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努力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2016年01月11日 09:18中国林业新闻网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延庆蔡家河平原绿化

中国园林网1月11日消息:山区绿屏、平原绿海、城市绿景。

“十二五”期间,首都绿化美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平原和山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功能,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与“十一五”末相比,北京市森林覆盖率增加4.6个百分点,达41.6%;林木绿化率增加6个百分点,达59%;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加3个百分点,达48%;人均公园绿地增加1平方米,达16平方米;公共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增加2.6个百分点,达67.2%,城乡生态景观环境明显改善。

平原造林工程告捷 首都生态格局完善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委、市政府针对平原地区森林总量偏低、布局不够合理,生态系统脆弱、质量不高、功能不强的问题,于2012年作出了实施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的重大决策。按照“三年完成主体建设、四年扫尾”的要求,到2015年底,共完成平原造林105万亩,超额完成了百万亩造林任务。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由14.85%提高到25%,增加10.15个百分点,新增万亩以上森林23处、千亩以上森林210处,促进了平原和山区绿化的均衡发展,形成了“两环、三带、九楔、多廊”生态空间格局,显著提升了首都生态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工程推进中,努力破解各种难题,在城乡接合部拆除违章建筑1735万平方米,改善了环境面貌,对调整低端产业、实现“减人增绿”、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发挥了积极作用。

针对生态修复的治理难点,坚持优先利用拆迁腾退地、废弃砂石坑、沙荒地、坑塘藕地开展造林。积极推进湿地恢复,并对五大风沙危害区彻底治理,永定河沿线已形成14万亩绿色发展带,恢复建设森林湿地5.3万亩,许多昔日环境恶劣的地方都呈现出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森林景观。

平原造林工程优化了城市宜居环境。在新城、城市重点功能区、重点村镇周边,建成了东郊森林公园等18个特色公园和500多处休闲林地绿地,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生态休闲空间。

实施城乡绿化美化 大力提升保障水平

高标准完成了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十二五”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百名将军以及共和国部长每年都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为各项重大义务植树活动提供了保障。在建党90周年、党的十八大、建国65周年以及抗战胜利70周年、APEC峰会等重大活动中,高标准设计、高水平施工,5年来累计摆栽花卉8560万盆,营造了吉庆祥和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了绿化美化在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城市绿色休闲空间大幅拓展。5年来,通过大力推进规划建绿和多元增绿,全市新增城市绿地72750亩,先后实施了城市健康绿道、十大滨水绿廊、永定河“五园一带”、雁栖湖生态示范区等重点工程;建成了11个新城万亩滨河森林公园,以及百余个城市休闲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一批村镇公园,全市各类公园已有1100多个,面积达19.5万亩,形成了城市休闲、近郊郊野、新城滨河、远郊森林的圈层式公园体系;建成市级健康绿道450公里。通过拆违还绿、见缝插绿、屋顶铺绿、垂直挂绿等多种方式,实现了百姓身边增绿。大力开展群众性绿化创建活动,创建花园式街道办事处13个、花园式单位709个、花园式社区260个。

山区生态功能明显增强。持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彩叶造林、通道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5年来,实施山区造林25.38万亩、封山育林124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9.4万亩、彩色树种造林10.6万亩,森林健康经营完成抚育360万亩,完成公路河道绿化1500公里,有效增加了山区森林资源,改善了森林质量,提升了森林景观效果和生态服务功能。

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充分利用边角空地挖潜增绿,开展了沟、路、河、渠、村“五边”绿化建设工程。5年来,完成村庄绿化3.6万亩、重点小城镇绿化3万多亩,建设村镇休闲绿地200余处,创建园林小城镇30个、首都绿色村庄426个,初步形成了“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景观,提升了村镇人居环境。

湿地保护建设明显增强。稳步推进野鸭湖、汉石桥、翠湖等重点湿地保护、恢复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5年来,恢复建设湿地7.2万亩,建设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12处,面积5.6万亩,使全市湿地生态功能不断优化,湿地生态质量显著提升。

[分页]

