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欣海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锡明
中国园林网11月2日消息:“胸怀挚爱,心中有梦。我深深热爱着这份景观事业,我的梦想是将欣海园林塑造成绿化行业的典范,因为我觉得我是在用心去塑造一种美的视觉享受,用我的梦想蓝图带给大家一种更高的生活境界。”这是上海欣海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锡明的一段自述。10月31日我亲自来到上海拜访他,倾听他的“成长”故事。
缘起苗木之乡
沈锡明,江苏吴江人,自小被苗木之乡浓厚的氛围感染,对园林绿化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从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父辈就从种植苗木开始,从以前的种水稻庄稼逐步变成了种经济植物,因为沿海地区信息还算比较前卫,种苗木比种水稻更有经济效益。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时候,国家的城市建设还没有开始,当时我们的这个行业就叫卖树,把苗挖出来装到小船上,然后摇到上海来卖,就跟卖菜一样。后来从90年代开始,我们就叫‘做工程’,就是绿化工程;再后来有了综合性项目就叫园林景观。因为我们当地都是苗农,自己的亲戚朋友都是干这一行的,吃饭喝茶聊天的时候,大家谈的都是这方面的东西,有这样一个氛围就把我给带进去了。”
平凡却充满理想
但是,沈锡明跟绝大部分的园林人一样,都是半路出家;跟许多创业者一样,一开始都没有从事可以当做自己一生的职业;他跟我们一样,很平凡。在2002年之前,他已在老家的电路板厂做了十几年的印刷电路板工作,用他的话说,“这十几年里,从车间里干活到送货、到自己跑销售,十几年的工作积累,一方面是练厚了脸皮,另一方面是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精彩,点燃了自己的创业激情——人应该为一份理想而活!”
曾经彷徨
2003年,沈锡明决心“下海”,一个人带着一个包来到上海寻找自己园林景观工程的梦想。“一开始的时候也很盲目,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来了之后工地上转转,看哪里有塔吊,下了公交车就跑过去问人家看门的老大爷要不要搞绿化,当然工地上的人是没有这个决定权的,工地上只是执行层面,但当时这东西也不知道该怎么弄,搞了大半年,一个项目也接不到。我感觉不对,这样走走的话,我在电子厂做了这么多年的积蓄几个月就花完了怎么办?我还有没有胆量继续跑?总不能贷款借钱继续跑吧?所以为了急于上手,既然做工程不行,就先供苗吧,因为我们老家苗多,做个苗贩子还可以,在上海采购价一百,我八十买来,赚个十几块钱的差价。所以我开始找人,找了做工程的老板,又供了大半年的苗,然后在做苗贩子的过程中了解了苗木的价格、产地、习性、品种、修剪要求、装车要求等等,从一些最原始的专业基础知识开始积累,逐渐入门;在送苗的过程中又认识了一些工地的朋友,这样慢慢积累起来。但是供苗这个行业“天花板”太低,我要做的不是一千多万,所以我重新开始做工程,到处去跑、到处去找。”
上海欣海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锡明
大夏启于基石下的第一块砖
对于人生的第一桶金,每个人都会记忆深刻,那种兴奋和激情给每个创业者提供持续前进的动力。“我接到的第一个项目就在莘庄,十几亩的一个厂房绿化,六万块钱,自己跑去买苗,运过来再叫了两个工人过来干活。这个项目还没做完,隔壁的厂房觉得我们做的不错,叫我们也给他们做,价格也是六万。来了这两个项目让我有了信心和兴奋点,有项目就有了活干。后来七万、八万、二十几万、五十几万、八十几万、两百多万、四百多万、八百多万、两千多万、五千多万,每年的业务就是这样逐步逐步积累起来了。”2011年,沈锡明成功收购了上海欣海园林工程有限公司;2012年欣海园林开始运营。“这几年来业务量也是在不断攀升,到今年的业务量将达到3个亿左右,产值销售达到4个亿,在上海或者上海周边来说,在房地产景观这个版块,我们的业绩排名领先。”
形势下行只是新的起点
在大好形势下,能够意气风发开拓进取;当身处逆境时,能够蛰伏待机,做好冲刺新起点的准备,这是一个有胆识和气魄的领袖。“在这种经济下行的形势下,单靠项目赚钱确实很困难,能够维持不亏,能够维持略有盈利就很不错了。目前大部分的园林公司都是亏的,这个阶段性的战术调整,在这个阶段里要撑得住还能盈利,考验一个经营者的智慧。我们的利润是行业水平决定,不是企业能决定的,企业所能决定的只是我们比其他的园林企业相对好一点,在同一个细分市场里面,如果我跟别人比,我的任务是跑过别的羊,在这个行业洗牌的时候,我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还能活着,那么将来有一天总有我们发展的机会。”
特评:
平凡是绝大部分人与生俱来的属性,梦想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专利,平凡因为梦想的实现而伟大,沈锡明“成长”的故事给我们每一个人以激励,给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以激励。起点总会有很多个,每一道坎迎来的将会是下一次的飞越;形势是一个新起点,对于沈锡明来说,从曾经的单打独斗到的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了自己的团队,这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依靠团队与文化的力量迈向新台阶,为我们展开的又是新的篇章。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