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23日消息:根据《太原市园林志》记载,1951年至1954年,在新开通的五一路两侧,栽上了行道树。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五一路已是绿树成荫的大道,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太原市的第一条绿化街道。
根据详细摸底,五一路沿线有银杏、白蜡、国槐等品种的树木近800株,其中有银杏树500余株。如果说五一路是太原的标志,那银杏树绝对是五一路的标志。银杏树的寿命长,被称作“活化石”,这些银杏树大多是五一路建造最初栽植的,树木直径大多为40厘米左右。每年初秋,五一路沿线的银杏树便会落下树叶,金黄色的银杏树叶铺满街道,煞是好看,与周边古老的建筑、行驶在路上的电车交相辉映,成为太原人眼中最美的风景。
可以说,从初春的浅绿到深秋的金黄,五一路两旁的树木一直都是我市一道美丽风景。
树木去留咋确定
那么,这些树木的去留是如何确定的?市园林局介绍,主要是根据树木所处的周围环境而决定。如果在道路改造内的,比如树木上方有线缆、地下有管网、并且影响施工的树木必须要移植;如果不在道路改造范围内、也不会对道路施工造成影响的树木,将会原地保留。根据上述标准,五一路沿线估计能原地保留的树木有165株,剩下的树木都要移植。
在改造期间,原地保留的树木如何实施保护?市园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会有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原址保护的树木,除正常树体保护外,每日还会定时喷淋,为树体提供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做好树木地下部分的保护,防止树池积水,会在树周围埋设直径15厘米的波纹管通气,积水时用水泵将地下水排除,防止淹根。此外,还将做好防病治虫、施肥等。
移植保护尽心尽力
在五一路现场,可以看到最粗的树直径达六七十厘米。有些树木不仅绑了草绳,还包裹着一层竹皮,树木上面还用红色油漆标注着数字。据了解,只绑了草绳的树木是即将移走的,采取原地保护的既绑了草绳又裹了竹皮,以防拆除房屋时误伤到树木。红色的数字标记则是为了给每棵树编号,标记树木的朝阳面。
当然,大多数树木将被移植,它们的去向也是市民所关心的。一般是这样的:树形不好、规格比较小的树木将移植到市园林苗圃进行养护;树形好,规格较大的树木将带上土球,分别移植到晋阳湖、和平公园、太原植物园等我市新建的公园内进行养护。
为使五一路树木得到切实保护,太原市制定了树木移植保护方案,包括现场环境勘测、树体保护、树冠修建、起苗以及树木的装卸运输、种植,以及移植树木养护管理和原址保护树木养护管理等。比如,起树前,先要从根部周围挖一个土球,并用绿网“包扎”,这样一方面是为了起树时保护树根,另一方面,移植到新地儿后,有原土的保护,大树成活率也会提高。
推荐阅读:
(来源: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