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2016 LA+辩论会:围墙

2016年11月20日 17:30中国园林网

辩论会现场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管少平

广州华发地产景观设计总监 中国绿化景观新系统设计首创人 翁苑钧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唐孝祥

中国建筑设计院筑邦环艺院副院长 黄新

法国国立凡尔赛大学高等景观学校研究生课程景观学术带头人 Karin Helms

优地联合(北京)建筑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由杨

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终身教授 Margaret Crawford

北京天一博观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 叶昊

辩论会现场

中国园林网现场报道

中国园林网11月20日消息:主持人李建伟:因为时间关系。下面还有一场对话。有请主持人管少平教授。

管少平教授:这个问题被提出来就是因为海绵城市,以往单纯搞风景园林专业的同仁们,可能在自己单纯比较窄的领域中工作,可能较少的遇到与围墙相关的问题,作出比较单纯,前一轮的专家已经提到,由于多专业的合作已经引发在实践,在研究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围墙就被提上了主题,今天问题很简单,首先我们围绕今天会议的主题,把围墙,把海绵城市,把美丽乡村这三个东西结合起来,昨天那么多专家都是个人自己的观点,我想肯定各位还有自己需要补充的。

翁苑钧:先讲围墙,当今年围墙政策出来的时候,实际上在民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我们先谈实体围墙,甚至有人在猜测国家出的围墙政策是否会更顺利的收房地产税做准备。作为房地产商考虑的问题应该跟住户者的利益息息相关,他们担心的第一是自己的公共资源被利用,第二是人身财产的问题。这些切实有比较突然被剥夺权利的感觉,因为我们的物权法是规定小区公共用地是属于业主所有的。实际上我们也看了很多关于业主的反映,如果真的把围墙拆掉,对于房地产行业会面临的两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可能政府的土地收入会急速下降。如果把公共道路作为市政道路来应用,那发展商或业主是不会为这块买单的,这就意味着在建筑的场地中,60到70%的面积是不应该属于土地的出让金的,所以政府的收入会下降。

第二点,可能还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房价会今天,甚至有研究表明,房价至少会下降50%。为什么这么说?新的住宅总比二手房贵,贵在哪里,主要在配套及环境。如果把围墙打开,我的小区可以到你高档的小区,你们也可以到我这边来,这样围墙所形成的资源共享就被打破了。从这方面讲,就会影响到住宅小区公共资源的使用,自然房价就下来了。因为根据数据表明,实际上我们土地出让金在房价是占到50%以上,70%的面积属于公共的绿地,那房价50%除于70%,至少房价应该下降30到40%左右,这是围墙对现实带来的问题。围墙不是说不能拆,而是牵扯到利益的问题。在我接触到一些土地的拍卖市场,实际上在南方城市,在土地出让的时候已经明确的规定住宅小区里面可能会存在的市政道路,这个市政大陆是不属于业主所有的,所以从这个方面讲,实际上不会出现特别大的住宅小区对交通造成拥堵的情况。

整体上来讲,围墙这个事在业界讨论非常热,就是一两个月的事情,现在这个事对实体的围墙慢慢冷下来了,因为我们知道其实对于业主来讲,只有我们自己内心围墙拆掉了,真正小区的围墙才能拆掉,才能像国外一样放开小区,形成公共的社区。

这是我对于实体围墙的一点认识。

管少平教授:我想请各位发言的前面把自己简单介绍一下。下面唐老师介绍一下。

唐孝祥:非常感谢,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想说的话比较多,但时间有限只能简短说。这次来参加这次活动也非常感谢主持人的推荐,也特别感谢龚兵华秘书长的邀请,使我来到这里见到很多仰慕的老教授,听到很多高质量的演讲,特别是像昨天今天听到的一些演讲,比如刘滨谊教授、成玉宁教授,还有刚刚主持人李建伟老总的,再就是国外里斯本大学的的教授,他们的讲座给我印象很深刻。使我更进一步理解了这次会议的主题,觉得我们的主题,为期是围墙辩论会是非常具有可辩性的。一是围墙极可能是有形的,有可能无形的,有可能物质的,也可能是观念的,有可能是行为的,也有可能是情感的。

我主要做风景园林美学的,希望有机会努力跟大家学习做这个工作。刘滨谊教授说就是告诉我们要综合,要融合,然后是合和。围墙这个词,我记得在主题报告中,可能是有障碍。障碍的意思就意味着围墙挡住我们的路,我们要破开。可能是一个边界,边界虽然是一个范围,比如大家到这里来,既是各界的融合,有学界的,有业界,有政界的,甚至有商界的,这就是大融合,这就是对围墙的破除。但是我们又融合了。

