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33座园林首次领到“身份”证书

2015年08月17日 09:35新华日报陈雨薇

中国园林网8月17日消息:在14日召开的《苏州园林名录》(一)公布工作座谈会上,园林部门给出的一组数据让人唏嘘。当天,苏州古城区内33座园林被列入第一批《苏州园林名录》,并首次领到印有各自编号的“身份”证书。

“衰减的大多数是社会分散管理的园林,但园林作为苏州的城市名片,理应一个不少。”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局长陈卫京介绍,目前,苏州现存的园林有相当一部分权属学校、企业、个人等,由于缺乏保护意识、专业力量或资金,保护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在不变更产权的前提下,公布园林名录,明确责任主体。下一步还将对这些园林进行分类保护管理。

从当天公布的名录看,“归档”的既有鼎鼎大名的拙政园、虎丘等世界文化遗产,也有像残粒园、吴家花园等“老苏州”都不一定知晓的“隐士”。它们的名称、地址、建造年代、面积、权属性质、管理单位、保护状况、开放情况等都被详细公开。从“保护状况”来看,良莠不齐,“好”的有24处,“中”有7处,“差”有2处。

位于仓米巷24号、隶属创元集团的南半园就领到了其中一个“差”。“6年前我们公司曾投入100万元对其进行过维修,但效果并不理想。”集团经营部陈姓负责人边叹气边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一组南半园修缮前后对比图,前者梁柱腐烂垮塌面目全非,后者基本轮廓已恢复,但因为投入和收益不平衡,不得不中止修复。原来,该集团曾投资约1000万对同样废弃的北半园进行整体修复,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却几乎没有“回报”。“企业都讲求商业利益,我们也有很多无奈,希望政府和社会为我们出谋划策”。

据介绍,针对类似的保护中遇到的资金瓶颈,下一步,苏州将借鉴国外对古城、历史建筑物保护采取多渠道融资的做法,设立“园林保护管理资金”,通过吸收社会和民间捐款、赞助、投资,拓展苏州园林修复资金的渠道。

推荐阅读:

福建湄洲:加强园林绿地灾后养护管理

“园林名录”让遗产保护“有章可循”

我国园林苗木生产经营存在的六大问题

蚌埠五河今年新增改造园林绿地60万平方米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