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安:黄土地上崛起的“森林城市”

2016年10月08日 14:04第一财经

中国园林网10月8日消息:说起延安,几乎无人不晓。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延安却是一个丘陵沟壑纵横、处处荒山秃岭、生活贫穷的陕北形象。

9月下旬,记者在延安采访时发现,这里的河堤、河滩和街道都已经遍植树木,站在巍巍宝塔山上,放眼望去,延安城四周的山全被绿色覆盖,森林繁茂。

延安市市长梁宏贤介绍,自2012年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延安在贫瘠的黄土高原腹地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融相生、红色文化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的绿色崛起之路。

数据显示,延安目前全市林地面积发展到4338.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6.35%,城区绿化覆盖率42.65%,街道树冠覆盖率39.8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45平方米,水岸林木绿化率96.14%,道路林木绿化率98.47%,水源地森林覆盖率平均值为71.93%,创森各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9月19日,延安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国革命圣地。

历史上,延安曾有“森林茂密、水草丰盛、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记载,但由于历代战争的破坏、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传统的“散牧”放羊等,使延安境内的植被逐渐破坏,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成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

延安人形容当时的景象:“下一场暴雨刮一层泥,发一场山水褪一层皮”“开荒种地不打粮,年年岁岁受灾荒”。

1978年,我国在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区、市,启动了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延安市是工程实施重点地区之一,目前已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000余万亩。

这之后,延安于1999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2000年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全市63个国有林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到2012年底,延安市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1649.22万亩,累计退耕还林910万亩,占全国退耕面积的2.5%、陕西省的27%。

[分页]

陕西省农业遥感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延安的植被覆盖度由2000 年的46%提高到2012年的67.7%,提高了21.7%。2000年-2012年延安卫星遥感图清楚显示,延安实施退耕还林区域的颜色明显变绿变深。

2011年底,延安市决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在生态环境脆弱的黄土高原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在20年前无异于痴人说梦。

梁宏贤介绍,延安高标准编制了《延安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立了“黄土高原生态明珠、革命圣地美丽延安”的建设理念,为延安量身打造了“一核多极、六廊多点”的城市森林建设蓝图,层层分解落实任务和签订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

记者在延安采访时了解到,延安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线性城市,人多地少,建绿空间匮乏。

梁宏贤介绍,延安市确立了“森林围城、内扩外建、点面结合”的城市森林建设思路,累计完成新增各类绿地3261.15万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范围对居住区覆盖率达到96.87%,建成郊区20公顷以上大型生态休闲场所18处、57.74万亩,33个重点镇、1292个村庄分别绿化7.8万亩、15.98万亩,绿化道路7589.9公里、水岸1515.4公里。目前,延安全市林城相依、林居相依、林路相依、林水相依的城乡一体化森林景观格局初步形成。

“既要绿色发展,又要产业富民。”梁宏贤说,延安创森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特别是把生态建设同扶贫攻坚结合起来,发展经济林果、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业。数据显示,创森以来,延安全市累计新增以山地苹果为主的鲜果经济林面积106.17万亩,苹果总面积增至350万亩,年产量达到280万吨,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来自苹果。新建核桃、红枣、花椒等干果经济林园33.9万亩,干果经济林面积累计达到318.95万亩,产值增至8.1亿元。

梁宏贤介绍,延安以森林猪、森林鸡和中药材、食用菌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各类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增至75个。延安还累计建成省级以上森林公园数量达到8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十大森林生态旅游基地和6条长短结合的自驾游线路构成了森林生态旅游的基本框架,今年各森林公园已累计接待游客3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4亿元。全市林业总产值由创森前的51.56亿元增长到130.64亿元,年均增速36.87%。

推荐阅读:

2020年长江经济带森林覆盖率达到43%

珠三角力争2020年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群

森林城市让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山西泉阳:市人大检查《森林法》贯彻执行情况

(来源:第一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