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果林补贴标准“落伍” 生态补偿有望出台

2016年10月08日 09:48解放日报

中国园林网10月8日消息:“现有政策已跟不上市场形势,经济果林种植面积连年下降,目前,种粮大户、种植蔬菜的农民比较多,而愿意种经济林的果农不多,甚至一些果农也改种水稻了。”

近日,市人大常委会赴金山区开展代表建议督办,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张堰镇鼎豪瓜果合作社、吕巷镇永沁果园等经济果林。据悉,目前《本市经济果林实施生态补偿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正在听取区县、乡镇以及市相关部门的意见,各职能部门也在督办座谈会上达成共识,经济果林生态补偿政策措施有望在今年年底正式出台。

今年市人代会期间,市人大代表蒋连奎、吴德平等提交关于增加经济果林来提高上海森林覆盖率,以及将经济林补贴纳入生态补偿促进远郊农民增收的建议。在代表们看来,通过强化经济果林政策倾斜,让果农得实惠,也让市民享受经济果林带来的生态效益。

截至2015年底,本市经济果林面积30万亩,纳入森林面积的经济果林近20万亩,大约为全市森林覆盖率贡献2个百分点,为改善本市城乡生态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本市果品总产量34.7万吨,总产值21.8亿元,为保障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2003年以来,本市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果林发展扶持政策:一是规模化、标准化经济果林建设补贴政策。对于新建的桃、梨、柑橘等经济果林,市级财政给予每亩900元的种植补贴;对经济果林实施“双增双减”和套袋技术补贴政策,以及经济果林保险补贴政策和项目建设奖补政策。然而,随着上海土地空间紧缩、造林难度日益加大,同时由于柑橘等经济效益低下,农民自发调整种植结构,经济果林减少现象比较严重,现有政策已跟不上市场形势。

“‘十三五’规划中,上海的森林覆盖率要达18%,6000多平方公里增加3个百分点,也就是要增加30万亩的林地。”蒋连奎认为,如果按照现在的补贴政策,增加30万亩的林地非常困难。

“2003年的人工费不到20块,现在经济果林做一天要将近一百块,如果还是10多年前的补贴标准,对农民来说,当然没有吸引力。”在蒋连奎看来,果林的种植成本上去,经济效益下降,老百姓很实在,没有钱就砍掉,有钱再种。另外,经济果林抗灾能力很差,因为受连续低温加高温影响,今年金石公路廊下80户果农家死掉的果树达41%。

座谈中,潘士华等代表建议,要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把果农培训纳入政府补贴的技能技术培训这块;同时,尽快出台生态补偿政策,鼓励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今年3月以来,由市发改委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市绿化市容局和市农委开展了本市经济果林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研究,围绕经济果林生态补偿的标准、范围、补偿办法以及约束机制等内容展开。初步建议将纳入森林资源管理的经济果林均实施生态补偿,包括桃、梨、柑橘、枇杷等特种灌木林。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精神,经济果林将按照其生态价值以一定方式纳入本市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范围。为此,市绿化市容局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本市经济果林生态价值进行了评估,市相关部门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形成补偿标准。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