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建雕塑长廊护百年民居

2016年12月20日 13:43兰州日报李超

正在修缮的金天观魁星阁 资料照片

中国园林网12月20日消息:在挖掘金城历史文脉的同时,以不同的方式坚定的传播优秀文化,就一定能让城市的文化建设达到新的高度。在此次政协会上,许多委员们心系我市文化建设,纷纷借此良机将平日里点点滴滴的积累和客观细致的认知,凝聚到一个个充满智慧并表达了美好愿望的提案中,积极贡献出许多饱含着真知灼见的“金点子”。

苏雅军——

漫步黄河两岸看尽陇上风情

黄河风情线是我市近年来打造比较成功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在接连举办的兰州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这条点亮了黄河两岸的“彩带”已经让全世界为之惊艳,不仅色彩斑斓、宏伟大气,还十分的亲切温暖并与众不同。目前,风情线上虽然已有“黄河母亲”、“龙源”、“生命之源”、“筏客搏浪”、“平沙落雁”、“绿色希望”、“女娲补天”、“丝绸古道”等主题雕塑,而“黄河母亲”雕像也已成为全国瞩目的文化焦点。但是,大多数雕塑还是不能完全代表和反映出兰州文化的特色,同时整体规划也比较散乱,没有形成核心主题或整体特色。

苏雅军委员在《关于充分利用兰州本土文化元素建设“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的提案中提出,兰州必须依靠自己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优势,充分利用黄河两岸的自然风光资源和已经在全国形成地标效应的“黄河母亲”雕塑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融入精心的思考和规划,最终形成有代表性、主体清晰的兰州城市雕塑设计方案。

目前,风情线上仅有的几座雕像还远远不够,应当将沿岸滨河大道建设成充满兰州本土风情的特色雕塑长廊,此举一定会让从五湖四海来到兰州的朋友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甘肃的人文情怀、特色文化在首府城市兰州凸显出来。提案中建议,充分利用兰州本土文化元素建设“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尽可能多加入像“兰州热冬果”这样表现本土民俗风情的系列雕塑,再树立一些历代兰州名人雕像,同时,还可以重点加入敦煌文化元素,让人们漫步黄河两岸便可看尽陇上风情。

市民革——

让民间“奇珍”为社会服务贡献力量

兰州文博事业基础薄弱、条件差、观念落后、体制不健全等致使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特别是非国有博物馆建设起步晚、发展慢、起点低、规模小、档次不高,有些民间博物馆其潜在的巨大社会服务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发挥。这与甘肃文物大省和内陆省会城市的地位很不相称,给人留下了守着“文物大省”的“金饭碗”却没有饭吃的缺憾。

针对这种情况,市民革在《关于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推动兰州市民间文博事业发展》的提案中还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那就是藏品多达10多万件的钧得轩收藏博物馆。该馆由于馆址位于家属院内,占地面积狭小,导致大量藏品深处闺房人不知,既不利于藏品的展示和保护,又不方便民众和游客前往观赏,也不利于文博馆的发展。可以说,几乎失去了让人们学习、传承历史文化的应有作用。

提案中建议,首先加快出台《兰州市民间文博馆管理条例》,制定民办博物馆登记管理办法,健全民办博物馆准入制度;同时,将文博馆建设纳入兰州市文化建设项目,构建以文博馆为主体,民俗、特产纪念品为销路的市场体系;其次,通过财政扶持、公建民营、有限责任公司等方式,帮助解决民间文博馆的馆舍狭小、场地不足与经费保障问题;对符合设立条件的民办博物馆,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审核和给予登记注册;特别是对具有门类特点、行业个性或地域文化、民族、民俗唯一性的民办博物馆,以及致力于抢救濒危文化遗产、填补某领域文化空白或稀缺的新建民办博物馆,要给予必要和适当的政策倾斜性扶持,力求让藏于民间的“奇珍异宝”为社会服务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王国强——

挖掘“金天观”内涵助力历史文化名城申报

据历史记载,位于我市七里河文化宫的金天观,建于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因观内供有雷祖神像,又名“雷坛”,是早年道教在兰州传经的圣地。昔日金天观殿阁崇巍,回廊幽曲,松柏槐榆错杂遍布,现已被辟为兰州市工人文化宫。据记载,金天观里原有36株唐槐,称为“三十六部雷将”。现存唐槐3株、树龄120年以上的明清柏3株。最高的—株唐槐达20余米,胸径近3米。院南有明清碑刻十余块。

