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穿越千年江都公主刘细君再度赴疆

2016年12月08日 13:58扬州时报张旭/文 宋永根/图

常再盛教授正在创作汉家公主刘细君铜雕塑

中国园林网12月8日消息:江都公主刘细君曾远嫁乌孙,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昨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文化艺术援疆的重要举措,扬州雕塑家常再盛和他的学生将于近日完成刘细君的雕像,并将在2017年元旦之前运抵新疆新源县,与那里的人民迎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

据了解,常再盛在创作这尊雕塑时,首次采用了开放的形式,每进行一步,都会在微信朋友圈里公之于众,并征求网友的意见。

文化援疆

扬州雕塑家为新源制作刘细君雕塑

新源,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北麓伊犁河谷东端,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如今,这里与扬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年来,扬州不断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援疆工作,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文化援疆,源源不断地为新疆土地输送文化。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扬州北区的一处工作室,见到了一尊正在制作中的刘细君雕塑泥稿。据了解,这座雕塑作为文化援疆的一部分,完成后将运抵新疆新源县。

记者昨致电新源县委副书记、扬州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蒋元峰,他告诉记者,扬州与新源县是兄弟城市,这次的雕塑是文化艺术援疆的一大举措,同时也是深挖历史文化,促进两地经济文化旅游的发展。

 “当初我们想到通过文化艺术援疆的时候,就想到制作一尊刘细君的雕像,同时由家乡的艺术家制作,显得相得益彰。”蒋元峰告诉记者,做好的雕塑将放置在新源县那拉提草原景区的广场上,供游客参观、瞻仰。

和平形象

新版刘细君雕像面部呈现积极向上

记者昨翻看微信朋友圈发现,近几日,众多网友都在讨论江都公主刘细君雕像到底是以怎样的形象与公众见面。

众所周知,在古代,一位女子远嫁千里之外的异乡,也就意味着从此与家人再难相见了,这种情况下,刘细君的形象一定是带着伤感的味道,然而昨天,记者在雕像制作现场看到,刘细君的面部却洋溢着一股积极向上的神情,下半身的衣服的褶子呈现出非常飘逸的动感。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常再盛的学生、青年雕塑家张窗还在用雕塑刀打磨着裙摆的褶子,力求让裙摆更具灵动感。

 “我在网上搜过,之前已经有人做过刘细君的雕塑,为了能够创新,这一次我在创作中,决定通过网络集思广益,充分吸收和采纳网友的意见和建议。”常再盛告诉记者,这次雕塑的雏形出来之后,他就把照片发了出去,并希望身边的好友能够提出意见,最终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有人觉得刘细君的形象就应该是伤感的,毕竟她远嫁乌孙之后,命运还是未知的;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刘细君是带着和平的愿望去和亲的,所以应该是积极向上的。

在此期间,扬州诗人郝庭瑞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在他看来,作为文化援疆的刘细君雕像,应该走出历史的桎梏,为当下的时代提供一种积极向上的和平形象,所以整体的面貌应该是上扬的。

“这尊雕塑在三天的时间里,形成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尤其是面部表情,现在呈现出来的刘细君,就是一位和平大使。”常再盛表示。

千年之后

“刘细君”将与新疆人民共迎新年

据了解,为了让这尊雕塑能够完美呈现,还有一些扬州的热心人士,将刘细君当时使用的琵琶的图片资料通过网络传送给了常再盛。“这一尊雕塑的完成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常再盛说,这尊刘细君的雕像的精神是饱满的。

据了解,刘细君雕塑高度有两米,将于今天完成泥稿的创作,紧接着明天就要进入铸铜环节,并将在元旦之前运抵新源县,矗立在广场上。穿越千年之后,“刘细君”再次从扬州前往异乡,带着扬州人民的美好祝愿去往新源县,并将在2017年的元旦与新疆人民迎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

蒋元峰告诉记者,刘细君的雕塑矗立在新疆新源县那拉提草原景区的广场上,是一种美好愿景的传承,同时也是弘扬了历史文化的精神。

【历史回放】

江都公主刘细君远嫁新疆和亲

据史料记载,刘细君的高祖是汉文帝刘恒,曾祖是汉景帝刘启,祖父是汉武帝刘彻之兄刘非,父亲是江都王(扬州当时称江都)刘建,史称其为“江都公主”。

相传,公元前105年,为刘细君送嫁的队伍从扬州向着“去长安八千九百里”的乌孙出发了。车马辚辚,华盖亭亭,细君公主的车队行走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土路上。前面已经是灵璧境内,壁立山前,人踟蹰,马不前。刘细君下了木轮车,东望乡关,家乡扬州已经消失在看不见的远方;西望长安,前面的路途,依然遥远得望不到尽头。她手抚巨石,久久不忍离去,时间过去了很久,刘细君手上的汗渍居然在岩石上留下了一枚清晰的手印……

在文化学者们看来,刘细君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其不卑不亢的性格赢得乌孙国上下的敬重。刘细君作为和亲公主嫁到乌孙国,她的付出换来汉朝边疆数十年的稳定和安宁,同时也给当地的游牧民族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

推荐阅读:

雕塑家如果你被抄袭了该怎么做

安徽黄山:城市部分雕塑缺少维护 “丹顶鹤”无头

上海浦东滨江涉嫌抄袭雕塑昨整体拆除

山大学子“给雕塑戴口罩” 呼唤大众关注防霾

(来源:扬州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