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咸菜坛子”不止种出了鲜花
中国园林网5月24日消息:十年来,滨海新区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方式创新,探索“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模式,不断形成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使“绿色经济”成为新常态。
在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水引来了很多鸟儿在这里栖息,岸上植被郁郁葱葱,很难想象,十年前的这里曾经是被污水环绕的污水库。
2008年9月28日,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工奠基。“开工建设时,这里1/3是废弃的盐田,1/3是盐碱荒滩,1/3是有污染的水面,淡水奇缺,土地盐化,没有耕地。”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罗家均介绍说,“人们都说,要在这里搞一个绿色发展项目,不等于是要在咸菜坛子里种花吗?”
没承想,“咸菜坛子”里,真就“种”出了“鲜花”。淤泥整治,土壤改良,受破坏的水体被修复,在盐碱地上建起了综合景观工程,用疏浚、稳定、固化等方法把被工、农业污染了近40年的污水库改造成了清静湖。生态城里,绿树成行,建筑林立,整洁、清爽的道路两旁,栽种着乔木、灌木和其它一些草本植物,俨然一片雅致秀美的“北方西湖”。
走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太阳能光板和发电风车随处可见。中新天津生态城城市管理局副调研员刘文闯告诉前沿新闻记者:“目前,生态城可再生能源利用达到10.5%。尤其是电能,2015年总共用电1亿多度点,其中可再生能源利用达到1900万度,接近了2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20%是生态城建设之初设定的一个目标”。
十年间,滨海新区一直在推广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及热泵系统应用,并推行清洁电力,积极推进风力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形成了以热电联产为主,区域热源为辅,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为补充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在中新生态城低碳体验中心,屋顶农场让平时在写字楼里工作的人也体验了一把做农夫的感觉。草莓、青菜这些只能在农场里看到的水果蔬菜如今全都搬到了屋顶上。这个神奇的屋顶农场,通过海绵城市的技术收集雨水、太阳能光板收集光热,微气候模拟装置通过模拟屋顶光强度还可以分析适宜种植的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滨海新区在十年间还提出用绿色倒逼升级,下好“关停并转”先手棋,用高端、高质、高新“三高”实现耗能、污染、排放“三降”,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许多企业也已经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形成北疆电厂等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和长芦盐场、天铁冶金、蓝星化工、凯威化工、联博化工、云海裕森、津康制药、裕川建材等多个天津市循环经济试点。
十年来,滨海新区通过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美”的宜居生态新城区,并以“美丽滨海一号工程”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为载体,全力治理环境污染、强化基础建设、美化城市面貌,城市面貌得到全面提升。
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也逐年增长,尤其是这几年的变化格外明显,2013年为145天,2015年达到231天,提高了59.31%。2016年1至4月,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77天,达标率为63.6%,同比增长了32.8%。
现如今,滨海新区俨然已经被一片绿色包裹,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独流减河、官港森林和北三河等3个郊野公园启动建设,截止2015年底,滨海新区城市绿化覆盖面积1.43亿平方米,绿地面积1.34亿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26%,绿地率35.0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26平方米。
推荐阅读:
(来源:天津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