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26日消息: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把“坚持绿色发展”作为五大理念之一,强调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当年在福建省、福州市工作期间,就倡导并致力实施生态省战略,强调福州必须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平衡。到中央工作之后,他仍然关心牵挂福建、福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指出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有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他还指出,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中,这是福州的特色和优势,要切实把福州的生态环境保护好,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城市的美好环境。这些重要指示和殷切期望为福建、福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当前,福州发展面临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自贸试验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以及福州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等重大战略机遇,肩负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更具实力、更富活力和魅力的现代化新福州的重大责任。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长远发展战略;既是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也是为百姓谋福祉的务实举措。为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理念,高举生态文明大旗,吹响绿色号角,加快建设美丽福州,全力打造生态名城,更好地把生态优势发挥好,续写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为建设“清新福建”、“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结合福州实际,笔者认为要做好3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经济转型,实现绿色发展。发展绿色经济,向绿色化要生产力、要GDP,既是应对当前环境压力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摆脱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摒弃粗放规模扩张的方式,着力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既保持经济系统“绿色增长”,又扩大生态系统“绿色财富”,走出一条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的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近年来,福州市立足省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高端发展,着力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初步构建形成以农业为基础、绿色工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在全省率先实施差别化考核政策,对作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永泰县、农业主产区的闽清县弱化GDP考核指标,重点考核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实现绿色转型发展要着眼长远战略眼光,科学超前规划产业布局;也需要壮士断腕的改革锐气,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力,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之路,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绿色化程度。福州将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着力点,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城区产业、“退二进三”和企业的“腾笼换鸟”,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向南北“两翼”转移,不断提升城区产业层次,做大做强“两翼”产业集群,加速培育形成更多的千亿产业集群和百亿产值企业。要着力提升产业层级,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探索发展绿色经济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实现绿色转型和包容性增长。要大力发展以园区经济,以绿色节能、环保、生态为目标,以“定位特色化、产业集群化、项目高端化”为导向,加速园区整合提升,着力建设一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二是加强生态建设,构建绿色屏障。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既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更直接影响一个区域的生态安全大局。我们一定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摆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坚决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生态环境分区分级管控,切实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福州依山临江面海,拥有“三山两塔一条江”的秀丽画卷,形成了山城相依、山水环抱的特色格局。近年来,福州坚持以中央支持福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契机,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抓手,按照“两廊五楔、一环六点和城市公园绿地体系”的总体生态格局要求,持续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大力实施“四绿”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9%。“十二五”期间,福州投入各类生态建设资金达到670亿元,特别是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市财政每年投入两亿元对闽江上游、敖江二水源周边实施水资源的保护补偿,推动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认识到,必须适应新形势要求,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改革,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分层次、有重点、高质量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福州将倍加珍惜并充分利用好独特而宝贵的生态资源,健全三级生态规划体系,严格实施生态红线管控,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加快环城湖体规划建设,注重闽江口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大生态的建设,努力打造环城生态屏障,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复合型绿色生态网络。以创建海绵城市为契机,坚持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标准,加强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和修复,推广应用绿色技术、绿色建筑、绿色能源,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真正像海绵一样吐纳呼吸。以绿色新区建设为示范,坚持福州新区发展规划与生态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相互衔接,协同共进,统筹考虑生态容量、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打造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和样板区,真正使福州新区成为引领城市沿江向海发展的绿色先锋。
三是建设有福之州,共享绿色福利。自然的空间、绿色的生态、舒适的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也是一座宜居城市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开门见绿,推窗见景,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生态之福,必须成为每个城市规划者、建设者和管理者的奋斗目标。
近年来,福州市围绕打造绿城、花城、水城,着力显山露水,对中心城区107条内河实施全面整治,建成100多公里的城市绿道和慢行系统,空气质量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2015年10月位居全国74个城市排名第一、11月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先后获得“全国绿色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我们越来越深刻体会到,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福州将围绕优化城市生态,打造宜居环境,增进绿色福利,进一步加强景观设计,着力保护城市山水体系,打造闽江、乌龙江“两江四岸”的城市景观廊道,充分彰显福州“山水渗透城市、城与山水交融”的山水园林特色。要进一步提升宜居品质,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城市绿道、公园绿地等建设,大力实施新农村“幸福家园工程”,加快建设宜居城区、魅力城镇和美丽乡村,深入开展十项大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努力实现福州空气质量“保十争五”目标,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生态创建带来的绿色福利。要进一步涵养生态文化,深入挖掘闽都文化精髓,积极发展具有福州特色的生态文化,通过开展环境友好使者、少开一天车、光盘行动等公益活动,真正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作者系福建省福州市委书记)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