第二点,刚来的时候看了很多优秀作品的路演,我觉得确实不错,很有水平,反映了我们来自各界,有建筑、规划、设计、园林的,各个专业都在里面呈现,尤其是我看到有很多楼和林的,也有来自建筑学院的,还有一些来自农林学院的,这本身也告诉我们风景园林学的研究和发展有赖于各个学科的齐心协力,只有这样破除内心的围墙,观念的围墙,情感的围墙才能作出更大的范围,把我们学科做得更好。谢谢。

黄 新:大家好,我是中国建设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既然谈围墙,首先定义一下围墙到底是什么,如果查词海应该是建筑学给他的一个定义,他是塑像分割的割断体,作用是为了围和保护一些空间。

围墙在今年政府的城市会议上提到非常热的文件,原则上不再新建围墙,已经建成的小区或者是大院要逐步拆除,突然间行业中做设计一片哗然,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跟以前的思考方式发生根本的转变。大家在讨论过几个之后,温度有所降温,开始冷静思考。以前做建筑的时候,都按原有的思路做设计规划,但是马球比丘宪章更原则在城市交往中以人的体量和宽容是最重要的发展因素。所以政府做了主张之后倒跟这个不谋而合。

从个人的角度也应该有所考虑,这个设计不管怎么做,东西一直在。项目做下去之后,目前为止,可喜的是在重庆和成都看到类似的项目,在原有的设计之前就把围墙拆掉,增加一些市民园区居民的服务场所,但是活动更方便。通过一些物业的管控手段,大家一直想土地出让金很贵,政府白白拿走30%的土地,是解决了城市病毛细血管疏通的问题,但是自己的利益会不会受影响。但实际上这几个小区现象已经说明这是一个主流,如果在专业角度考虑充分的情况系,规划设计落实的情况下,这些是不受任何影响的。

再谈一下,做任何事情也有舍得之分,我们有时候在想更多是心态上的问题。我们觉得自己是失去了一些私有的空间,甚至将来的物管和私有的花园没有了,但是如果放开心态,其实我们得到一点,别的小区无形中也进行了参与,家人的家门也是冲我们敞开了,大家都是宽松和谐的状态,互相之间邻里和谐,这也不是一件坏事。

再说一点,其实墙都可以拆,不管拆和不拆,并不影响直接的融合,像柏林墙一样,拆掉之后进行民族间的融合,像长城没有拆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的融合,我们又还是在大中国的版图上进行互动和交流。反倒成了国家的景观。

另外,我还想从心态上说一下,整个从宽度上说,整个会议主题有围墙、海绵城市、美丽乡村,更广义说是涵盖了现代行业的热词,一些专业的手法,但是更多是理解成道,只是用不同的尺子衡量不同的产品,和衡量现实生活中的环境而已,就像昨天铁汉老总介绍的桃溪村的项目,已经从围墙角度,甚至从海绵城市角度,包括美丽乡村角度已经达到完美的融合,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分页]

今天行业从业人员比较多,每个人的工作方式不同,带来了专业划分的边界处理,因此是中国建筑科技集团,如果我们自己做城市事情,在集团内部就会区分开,像白总是集团内的承建院主管前期的事情,后期还有规划院、建筑院做其他的事情,在我们院内部有专业的分工,正好今天参考大会的时候也送过来一个项目,是武汉一个项目,开发商非常信任我们,给我们很大面积整体的利用和开发。我们也是在前期有景观规划委主导,前期做了整体的控制。在过程中,包括市政、建筑、景观、生态、水处理都全盘跟进,每个专业各司其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大家在院有很好的协作关系。甚至一些行业谈到的室内设计也是院里面根据通盘的设计,达到甲方很好的认可度。但是我们院在集团是国内的最大设计机构,但是现在自己专业度上还有欠缺,尤其在生物上、生态上,在详细设计过程中,这个领域是有所欠缺的,希望行业更多的专业人士互相的交流,共同促进。这个墙一直都在,就是咱们看服务于谁,我们把这个事情怎么界定。像今天的围墙一样,把大家聚在一起,大家一起讨论都是为了让大家更好。谢谢大家。

