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的“野性美”才是审美的真实尺度

2016年12月13日 13:06中国园林网段世平

中国园林网12月13日消息:杂花生树,草长莺飞,这是对狂野自然风光的美丽描述;奇峰异石,鬼斧神工亦是对大自然壮美险峻的形象描摹。透过这些优美的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所呈现的自然风景,或荒芜、狂野,抑或雄奇、壮观,美的那么自然洒脱,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在这些景致里,我们丝毫看不到荒野的集体失语,而是风景最真实的尺度及风貌。与此对应,还有一种风景,园林行业经常用这样的词语来赞誉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了园林风景要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而在园林景观行业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设计师太注重于各种奇葩式的文化景观,而忽略了风景的野性美。

前不久,在厦门举办的第六届艾景奖主题演讲大会上东方园林景观设计集团首席设计师、东方易地及东方艾地总裁兼首席设计师李建伟先生在《未来的风景园林》一课题中指出了这一问题,他呼吁保护荒野,保持风景的野性,学会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要破坏猴子、老虎等的家园。为此他提出几点看法和意见。

“保护荒野,保持风景的野性。我一直认为现在做的东西失去了自然应该有的东西,人被文化之后,景观被文化之后有点矫揉造作,就是不那么自然,不那么有天性。所以我认为所有东西都是因为对文化过渡重视,对文化无止境的铺张浪费,过渡的消费使风景失去了自然应该有的东西。”他说,“服务对象方面,既要为人类,也要为其他生物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服务。这个生态系统不只是人类的生态系统,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把左右的陆地全部瓜分了,这些国家又分成省、市、县,县里面有个人的财产,所有的土地,所有土地里面的植物、动物全对人类所有,这是非常错误的。这种错误是我们改变不了的,但是将来一定要知道我们的立场,一定是要保护自然,才考虑人类应该做的东西。”

文化融入景观后,无疑提升了景观的意蕴,但过多的文化装饰会破坏景观应有的本色,从而导致失去野性之美。从审美形态看,风景审美尺度不仅仅是整齐划一的均齐美,也应该有一丝杂乱甚至狼藉的野性之美,这种狂野之美是对优美这一审美形态的丰富和延伸,在优美和崇高之间,呈现出一种别具风格的审美形态。野性美是荒野风景应有的本色,也是审美的真实尺度。未来的风景园林设计,在彰显文化底蕴的同时,应当调和景观的文化与野性之美,让在优美的景观中体现设计理念、文化创意,在大尺度的野性美里奏响荒野的集体欢歌并在大地上行吟起来。

推荐阅读:

李建伟:未来的风景园林

刘滨谊:风景园林的多学科跨界交叉与协同

设计新势力:2016世界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精英挑战赛路演

中国风景园林科技进步奖揭晓 苏州获奖占比超一成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