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逆转 新三板市场“壳”费下滑

2016年03月22日 13:15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国园林网3月22日消息:一直高企的新三板市场“壳”费近来出现下滑。多位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期新三板“壳”市场的报价有较大幅度回调。这主要是因为“壳”供给充分,而借“壳”需求在降低。尽管“十三五”规划纲要没有写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板等内容,但新三板市场“壳”费下滑不会逆转。

“壳”费大幅下滑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进入到3月份,新三板市场“壳”价格出现下滑态势,且下滑幅度甚大。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本运作人士表示,相比较于去年最顶峰,“壳”费至少有30%左右幅度的下跌。“资本市场的供需结构不断改变,价格有浮动很正常。之前‘壳’费基本上是缓慢上涨,且‘壳’出让方往往占据主动。近期新三板‘壳’市场的波动值得关注。”

这种情况也得到一家新三板公司董秘的证实。该董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壳”的均价已下跌至1500万元左右。“个别冷门行业甚至到了1200万元水平。而去年12月,‘壳’的均价至少在2000万元左右。”

“2013年底至2014年间,新三板市场开始出现借‘壳’现象,当时的‘壳’费在300万-500万元。2015年上半年市场行情好,新三板‘壳’费的涨幅跟新三板市场的K线图基本差不多。即使在去年下半年市场骤然转冷,‘壳’费依然没有下跌,且稳步上涨。尽管去年下半年以来,业内对‘壳’费的下跌已有预期,下滑速度之快还是出人意料。”

对于新三板市场的借“壳”情况,上述董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新三板市场的借‘壳’现象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13年-2014年期间,部分代码以430开头挂牌较早的公司,在经营回天无力的情况下,在高位选择卖‘壳’的方式套现。现在代码为8开头的公司成为‘壳’方的情况越来越多。有的公司刚拿到代码,股份还没有登记,就开始打听卖‘壳’的情况,这种公司在新三板挂牌的目的很明了。有的所在行业和注册地较好的公司,要价可以达到2500万-3000万元。”

供需变化是关键

多位资本市场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去年以来,挂牌即卖“壳”的情况较多。“部分企业突击打包一块资产,或者从原有的业务中分拆出一块资产然后进行挂牌。有些挂牌企业没有太大的投资价值,且挂牌后相当一段时间不启动融资。考虑到当时新三板市场的状况,这样的做法并不符合逻辑。这些企业寻求卖‘壳’的可能性较大。”

对于“壳”费下滑,洞见资本合伙人杜明堂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背后的核心仍然是供给之间的博弈结果。“新三板市场的‘壳’费历来是个比较虚的概念,报价和实际成交往往并不匹配。从去年的几个案例看,最终‘壳’方控制人在100%控制的情况下,剔除掉中介费用,实际拿到手的也就在1500万-2000万元左右。当然,个别公司也可能遇到特别‘土豪’的借‘壳’方。”

上述新三板公司董秘表示,从需求端来看,借“壳”方的需求也在减弱。“新三板借‘壳’的实质还是为了融资。之前很多公司觉得排队挂牌耗费时间,所以不惜重金借‘壳’。一般来说挂牌费用只需要200万元左右,而借‘壳’的费用接近挂牌费用的10倍。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钱最终都可能通过高额的融资来覆盖借‘壳’成本。一般来说,借‘壳’方涉及两种企业:财大气粗的‘土豪’,且原股东又有强烈的退出愿望,比如南孚股份;再就是互联网金融公司。”

该人士表示,“对于前一种情况多为可遇不可求。因为优质资产退出渠道相对较多,这种企业多愿意通过现金方式一次性支付‘壳’费。如果涉及到重组,原来的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会很被动,因为借‘壳’方多不会同意原有股东仍持有借‘壳’后公司太多股份。而互联网金融公司监管较为严格,投行也知难而退。随着政策进一步收紧,想要借‘壳’的企业减少,‘壳’费自然下跌。”

仍有下行空间

对于新三板市场“壳”费的未来走势,业内人士观点基本一致,即稳中有降。“在不考虑中介费用的情况下,2016年‘壳’费的均价会在1000万-1500万元左右,个别百万元级别和超过2000万元的情况也可能出现,但不会是普遍现象。”杜明堂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按照现在的趋势,未来将有30%左右的新三板公司会被出清。如果今年挂牌公司达到10000家,则理论上‘壳’的供给有3000家。若后期退市制度跟上,‘壳’供给将非常充分,远远超过需求。”杜明堂称。

“之前新三板被借‘壳’企业以430开头为主,主要因为这些企业股份全流通,如果资产规模不大,借‘壳’的交易成本通常较低。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期间,很多企业集中挂牌。按照要求,挂牌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在挂牌前直接或间接持有的股票分三批解除转让限制,每批解除转让限制的股份数量均为其挂牌前所持股票的三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流通和全流通的公司将成批出现,这将给借‘壳’方更多的选择。”上述新三板公司董秘表示,从目前的报价来看,价格下降最多的大多属于注册地偏远、行业传统、资产体量较大、股东有套现需求的企业。

对于在“十三五”规划纲要没有写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板等内容,业内人士表示,短期内可能对新三板“壳”市场形成刺激,“但决定‘壳’费的关键还是供需,供给端的增长远超过需求,且融资环境较去年的景气度也在下降,因此不会改变新三板市场‘壳’费的走势。”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