SueAnne Ware:谢谢,墙可能是实际的强,也可以是隐喻的,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必须充分的考虑到墙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功能,而且最重要的是给人们提供了最最美好的空间。墙的作用主要是提供空间,其实在不同的文字来讲,或者不同的语言,无论在那种语言中,我们发现墙最重要的功效也就是提供空间。好象把其中一部分拥抱在某个空间中,或者把某一个物体拥抱在某一个空间中。当然也可以作为一个花园,比如用墙拥抱几个花园,如果墙利用好,可以非常好的给我们提供最美好的,最适宜的空间。但是也有人说到墙是一种风格,开始把人隔离开。也有人利用墙的时候要更好的利用,让空气流动起来。墙也可以给人提供一种安全和防护,或者把某一部分景观拥抱起来。对我们来讲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当然也要想到背后的文化因素是什么,背后的文化象征是什么。

我们上一个项目做得非常好,我刚才也看到大家介绍古代村落的项目,我觉得中国的村落是非常好的利用了围墙,围墙有特定的功效,而且把共同的地区进行很好的合作。最重要的就是让所有的物体能够在这个墙里面得到好的保护,而且也能够开放地方让他们互相结合和交融,最重要就是重新的开放空间,更好的开放空间,这才是墙必须扮演的最好的角色,当然墙也会隔离我们,所以使用墙的时候要非常的小心。

由 杨: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现象,在之前的设计过程中拆掉很多公园的围墙,取得很好的社会价值。在政策出来之后,反而在建筑圈里建设了很多围墙,在我看来围墙更多是一种现象,作为景观设计师从关注一种现象开始,实际上就是在关注人群。在艾景奖的评选中,发现现在大家更多关注弱势群体,这是我们的社会在进步。我非常高兴,我们从关注一个现象,围墙是今年的现象。从关注围墙开始,在关注越来越多的现象。景观设计师是世界上最乐观的一群人,大家从发现周围环境中最不利的点,最丑的点,最难看的点开始,向最好的目标去努力。

现在我非常高兴的看见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起在关注墙,我们关注的点越来越一样,我们的愿景,我们的美好目标,就像美好乡村一样也越来越一样。

最近我看到一个资讯美国公布了一个法案,大家在欢呼关注社会的通行权,关注行人的通行权。我们未来关注的现象会越来越多,在一个美好的大愿景之下会一起努力,好事做好。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在封神榜里有一个传说,在大同社会中是没有监狱的,偶尔犯错的人划地为牢,在地上画一个小圈圈,在拆掉围墙的时候,未来是不是有一天也可以拆掉监狱的围墙。谢谢。

管少平教授:Margaret Crawford你在华南理工,在广东番禺做了很长的研究,你在中国应该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围墙,你看到我们的大学都有围墙,但是在你的家乡美国都没有围墙。今天希望听到你独特的观点。

Margaret Crawford:川普的想法非常的疯狂,而且有点难堪。川普的支持者也说不要真的建这堵墙,而且大家觉得这并不是可行的方案。墙在这方面可能是讲隐喻,让非法移民阻挡在美国之外。但是美国人在看墙这方面,很多人都问我关于墙的问题,在我离开美国的时候,很多人问我,之前对中国有什么样的感觉,但是现在我来了中国之后做了很多研究,也做了大量的观察,我发现中国到处都有围墙的存在,还有大学边上、村落边上,都有很多墙,而且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墙。

对这点,墙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的产品,可以代表一种文化,而且我们发现中国很多墙上面有一些特别的设计,可能我们也可以把墙作为一种装饰或者一种文化的功能。在美国一些房子周围也有一些墙,但是墙并不仅仅是把这些作为公共用地和私人用地的区分,其实在美国有些地方,哪怕是私人的房子周围可能也是一片开阔的用地,并不一定有篱笆墙来隔绝。在庭院,有的庭院只是很矮的篱笆,有的可能只是一块草坪,但是对美国来讲,无论有没有墙,私人用地、私人场地是受到百分之百保护的,就算没有墙也不能轻易的进入房子。在美国人们还是有公共用地和私人产业的区别,在美国很多人也谈到这样的事情,如果一个民居中没有围墙就可以随便走进去呢。如果你有这样的观点,那是不对的,不可能随便介入私人的产地。当我来到中国的时候,我经常跟大家分享在中国不一样,如果是私人和公用的应该用墙隔开,才可以确保安全,否则没有墙的意识。

