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十二五”成就深读:生态绿色环保 铺就最美色彩

2016年03月09日 10:41青海日报林玟均

生态绿色环保 铺就最美色彩

中国园林网3月9日消息:“十二五”,青海在巩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坚固而丰沛的“中华水塔”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稳步恢复,生态文明建设跃上了新台阶。

三江源一期工程圆满完成、二期工程全面实施,增草增绿增水成效显著,三江源头重现千湖美景;青海湖水域面积为近15年来最大,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1.07个百分点,湿地面积跃居全国首位……一个个生态亮点,浓缩出最生动的答案。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青海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致力于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主体功能、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生态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和“家园美化”行动取得实效,基本实现县县有污水处理厂,主要江河湖泊水质持续改善,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3%。——青海省“十二五”成就深读之三

生态文明建设新台阶是怎么跃上的?

生机勃勃的高原大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生态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来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加自觉地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青海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了对国家和子孙后代的重要责任———一个个生态亮点,浓缩出最生动的答案。

用数字说话,让实绩诠释,“十二五”期间,青海在实践、探索、创新、升华中,生态文明建设跃上了新台阶。用新闻人的视角,观察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五年轨迹,这是一份催人奋进的厚实答卷;用生态环保工作者的眼光,解读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前进道路,这是一曲勇于担当、敢作善为,努力奏响永续发展的绿色交响曲。

加强顶层设计,生态理念入脑入心

秋日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从海拔4326米的大野马岭,到鄂陵湖、扎陵湖,再到冬格措纳湖……每一处都是壮观到极致的湖光山色。

站在鄂陵湖畔,极目远眺,湖水晶莹剔透,微风吹过,荡起细细的波浪。湖边天际,一些叫不出名的鸟儿自由翱翔。

湖泊、飞鸟、游鱼,河流、湿地、绿树,草原、牧人、牛羊……这动人的景致,是我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一个缩影,展现着大美青海的生态美、自然美、和谐美。

“中华水塔”、“三江之源”———是青海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金字招牌。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青海,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确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致力于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中华水塔”生态环境稳步恢复,生态保护从应急式转向了常态化。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政策,一路前行,青海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从决不能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一定要保护好“中华水塔”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再到切实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青海保护生态的顶层设计一策连着一策。

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深入落实全国和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我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认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革新和观念直线升华。

2015年年底,青海全面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在三江源头建国家公园,这是我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翻开的崭新篇章,是对加快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历史进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继往开来,一路奋进,今天,生态、绿色、环保,已然成为青海最响亮的关键词,把青海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的行动越来越坚决。

出硬招下重拳,制度建设成果丰盈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十二五”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地位尤为重要的青海,顺应时代大势,出硬招、下重拳,实施、推进一系列制度建设。

《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实施,国土面积的近九成被列入了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同步开展生态红线划定、“多规合一”等其他5个重点领域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改革。

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湿地生态管护员制度。率先开展生态资产评估填补国内空白。青海第一部省级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立法。

对地方政府开展以绿色发展为主的绩效考核,将39个县(市、区)划分为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重点县、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重点县2类6组进行分类分组考核。

严格划定生态红线,对各级政府负责人考核实行重大生态问题“一票否决”,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指标由原先的5项大幅增加至10项。

……

“十二五”我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成果丰盈,生态成绩单令人振奋。

这五年,青海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全面推进,主体功能、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生态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三江源一期工程圆满完成、二期工程全面实施,增草增绿增水成效显著,三江源头重现千湖美景。祁连山生态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有序推进。

先行、推进、构建,美丽青海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净水、增绿、护蓝,绿色生态屏障在世界第三极密布竖立。“十二五”,大美青海雄奇壮美的画卷在保护与建设中徐徐铺开,为美丽中国熔铸了坚实的路基。

看多了朋友圈的雾霾天,青海的蓝天和白云会让你恍若隔世,有人说青海归来不看天。因为,青海的蓝天,让所有的蓝色显得生硬而死板,你仿佛可以从这一片天,这一朵云中看出生机,看出属于青海的生机昂然。

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水资源量逐年增加,草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中国最美湖泊”———青海湖面积连续10年增加,达到15年来同期监测最大值。

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1.07个百分点,湿地资源面积居全国第一,藏羚羊、藏野驴、岩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三江源头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隆宝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了30年的普布,看着这里一年年发生变化,他不再觉得海拔4200多米的隆宝是“苦寒之地”。多年来,他和同事们一起,日复一日守护着保护区的黑颈鹤,如今黑颈鹤的数量从建站之初的22只增加到267只,高山秃鹫、大天鹅等鸟类成倍增加。

2015年,仅玉树杂多就发现4次雪豹进城事件,这足以成为青海三江源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的明显例证。

事实证明,我省节能环保成效显著,“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和“家园美化”行动扎实推进,基本实现县县有污水处理厂,主要江河湖泊水质持续改善,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3%,还全省人民一条清澈母亲河的承诺取得重大进展。

……

今日之青海,生态保护和建设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生态文明建设正在铺就青海最美色彩。

成绩属于过去,成就照亮未来。伴随着中国梦的追梦圆梦,青海在筑梦路上,将在巩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坚固而丰沛的“中华水塔”上迈出更加铿锵的步伐!

推荐阅读:

西安:今年建设改造32个城市公园

太原:将在西山新建一处城郊森林公园

杭州:22处公园和绿地等你来扮绿

解振华:逐步推动完善国家公园体制方案建设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