好,8个县为不合格,其余县为合格。考核从严,有奖有罚,区里拿1个亿奖励先进县,不合格的则要被约谈。“环保是一项系统工程,县里各部门各单位都有责任,通过考核逼着县一级承担起主体责任,提升环保意识。”西藏环保厅原厅长江白称。

截至2014年,西藏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22个,还有国家级森林公园9个、国家湿地公园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建立生态功能区还不够,2014年,西藏探索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制度是保证,法律是武器。这几年,西藏加快环保立法脚步,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全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步入法制化轨道。

“西藏是全球最洁净的地区之一,高原生态系统总体趋好,环境质量呈现逐步改善的趋势。”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说。

回首半个世纪的脚步,西藏,这个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这个党中央牵肠挂肚的地方,不负众望,牢牢筑起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推荐阅读:

南阳淅川:湿地构筑水源地生态屏障

广东:新丰县林业不断开创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新局面

南京:浦口区生态优先景区规划同步建设

乌海:海勃湾区合理布局城市绿地 构建可持续生态环境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