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15日消息:雨季的到来,让很多城市陷入“看海”的窘境。江南水乡嘉兴,地势低洼,河道纵横,属于易内涝城市,在大雨后却鲜有积水,这得益于嘉兴多年来的“海绵城市”建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嘉兴虽然拥有纵横交错的水系,但因都是过境之水,加上河床抬高等因素,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不到21亿立方米,是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嘉兴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随着城市发展和路面的不断硬化,落到地面的雨水只能通过管道集中快排,导致雨水流失、城市内涝、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出现。
2011年,国家水专项办公室把嘉兴列为示范城市,并设立“河网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生态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研究课题,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利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服务于嘉兴建设海绵城市。经过4年努力,嘉兴市区建成了多个低影响开发示范工程。
今年4月,依靠多年来建设海绵城市的经验,嘉兴成为16个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据了解,此次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时间为3年,在试点期间,嘉兴每年可获得中央财政补助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每年还将得到4000万元奖励补助。
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嘉兴总结了“渗、滞、蓄、净、用、排”的“6字箴言”。“渗”是利用路面、屋面、地面、绿地等,从源头收集雨水;“滞”是降低雨水汇集速度,既留住雨水,又降低灾害风险;“蓄”是调节时空分布,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净”是利用过滤措施减少雨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用”是将净化后的雨水或处理后的污水再利用;“排”是利用城市竖向规划与工程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创新。嘉兴植物园的道路跟周边绿地的衔接采用低绿地方式,利用这种地形来滞蓄雨水。道路周边设置植草沟转输径流雨水,同时可实现径流污染控制和雨水入渗功能,提升植物园景观。南湖区的勺园停车场在路面建造中,选用了一种特殊的材料——透水混凝土。这些会“呼吸”的地面会将雨水吸入地下,一部分被土壤吸收,另一部分经过“网状盲管”流进调蓄池净化后排入河道。
嘉兴的海绵城市建设以点带面,因地制宜。根据初步规划,示范区建设共有480多个项目,总投资44亿多元。计划在市区18.44平方公里的规定示范区内,针对旧城改造示范区域、南湖重点保护示范区域、已建新城改造示范区域、未建新城建设示范区域等各个区域的特点,“有的放矢”全力推进低影响开发,实现降雨量在20毫米以内的雨天,不会产生雨水外排的目标。如今,海绵城市建设在嘉兴已初见成效。经初步测算,市区在建或已建示范工程汇水面积5.97平方公里,其内涝发生概率比未按海绵城市标准建设区域减少90%以上;通过“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应用,年节水至少900万吨。
推荐阅读: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