Karin Helms:我也来探讨一下经验,如果到中国长城看,你看到整个空间非常宏大,可以在长城上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非常好,是从物体上带给我们的感受。从美国来说,我们没有那么大向像那样的长城,但是我们有河,像密西西比河,河也起到墙的作用。在美国很大的河流,从19世纪以来人们都是将它视作不同地区间的分割线,也是一种边界,它也是相当于一种墙。它把很好地区之间的利益分开了,给了一些单独的地方,本身是属于他们的领地等等。还有我们看到有一些河流,他将一个地区分为两块,两个地方都分属于两个村庄。

今天我们在这里,我想问一下中国的朋友们,今天坐在这个台上,我们同样也好象与你们在不同的地方,一个在台上,一个在台下,你们认为我们有分割吗,如果你觉得有,就是彼此的出发点不一样,我们来告诉你们经验,学生们是来学习,这也本身像是一堵墙一样。因此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内心对于墙的作用,你的看法是什么,在我的心目中,这种小组的讨论,我们更希望把大家内心中你对于墙的理解传递给学生,我相信这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认识对墙的作用。

叶 昊:第一个,学科的围墙要拆了。大家注意,知识是不分家的,这块我觉得是不能够分开的。第二个墙一定要春,就是将风景园林和旅游的墙拆了。大家可以看到很多风景园林项目,旅游离了风景园林根本不成立。在我们知识体系中,大家不要分。第三个要拆的墙是海绵城市到底谁来管,是水来管还是风景园林主管,这个也不要分,这个墙也可以拆了。同时,大家把其他的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墙也拆了,建筑和景观是一体的,无论是凸显还是后退,如果那子里做景观的时候没有建筑的存在,做建筑的时候没有周边景观的存在,那你的案子一定有问题。如果做规划没有想到后面空间的处理,做设计如果不能领会规划的意图,出来的成果一定是有瑕疵,也是不能通过的。大家一定要把这个墙拆掉了。

[分页]

我想给大家再立一座桥,这个桥在大家的心目,在大家的头脑里。我希望立的墙,大家在这里面是自由的网络,利用这堵墙形成一个院子,风景园林设计师能够真正将自己的想法独创出美好的作品,这需要有很多专业的基础,就是专业融合。比如以我个人为例,我是理工男,本科学国民经济管理,大家我知道什么是国家政策,什么是国民经济,什么是投入产出,一高兴又学了法律,知道了规范、法律法规,一高兴又学了旅馆管理,后来又看了城市规划需要资质,又注册了城市规划师,我既然还可以画一点东西,还可以指导很多景观设计师的作品,甚至自己还动手画画。告诉大家我还会写诗,只有懂得诗情画意的人,懂得美的人才可以作出好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需要大量综合性的知识融合理解和沟通使用,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美是什么,中国的美是意境,中国一幅画两米长,画一个特别不符合透视比例关系的老头带着脑子坐着小船,让我们看这个老头至少有2千米高,但这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西方是线条,一根一根线,找不出来就发现不了美,怎么设计,怎么做出来,什么怎么引导施工队。我觉得是特别重要的。希望大家在心中给自己砌一堵墙。

管少平教授:不管在学术研究还是实践中,这个过程是不断发生的,所以下面想请各位谈谈在你们的学术研究或在你们的实践中,你如何在不同的边界间寻找突破和寻找变化,冲破,合作,融合的可能性,希望你给年轻的学生提供一些方式方法上的指导。

翁苑钧:我想以在景观里面的小分支绿化设计为例给大家讲讲,在这个专业方面我们如何将这个墙拆掉的。大家知道绿化设计这个小分项在景观设计,尤其在中国现在已经到了景观设计发展的瓶颈,而且是中国景观设计三大短板之一,主要问题在于设计的逻辑不清楚,图纸不落地,以人为本的功能景观和生态没有纳入设计中。当然在跨专业合作中,设计方和施工单位基本上没有合作。设计方跟施工单位往往会吵成一团,这是我们的现状。

当我当甲方,对于设计单位施工方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就是责任的不同。再牛逼的施工单位,做成千上百的项目,对于发展商来讲,我们的项目往往是唯一的,因此不允许出现任何的错误。我们必须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在这个过程中,迫使我做了一些转型,第一是需要整合资源,我不管遇到怎样的设计单位,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施工单位,以及材料是否要到位的情况下,要保证景观设计、绿化场景在有效的成本中完成效果。

