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初步遏制生态环境退化趋势

2015年08月25日 14:11中国环境报原二军

中国园林网8月25日消息: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向来有“地球第三极核心”之称,地理环境十分特殊,全球生态地位极为重要。

为了确保西藏生态环境良好,2009年2月,国务院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确立了三大类10项工程。6年过去了,这些过程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效果?

日前,西藏召开政府专题会议,对《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2008~2014年)建设成效评估报告》进行了审议。

评估报告表明,《规划》实施6年多来,国家已累计投入数十亿元,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支撑保障三大类10项工程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民生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工程的实施,西藏高原生态系统保持了整体稳定,各类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生态服务价值明显提升,生态屏障功能稳定向好,进一步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生态安全屏障工程包括哪些?

记者了解到,《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提出保护与建设藏北高原和藏西山地以草甸-草原-荒漠生态系统为主体的屏障区,藏南及喜马拉雅中段以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为主体的屏障区,藏东南和藏东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屏障区这3个生态安全屏障区,其目标是系统地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确保西藏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良性循环状态,保障重要生态功能有效发挥,让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保障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发挥西藏对全国乃至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安全保障作用。

《规划》确定了三大类10项工程,其中重点保护工程包括天然草地保护工程、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工程、重要湿地保护工程、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工程5项;重点建设工程包括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地改良工程、防沙治沙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4项;支撑保障项目工程将建设由生态环境监测控制体系、草地生态监测体系、林业生态监测体系和水土保持监测体系的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监测网络。

有专家指出,这是继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之后,国家在青藏高原实施的又一项重点生态工程,将有助于促进西藏各类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6年来工程推进情况如何?

《规划》批准后,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的落实和实施,进行了一系列专项部署。三大类10项工程得到全面实施。

在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十二五”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方案中,10项工程“十二五”规划总投资46.9亿元,截至2014年底,《规划》中十大工程累计到位投资56.66亿元。

在重点保护工程中,天然草地保护工程投入20.4亿元,完成退牧还草工程391.3万公顷、治理鼠害草地248.7万公顷、治理虫害草地75.2万公顷、治理毒草害草地5.7万公顷;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工程完成投资1.3亿元,建成羌塘、工布等8个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保护工程完成投资2.6亿元,开展了玛旁雍错、麦地卡等6个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重点建设工程中,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完成投资5.2亿元,建成人工林6.03万公顷、封山育林2.22万公顷;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地改良工程投入3.6亿元,建成灌溉人工饲草料基地6.96万公顷、绿洲型饲草基地0.18万公顷、旱作人工饲草料基地3.95万公顷;防沙治沙工程投入4.7亿元,治理各类沙化土地15.16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投入1.6亿元,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13个,治理面积约412.41 平方公里。

支撑保障工程中,生态安全屏障监测工程投入了0.6亿元,建成1个生态监测站、5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5个、54个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和1个自治区草地资源监测中心。

工程实施取得了哪些效果?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2008~2014年)建设成效评估》表明,《规划》拟定的主要工程有序推进,部分重点工程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良性生态效益,高原生态系统整体稳定,过去存在的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工程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有所提升,生态屏障功能基本稳定向好。

近20年来,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生态格局的变化率低于0.15%。地面植被覆盖度呈小幅度上升,覆盖度增加的区域面积占全区国土比例66.5%。

全区沙化面积沙化土地面积逐步减少、沙化程度有所降低。工程区植被覆盖度提高16.9%,草地生态系统结构改善明显。

新型清洁能源使用的比例大幅度提高、降低了对传统生物质能源的依赖。农牧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65.6%,农牧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41.3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3.9%,居全国之首。西藏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已建的自然保护区中得到较好的保护。湿地保护区面积已达652.9万公顷,高寒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生态系统水源调节作用波动中提升,涵养作用稳固维持。生态系统防风固沙作用开始发挥,主要风沙区强度减弱。生态系统碳固定总量增加2.56%,固碳功能稳中有升。

“第一期工程奠定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主体构架,后续的工程实施将进一步加强高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全球气候变化对于西藏生态建设总体有利。”有专家表示,2030年屏障工程完成之后,西藏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将再提升约3%~5%,将基本达到“有效保护、成功治理、稳定向好、生态安全”的《规划》目标。

推荐阅读: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山西娄烦县生态环境整治有成效

中国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如何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乌海:海勃湾区合理布局城市绿地 构建可持续生态环境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