王国强委员在《关于挖掘“金天观”历史文化,打造七里河园林化景区》的提案中指出,金天观有如此厚度的历史文化,无疑是我市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且地处七里河东窗口段,确实是一块难得的旅游文化资源。近年来,对金天观的改善虽有起色,若借挖掘金天观历史文化,努力打造旅游资源,确实有助于改善七里河窗口形象,提升兰州市历史文化景观,加快推进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工作步伐,现实意义极其重要。

他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挖掘金天观及周边附属历史文化,利用文化宫现有园林以及渗透兰州民俗、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园林化景区建设,努力使金天观明代园林成为七里河区乃至兰州市旅游资源的又一张名片。

崔峰巍、陈茗佳——

保护古建民居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作为全省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和黄金节点城市,兰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质文化遗产和名镇名村古迹。但是,由于认识不足、措施缺失、过度开发、城乡建设加速、投入有限等诸多因素,使得我市大量文化遗存特别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民居古建被拆除、破坏,除保护文物以外的物质性历史遗存保有量偏少、保护及利用情况不容乐观。

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特色鲜明、相对集中的历史遗存、古建民居寥寥无几,即使一些尚存有古建民居群的特色乡镇,也依旧存在着保护修缮不力、产权背景复杂、周边环境不配套等诸多难题。对此,由崔峰巍委员、陈茗佳委员专门递交了《关于对我市历史文化民居古建进行保护型开发》的提案,他们强烈呼吁我市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古迹古建重要价值和保护意义的认识,制定完善保护规划、落实措施,合理善用,适度开发。

“由于保护工作起步晚、城市化建设加速等诸多原因,我市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特别是民居古建没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性开发和利用,使不少珍贵的、极具兰州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民俗、艺术内涵的民间建筑毁于一旦,令人惋惜、痛心。”二人一致表示:“我市现有遗存中有保护和开发价值的民居古建已所剩不多,保存相对完整、能原汁原味延续历史文脉的历史文化古建集中区已难以找到。因此,现有的文化遗存弥足珍贵,不可多得、不能再生,必须在尊重历史、还原本源等前提下切实加以保护、修葺,确保这些硕果仅存的文化资源得到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提案中建议,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编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秉承“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对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保护、修缮、开发,特别是对格局完整、建筑风格统一的古建遗存,一定要尽快划定保护建设范围,开展好维修整治。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地方性法律法规,尽早出台兰州市关于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的相关条例。

市民盟——

升格甘新公路为“国字号”抗日纪念地

甘新公路(抗战时又称中苏公路)起自兰州(起点为黄河铁桥),经永登、武威、张掖、酒泉、星星峡,至新疆乌鲁木齐,全长1984公里。其中,甘肃境内长1179公里,在新疆境内连接迪伊线迪哈公路,是抗日战争一条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抗战时期大批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这条公路运往中国抗战前线。

在市民盟《关于将兰州市“甘新公路”遗址申报为甘肃省国家级抗日纪念地的提案》中指出,目前在兰州市区内尚遗留有甘新公路旧路遗址,主要在安宁区西沙大桥以西至西固区河口镇新城桥的黄河北岸一线。其中,柴家台虎头崖、五零四厂以西至新城桥一带最为明显,旧时甘新公路的路面、路基、涵洞、桥梁至今犹存。

截至目前,在国务院先后公布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西北地区有8处抗日纪念地,但均在陕西和新疆。甘肃省作为当时的抗战大后方,发生了苏联援华、兰州空战等为世人所瞩目且影响全国抗战的大事件,而修建于抗战时期的国际援华交通线甘新公路,更是以其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中具有的历史地位贡献,有着充分的理由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为此,提案中建议,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将兰州市“甘新公路”遗址申报为甘肃省国家级抗日纪念地列入政府工作计划,组织人员收集整理申报材料,争取能够进入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为我市再添一处彰显红色文化的全新旅游景点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推荐阅读:

江门:蓬江两头大象雕塑遭恶搞

泸州:城市雕塑屡遭攀爬 很是“受伤”

烟台:福山内夹河新添"福山八景"景观雕塑

哈尔滨:34米高雪人雕塑开雕

(来源: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