加强京津冀沟通协作 创新机制协同发展

加强生态建设项目区域合作。重点实施了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林木有害生物联防联治项目。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完成了张承地区水源涵养林60万亩。配合国家和市有关部门开展了张家口坝上地区122万亩退化林分改造试点项目,完成了15万亩近自然森林经营任务。

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近年来,与津冀两地建立了生态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联防联控机制,在规划编制、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了协同合作。

加快发展现代林业 提升资源安全水平

在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带动下,民生林业在建设现代林业产业经营体系、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以及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平原造林工程和森林资源养护管理直接吸纳13万农民绿岗就业。制定了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果园建设的政策措施,新建、更新和改造高效节水果园3万多亩;出台了多元投资建设苗圃的政策,吸引社会资金20亿元,新建规模化苗圃87个、面积8.13万亩。5年来,全市果树、花卉、蜂产业、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产业实现年产值100多亿元,100多万农民实现绿岗就业。

森林灾害综合防控能力提高。5年来,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扑救队伍建设,完善预警监测和应急指挥体系,全市专业森林消防中队已发展到116支2800人,森林防火瞭望覆盖率达70%,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不断加强,林木无公害防治率达100%。大力加强林地绿地资源保护,5年来,累计减少占用林地6300亩,减少移伐林木35.8万株;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类涉林涉绿案件2200多件。强化公园景区精细化管理。公布了第一批历史名园和主要公园名录,推行了公园精细化管理模式,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开展了公园会所专项整治,对设在公园中的24家私人会所和高档餐饮经营场所进行了关停转型。

生态文化蓬勃发展 基础建设不断加强

园林绿化展会精彩纷呈。“十二五”期间,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第十一届世界葡萄大会、第四届中国兰花大会,申办了2016年世界月季洲际大会、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参加了多项国内外博览会,展示了首都生态建设成果,促进了园林文化交流,为产业升级和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生态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先后承办了首届世界生态系统治理论坛和中国生态文化协会高峰论坛,发起成立了北京生态文化协会,评选首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20个。

节庆游园活动丰富多彩。全市87%的城市注册公园免费开放,公园、风景名胜区年均接待游客2.9亿人次。

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完善。5年来,制定出台了平原造林工程、生态林用地及管护、平原地区规模化苗圃建设等一批政策。颁布实施了《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和《北京市森林防火办法》,开展了《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和《风景名胜区办法》立法调研工作。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建立了山区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促进发展机制,全市119.3万山区农民获得生态效益补偿,人均年增收200元。

多元改革深入推进。完成了中心城区18万余亩绿地的城市绿线划定及全市园林绿化资源生态红线划定,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全面开展,启动了北京市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

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启动了“园林绿化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全面推进园林绿化标准化工作。加强林业碳汇工作,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网络。

义务植树深入开展 社会参与成效显著

首都义务植树管理办法日趋完善,管理措施逐步到位,尽责形式不断丰富,形成了以植树造林、认建认养、管护劳动、宣传咨询、以资代劳五大类18种义务植树的尽责形式。

“十二五”期间,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连续5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劳动,为社会各界履行植树义务率先垂范。

5年来,北京市参加义务植树总人数达2242.2万人次、植树2064.6万株;栽植纪念林42处,认建认养绿地321块,认养林木7.3万株,累计投入认建认养资金6.06亿元。5年间,北京市荣获全国绿化奖章20人,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8个、全国绿化模范城市1个,评选首都绿化美化先进集体3000个次、先进个人2500人次。“植绿、爱绿、护绿”成为社会风尚。

迈步走进“十三五”,北京园林绿化部门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加快城乡绿化步伐,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

(本版文字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宣传中心提供 本版图片均由何建勇摄)

推荐阅读:

“十二五”期间全国造林4.5亿亩2016年还将完成1亿亩

沭阳“十二五”期间新增公园绿地350万平米

广西:“十二五”期间森林活立木蓄净增1亿立方米

西藏:昌都“十二五”林业投入逾20亿

 (来源:中国林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