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污染的学校”最该追责的人是谁?

2016年04月21日 14:06中国园林网

中国园林网4月21日消息:据报道,常州外国语学校附近正在开挖的地块上曾是三家化工厂,学生们的被检查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疑与化工厂“毒地”相关。事件报道后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其中校方被社会、媒体双双指责。但随着调查的进展,要校方背这个“黑锅”似乎并不在理。

那,最该追责的人是谁?

环境污染方。据新华社报,常外新校区离原化工地块不足100米;地块未修复学校选址建设就先行;污染修复延期,学校搬迁却不调整。当前社会有不少人将矛头指向学校,但据了解,学校搬迁之后,校方有为此事上访过。为此有人发出困惑甚至愤怒,“为什么大家要追责校方、追责选址,而污染的罪魁祸首却没人追究。这些企业之前就出现过剧毒问题,为什么还被誉为高新科技企业?”

环境是任何地区经济发展、居民生活都绕不过去的问题。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央就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在去年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五年规划,园林绿化行业也积极的在这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所谓的绿色发展,即是“绿色”+“发展”,只顾发展不顾环境岂不是还走之前的老路子吗?十三五规划的意义又何在?

环境监测方。随着事态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媒体披露:常外属于先开工、后环评,且环评报告存在严重瑕疵。从常州外国语学校网站上的环评报告看,各项检测结果均是“合格”,然而现实是至少133名学生出现异常症状。

学校能顺利建成,环保成了橡皮图章?还是环保被当枪使,成了充门面的“纸老虎”?如果对环评报告有争议,那无疑需要更权威、更专业、更独立的机构来评估环境安全隐患,环评报告不能成为橡皮图章,为不环保的项目充当门面。群体性环保问题需要更具公信力的机构参与,要加强环保部门尤其是环评报告的独立性,从源头堵上可能的漏洞。

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构建一个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既需要政府加强各个环节的环境监测与评估,贯彻好、执行好相关法律政策,也要强化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环境治理参与者的设计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远离“毒地”。

不闻不顾方。为何要等到央视曝光才有回应和行动?

据悉,常州外国语学校所在的“毒地”,曾多次遭到附近学校学生、家长的抵制,并有家长自带孩子体检。2016年寒假前一周,每天都有学生家长在校门口抗议。一月份就有媒体进行了跟进报道……然而,“毒地”的盖子却被狠狠地捂住,数百名学生在明知身体受到毒害的情况下仍不得不坚持上学。此次央视曝光并不是“毒地”第一次暴露在舆论场之中,但之前的报道和抗议一直没有什么效果。

而经央视报道后,常州当地回应就非常迅速,常州市委、市政府于当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表示将本着对师生健康高度负责、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态度,迅速展开相关工作。到底是哪个部门、谁在阻止解决这一问题?

生态系统,需要整合社会全体的力量来共同实现,任何一粒“老鼠屎”都可以毁掉其他人艰辛付出所得的成果。

推荐阅读:

常州“毒地”事件再次敲响环境安全警钟

山西孝义市污染乱象图

广西:环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显成效

昆明:金碧公园绿化树“滴油”石凳被污染不能坐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