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药行街上的樱花盛开。唐严 摄
中国园林网3月11日消息:明天就是植树节。昨天,药行街上早樱白色的花朵悄然开放,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拍照。细心的市民或许会发现,以前满眼绿色的行道树,如今正在悄悄变脸,既有绿树成荫,又有花团锦簇的多彩景观。
来自市城管园林部门、市林业局的数据显示,我市海曙江东江北三区已栽种行道树7万余株,种类有23个。今年,城区新增的彩色树种会达到近十个。而到2020年,市民可以观赏到的彩色树种将更加丰富。
市三区行道树已达到23个品种
市城管园林局的最新数据显示,老三区行道树目前共有23个品种、合计7万余株,其中香樟占82%。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宁波和许多城市一样,行道树基本是法国梧桐“一统天下”,另有少量香樟。法国梧桐被称为“世界四大行道树”之一。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市开始零星种植法国梧桐,六十年代开始大面积引种,到了七八十年代,市区街头巷尾、工厂、庭院、机关等随处可见法国梧桐。
不过,因为法国梧桐不适应宁波的本土环境,再加上病虫害多发,遇到大的台风还容易被连根拔起,后来渐渐被淘汰。目前市区仅江厦街等少数几条路还可以看到法国梧桐的身影。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市开始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步伐,当时绿化建设以绿起来为目标,所以在行道树的选择上以常绿树种及乡土品种为主。从这一时期开始,香樟逐渐代替法国梧桐成为行道树的当家品种。
樟树是常绿树种,树形美观,几乎不需要修剪,又特别适应宁波气候。我市大面积种植樟树后,给城市增添了不少生机。但是行道树一年四季都是常绿,少了季节变化,未免会让人觉得单调。
为了改变这种格局,自2004年起,我市启动了以“增绿、增色、增香”为主的道路绿化项目,以达到城市道路绿化“一路一品、一街一景”的景观格局。至今,全市超过60条的城区道路、隔离带、绿地得到了升级改造,越来越多的落叶树种进入行道树的行列,主要有黄山栾树、青桐、马褂木、重阳木、无患子等乡土树种。此外引进的还有金叶垂槐、金花合欢等。行道树渐渐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以后不仅能享绿景,还能赏花赏叶
最近,日湖色彩鲜艳的郁金香盛开,药行街上早樱满树的白色花朵盛开,让不少市民眼前一亮。以后宁波主城区种植的植物在色彩和造型上能否更加丰富?
对于这个问题,市园林管理局副局长、教授级高工王彭伟有着成熟的思考。据他介绍,宁波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适合多品种种植。城市绿化不仅要考虑生态效益,也要考虑景观效益,应做到春有山茶赛海棠,夏日拂袖荷花香,秋雨敲窗银杏黄,冬梅欲放待暖阳。各个季节、各个树种都会展现不同的色彩和风貌,整个宁波才会色彩斑斓。
“应当让市民在享绿的过程中,还能赏花、赏叶,这样才能提高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昨天,市绿化办工作人员李华明同意王彭伟的看法。
记者了解到,目前园林、林业等部门正通过彩化,让宁波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色彩。比如春季有玉兰、樱花、郁金香等,以白色-浅红-红色为主色调;夏季有紫薇、木槿等,以红色-紫红为主色调;秋季有无患子、栾树、银杏等,以黄色为色调;冬季则有梅花等冬季开花品种,丰富冬季植物景观。
据了解,姚江—三江口—甬江文化长廊、梁祝文化公园、湾头公园、曙光公园、望春公园、鄞州公园等都已列入宁波市森林彩化工程项目。其中,姚江—三江口—甬江文化长廊串联起了沿途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姚江公园、姚江动物园、保国寺、三江口、天一广场、老外滩、招宝山等类型丰富的景观节点,在这条文化长廊上将可以看到十多种彩色树种。
此外,从去年开始,我市实施了“一路一品、一街一景”道路增色工程,对海曙区丽园北路(中山路—新星路)、丽园南路(联丰路—气象路),江东区福明路(中山东路—民安路)、江南路(中山路—福明路),江北区大庆南路(解放桥北—通途路)、湖东路(通途路—人民路)六条道路进行道路增色提升,主要通过色叶树种、香花植物和地被花卉合理搭配、特色植物规模化种植,进行景观改造提升。
成为行道树,本地树种也要经过驯化
据城管园林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要成为行道树,需要经过一系列驯化。一是观察它的习性和适应性,二是观察它的抗病虫害能力。不仅外来树种需要驯化,本地树种在大规模栽种前也要经过这个过程。
我市现有的行道树品种中,除了樟树,黄山栾树、重阳木等树种较为常见。镇明路两旁高大的黄山栾树,树身挺拔,树冠呈伞形,到了八九月份会开出金黄色的花朵,花凋谢后结出的果实如同小灯笼,煞是好看。事实上,在推广之前,黄山栾树曾在苗圃里试种了3年。苗圃工作人员发现这种树喜欢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干旱、耐盐碱,也能应对短期水涝,还有很强的抗烟尘能力,非常适合作为行道树。
据了解,驯化这些绿化植物是一个寂寞而漫长的过程,有时候还不一定成功。蜡树就是一个驯化失败的例子。刚开始种在蓝天路,但因为虫害多发,最终被弃用,换上了新的树种。本报不久前报道过的加拿列海枣,也是一个失败的案例,目前已经停止引进。
城市绿化,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记者从去年召开的一次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一组数据: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我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排在末位,仅为10.64平方米,而全省人均为12.8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排第9位,为38%,而全省平均为40%。
专家学者认为,当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0%时,可保持良好的城市环境。而实际上,宁波远低于此标准。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林业专家告诉记者,近些年来,我市的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毁绿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拆迁和基建过程之中,毁绿比较严重。有些树木和绿地因为工程建设被占用,工程做好了,但是迟迟不能复绿。此外,一些小区在停车位改造时也存在毁绿让路的情况,目前城管部门已对这种行为叫停。
园林专家表示,城市需要发展经济和完善功能,同时需要优化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那种三下五除二予以铲除的做法固然效率高、成本低,但是以牺牲绿色和文化资源为代价,显然不值得效仿。一棵古树名木就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对传承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壮大旅游业十分重要。对古树名木、大树采取适当方式进行保护,看似费时费力、成本高,却是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推荐阅读:
(来源:宁波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