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碳汇可进入市场交易

2016年11月08日 10:23北京日报王海燕

中国园林网11月8日消息:近日,记者探访了曾经的采煤大镇房山区周口店镇生态林。进入周口店镇娄子水村,沿途是连绵不断的绿,油松、栾树、椿树、榆树,一片片簇拥着山脚下的村舍房屋,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

周口店最近成交一笔“碳交易”,卖“碳”卖出2530吨,一吨价格30元。交易总额7.59万元。

这笔“碳交易”卖出的并非煤炭,而是树木吸收的二氧化碳。镇里开发了4605亩碳汇林,未来几十年,只要林子正常呼吸,每年都能获得卖“碳”收益。

造林吸“碳”释氧

“这几年平原大造林,全镇新增林地近7000亩。卖二氧化碳的林子——我们叫碳汇林——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周口店镇生态林管护负责人陈浩生告诉记者。

名为“碳汇林”,但实际上从外部景观上看,和普通新造林地差别并不大。娄子水村头,一片2000亩的碳汇林主要由油松、栾树等组成。虽说刚栽下没两年,长得却很快,特别是栾树林,树冠已接近郁闭。

“长得快就是碳汇林的特点。”陈浩生给记者简单做了一下科普:树木和人一样也需要呼吸,但吸进去的是二氧化碳,呼出来的是氧气。生态名词叫“固碳释氧”。一般情况下,树木生长越快,固碳释氧本领越强。就像眼前的这片栾树,它们每往上蹿一厘米,都要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作为营养。

这些林子到底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专业机构对周口店8个村的4605亩碳汇林进行了监测计量,经核证,第一个监测期,即2013年4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两年零九个月时间里,这些林子共计吸入4216吨二氧化碳。这些减排量经过专业评审后,其中的60%即2530吨被市发改委按照规则预签发,可立即用于市场交易。随着预签发的完成,周口店镇的首笔“碳交易”也拉开了帷幕。

卖给企业抵消碳排放

二氧化碳看不见、摸不着,卖给谁?怎么个卖法?周口店镇找到了北京环境交易所。后者牵线搭桥,周口店镇的这2530吨二氧化碳于近日一次性卖出。购买者是一家企业,交易总额7.59万元。

为啥企业要买“碳”?北京环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碳交易市场早在3年前已经开启。为了推进节能减排,北京市规定,重点排放单位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行配额制管理,如果所拥有的配额无法满足自己的排放需求,就需要购买一定比例的项目减排量对碳排放进行抵消。购买林业碳汇正是抵消途径之一。

二氧化碳卖出的7.59万元,周口店镇将按照碳汇林面积占比,分配给所涉及8个村的村集体。

“都说城里地儿金贵,现在我们的林子也是寸土寸金。”娄子水村支部副书记田建国给记者算了算收益,一亩林地,土地流转费每年1500元;管护费一年2600元;林下套种小麦、中草药一年收益1000多元。现在林子吸收的二氧化碳也能卖钱,合到一亩地上虽不多,但只要有就是赚。

从生态保护中获得更多收益,这也是周口店镇尝试“碳交易”的初心。镇长张福利说,过去周口店镇是采矿重镇,生态破坏极其严重。从2004年起,镇域内的煤矿、石灰窑、水泥厂、石板加工企业等相继关停。市区镇出资,花大力气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就像这些年种下的林子,保护好了,会有很多条收益途径,卖碳只是其中之一。”

靠林子“呼吸”能挣钱

尝试卖二氧化碳的不只是周口店。作为首批试点,房山区石楼镇以及顺义区的碳汇林项目此前已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挂牌并实现交易,两个项目总计卖出二氧化碳2697吨,交易金额8.8万元。

“这几个碳汇林项目,普遍树龄还不是很长。以后随着年头的增长,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会越来越大。”市园林绿化局碳汇办主任周彩贤介绍,以顺义区的1万亩碳汇林为例,预计20年内碳汇总量可达9万吨,如果以30元每吨的价格计算,总收益达270万元,去除第三方机构的审定、计量、监测等成本,净收益能达到200万元。

不过,不是所有的林子都能靠“呼吸”挣钱。记者了解到,碳汇林开发不仅在树种上有特殊要求,还必须是权属清晰、至少能持续保存20年的林地,并且还要符合国家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的相关规定。

经过前期试点,北京市林业碳汇的交易流程和监测计量标准均已确定。未来,拥有集体林地的村集体组织,承包林场的个人、企业等,均可以充当“卖碳翁”开发林业碳汇,并在严格审核认定的前提下,进入市场交易。


推荐阅读:

吉林省林业碳汇项目实施“三步走”启动策略

青海西宁:三大重点林业生态项目启动

国家林业局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通知

云南:前三季度林业资金投入持续增长 达历史最高水平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