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实现省辖市园林城市全覆盖

2016年03月10日 10:20中国环境报李苑

中国园林网3月10日消息:绿色江苏建设是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植树造林则是绿色江苏建设的主体内容。经过多年努力,江苏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2.5%,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2.7%,实现省辖市国家园林城市全覆盖,建成国家森林城市5个。全省绿色发展指数从2010年的60.5提高到2014年的76.4,累计建成国家生态市(县)37个、占全国的1/3,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抽样调查满意率达86.5%。

见缝插绿 林木覆盖率迅速增长

作为平原省份,绿色江苏建设启动以来,全省上下见缝插绿,林木覆盖率年均增长速度是全国同期的3倍。

在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记者看到树木花草一片葱茏。然而2010年前,这里还是一座石灰岩构造的山峦,山体裸露,即便是雨水好的年份,整座山也仅有几束低矮的枯草。2005年起,技术人员从山脚到山腰再到山顶,每隔一定高度就修建一座蓄水池,同时将树木根部周围的土壤用薄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经过几年的努力,大苗栽植、多树种混交的成活率提高至90%以上。

行驶在江苏临海公路上,河堤圩堆、海滨滩涂上到处是挺拔的水杉、中山杉等树木。以往在冬春季节,盐城滩涂地区白茫茫一片。为了防风固沙,盐城市林业部门经过多树种试验对比,发现中山杉的耐盐性优于其他树种。经过技术攻关,中山杉如今已经在盐城多地推广种植。

无论是苏中地区立足构建沿江、沿海森林生态网络,还是苏南地区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人居环境,无论是绿色通道、江河湖海防护林建设,还是村庄绿化等重点工程实施,无不显现着植树造林在构建江苏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生态补偿 提升资源保护水平

走进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只见河堤旁水草在微风中摇曳,湖水清透,白鹭飞天。而在整治前,这里由于围湖开发,连青蛙都几乎绝迹。

随着绿色江苏建设实施,苏州湿地恢复工程的启动,通过地形整治,太湖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渐被修复,为水生动物和水禽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

根据江苏省政府生态红线保护规划要求,境内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重点公益林、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等都是林业生态重点保护区,面积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9%。其中森林公园75个,湿地公园37个,重要湿地144个,重点公益林35.5万公顷。重点保护区域范围内的林地,实行用途管制、分类指导、分级管理。

江苏省资源保护水平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重点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增至576万亩。湿地保护和修复全面加强,全省恢复湿地28.3万亩,建成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27个、湿地保护小区230处,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2.9%,初步形成了不同管制级别、多种管护形式相结合的湿地保护体系。

在江苏,许多市(县)相继建立了公益林或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公益林补偿及造林、良种、抚育等补助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从2005年开始,江苏省财政对省级以上重点公益林实行生态效益补偿,补偿标准不断提高,已从最初的每年每亩8元提高到如今的25元,江苏湿地省级生态补偿也已经启动。目前,《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已经被列入立法计划。

在江苏“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八项工程”(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民生幸福、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党建工作创新)中,“林木覆盖率”和“自然湿地保护率”均是考核硬指标,全省造林绿化、湿地修复和资源保护等各项目标任务由此被层层分解,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各地和单位,年终的监测考核结果还会及时上报江苏省委、省政府,作为各地完成指标时序进度的考核依据。

推荐阅读:

云南加大湿地生态保护 新建国家湿地公园12处

淄博孝妇河湿地公园将于明年五一开园

滁州“最美”湿地公园明年底展芳容

两会钱宗飞:启动永定河上游河床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