其二,我们设计单位可能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把成本考虑得比较少。对我们甲方来讲,尤其是发展商把房地产作为一个产品来看待的生产商来讲,实际上成本是尤其重要的。当然我们在这个整合过程中,绿化设计是很难按图施工的,怎么办?我们往往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我们在材料不够的情况下必须要完成。实际上我自身的工作经历不断的转型,迫使我走向比较成熟的道路,在设计、施工、材料方面进行整个产业链的把控。从最初的策划到最终的绿化养护都要考虑到。

在拆掉围墙跨专业的时候有一点是非常值得大家借鉴的,我们要勇敢的面对变化,而且要自己寻求变化,我们要把自己内心的围墙给打破,这样我们才有勇气做一个转变,这可能是我对年轻设计师的一个建议。

像今天交流非常好,我学到很多的东西。我想告诉大家,我们就是要不断的参加各种交流,这样让我们视野更开阔,有了视野上的开阔才能给勇气做支撑,才能有勇气打破自己,这是我自己对于专业跨界,拆掉专业围墙的一些经验分享。

唐孝祥:一个就是在计划中10%都是由景观师完成的,从本科、硕士、博士都是如此,这是一个规律。第二,我们聘请不少从事专业的人员,给我们学校担任硕士和博士生的指导老师,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硕士阶段的75%的比例是专业型的,学位型的越来越少。要求我们提高业界老师实操比例。我听说清华大学全是专业性的,因为我们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清化,一个浙大,这是其他全国各校模仿的形态。

第二,从专业的学识和个人得情况来看,我也是一个新兵来学习的,从专业来讲很不好意思,我在大学是学英语专业的,硕士是学美学专业,博士是建筑学专业,现在是从事风景园林美术学专业。我们国家2011年进行学科调整的,才有风景园林一级学科。这也反映了我们国家对学科的建设,正因为这这样这是新兴边缘交叉学科,越是交叉越是机会多,我把1945年到1972年所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做了研究,他们之所以获得重大的科学研究,就是因为他们的研究的领域在交叉学科,又意味着每做一步都是前人没有的。正因为是边缘交叉,难度也很大,要求知识面广,要从生态、美学、科学、文艺各方面都要涉及。

肯定是隐型层面的,必须在把握有形的基础上思考,只有这样才可以越做越好,这个学科也就希望了,你离幸福的那天和目标就越来越近了。

管少平教授:Margaret Crawford教授你现在美国也了解中国,围墙不管是学术领域探讨,还是在中国看到的实践,你结合美国的经验,给年轻人讲讲和在跨专业间,在研究和实践上提一些建议。

Margaret Crawford:这些墙其实是一个概念上的设施,现在对我们来讲,刚才讲的墙在美国更多是公共和私人空间的分割,在英国英语中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公用是指人民所有,或者政府所有的,它可以让所有人都参与,都使用的,虽然它可能会代表个体的,个人的,所以对我们来讲讲到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的时候,所有的专业人士,在设计的时候就专门针对客户是谁,要建立的规划是针对谁的,是要服务谁的,他们对墙可能有不同的要求,会有不同的看法。其实最重要就比如在中国要做好的景观设计,如何能够更好的利用墙进行规划,其实最为重要的就是你到底是为谁设计,为谁规划的。所以我们要关注这个人本身。

这也意味着人们是要如何使用空间,他们是否能够接触到这个空间。我们讲到所有景观设计和规划都要回答的就是如何去接触大空间,如何使用空间的问题。在美国这些方面也有相关的讨论,我觉得对所有的学生朋友来讲,我们要考虑这个问题,要墙吗,还是不要墙?在这方面要考虑墙的目的是什么,要墙还是不要墙。

管少平教授:你在法国,如何在不同专业和不同部门间协调和合作?

SueAnne Ware:首先讲到了看墙问题的时候,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要跟很多人进行合作,所以在我们进行合作的时候,要确定大家都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比如一些公共项目要跟公共部门协调,在各个情况下都要考虑怎么样和人合作。有时候一个项目会耗时非常长的时间,主要是因为很多部门间需要协调和沟通,对每个人来讲,我们都是说着不同的语言,对景观设计师来讲,我们中间有一些沟通的术语,但是专业知识如何能够更好的让与我们共事的人了解,而且也能够和我们进行合作。但是对这点来讲,我们需要和人进行合作。对设计师来讲也必须要懂得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讲了也包含各种各样的学科,比如有的学生跟我做了多种多样的项目,我们对这些学生的学术知识和背景也有相关的要求,希望大家可以学到更多的信息。

