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凹式绿地是指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可承接和贮存雨水
中国园林网2月26日消息:昨日记者获悉,《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出台,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有了技术标准。今后,厦门市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都应包括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容,也就是说,新项目从立项起,就要以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设标准进行规划,未达标准的项目将无法通过验收。
新建小区须规划雨水控制和利用系统
对于一般建筑,《规范》详细规定,与建筑相连的下沉庭院雨水调蓄容积,应满足50年一遇降雨时其外排雨水量不大于市政管网接纳能力的要求;对于市政工程的项目建设,规定通过采取综合措施,要达到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暴雨的要求,保证城市道路、学校等敏感区域、主要地区和建筑物的出入口正常通车。
针对小区建设,《规范》要求,日后的新建小区建设,必须同步考虑并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保证雨水入渗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雨水存储设施、雨水调节系统、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能够与海绵城市相关规划相协调,如在新建小区建设时,必须注意收集雨水及其回用水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管道相连接。
此外,《规范》还要求,停车场、人行道、自行车道、室外庭院和休闲广场的透水铺装率一般不能小于70%;市政工程的绿地,应根据地势设置下凹式绿地,方便雨水向下渗透,下凹绿地率不宜低于50%。
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达标
自2015年厦门市成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起,厦门市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进程。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总面积35.44平方公里,除试点区域外,还在厦门市各区分别选取条件较为成熟的片区开展海绵城市改造提升,如集美杏林湾、湖里五缘湾等。
截至2016年1月底,厦门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已开工建设项目40个,面积4.61平方公里,其中已完成项目17个,面积达3.18平方公里,完成投资6.19亿元。厦门市计划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达到目标要求。
推荐阅读:
(来源:厦门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