管少平教授:我要特别请Karin Helms教授讲的,你多次来中国,到了中国很多的学校,这次尽管是行业协会,但是还希望你对学生讲讲,在教育生涯中如何引导学生作不同专业中学习和探索。

Lisa Mckenzie:我跟大家聊聊我们在澳大利亚的经验,你提的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们现在主要的工作是什么呢?那就是带动着整个团队不断的做一些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事情,这已经有十五年之久。现在项目都是与商业有合作,包括在各个地方建商业和学校等等,这些都会涉及到景观设计。我后面又在商业里面工作了二十多年,我带领学生在学术和实践上做了很多项目。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多参与,课堂上我们学了很多书本的知识,如果你没有很好的锻炼机会,一切只是停留在书本上。作为学生来说,希望能够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所认知的事物会越来越多,对社会的认识将会更加的丰满。作为导师来说要做什么呢,就是帮助他们开拓眼界,要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有时候作为老师,你给他们的不需要太多,只需要引导一个好机会就足够了。很多时候每个学生都希望发挥最佳的长处,我在做景观设计的教学中,我很喜欢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和了解,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获取关于传统和围墙的作用,还有关于景观设计以及立体景观平台的设计,很多方面都是跨学科的,这些跨学科的思维能够带给他们关于未来的思考,如何在中国、在美国、在澳洲、英国等等都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活,这些理念都非常的重要,原来我们不知道,原来景观设计还涉及到水处理。他们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学科交叉到一起,我们单个学生怎么学?我们告诉他们,这是一种综合的学科,这个综合学科加上旧的知识和新的知识,所有学科交叉在一起,这样设计出来的效果是综合性的。

[分页]

对于这种学生来说,必须要深入的了解多学科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设计的价值。学生本身对自己也应该很有信心,他总不能说我可是个屌丝,我没有那么好的概念,我们告诉他,不是的,你就是这个领域中的高富帅和白富美。谢谢。

管少平教授:谢谢,在我的理解,在大的尺度上是文化的边界,大的文化冲突,小到国家的边界,再到族群的边界,我们每个人对自己都有边界,管是实物上还是心理上,还是精神上的,还是在知识的定义上,我想边界总是存在的,边界的突破总是存在的。刚才各位专家从不同的方式,都讲了突破的问题。今天既然是围墙出现在今天的会议主题上,就是时代触发我们对围墙的重新认识,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我跟学生讲,将来是跟各个语言系下,各个文化系下,必须要知道你的边界,同时要模糊你的边界,我们在各个职业的领域中也是这样,我本人也是从工程界过来的回到高校的,也知道在每个领域中自己不同的专业视角,自己不同的专业间的边界是多么的清晰,要冲突这个边界达成充分的理解和融合是那多么的困难,但是要达成优秀的结果,因为自然界没有给我们分专业,我们要解决的事情没有给我们分专业,作为社会这个边界不可以过分的强调,所以围墙与突破,边界与模糊边界,静态的边界和动态的系统间就有赖于每个人用自己的智慧去把握。

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一下。

叶 昊:我们在中国文化里面,墙不叫墙,我们叫樊笼,我们需要打破樊笼,有一个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们海绵城市主题是自然的积存,自然的渗透,自然的净化,这就是我们自然平衡之道。

Karin Helms:海绵城市来说这是非常大的项目,这个项目应该让更多年轻人来参与,今天这样的会议,相信学生们学到很多,比如围墙,如何建立连接点,找出突出点这都是非常好的概念。

Margaret Crawford:对于海绵城市来说是非常意思的话题,非常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是一个资源使用者,也可以做资源的贡献者。谢谢。

由 杨:边界是一个观念,当我们跳出二维世界,朝一个更高的要求,更高的目标引领我们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得更远。谢谢。

SueAnne Ware:在我的观点中,作为景观设计师必须要将理念深深的跟文化和自然景观结合在一起,多一些探究,作为学生来说,请你们多关注景观的内容而是形式,多关注文化的内容而不是表面。未来能设计出来的景观作品一定是最可持续发展的。

黄 新:我们从事的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不管怎么思考,怎么考虑,世界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观看他的角度。

唐孝祥:我们在围和的墙里面讨论围墙,目的就是借助结合走向融合,实现和合。

翁苑钧:只要每个人心里面的墙拆掉了,不管小区的围墙还是跨越的阻碍,甚至国际上的学术交流都是没有问题的。

管少平教授:谢谢大家。

本稿为大会速记稿,未经作者确认,难免错漏之处,敬请谅解。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