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3日消息:从“十一五”开始,上海着手对上世纪90年代以前建造的111座公园实施改造。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已完成100座公园的改造。改造后,公园的园容园貌、管理水平、服务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可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困惑和问题,比如出现公园广场化、西洋化趋向。
如果公园广场、游乐设施面积增加了,但绿化偏偏少了,特别是成片的林荫区域越来越小了——这样的公园改造,在市人大代表汤静波看来,是颇为遗憾的。
为此,汤静波代表提交了一份《进一步优化公共绿化的建议》,这份建议近日得到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解决采纳”的最新答复。
游乐设施多了绿化少了
在汤静波眼里,绿化面积是公园的首要指标。不少公园改造后,道路、广场、游乐设施面积明显增加,但公园绿地面积不可避免地受到挤压。比如一些公园原先茂密的梧桐树林被修剪得非常稀疏,视觉上好像越来越漂亮,但公园的生态质量不如以前,城市生态氧吧的功能弱化,遮荫避阳的地方少了很多。
一位经常去公园锻炼的大伯感叹,“现在的公园漂亮很多,但树荫少了。”
那些减少的绿地变成了什么?汤静波发现,不少公园有广场化趋势,比如修几条环山塑胶跑道,建一个广场。“这确实便利了市民活动,可是大面积减少的绿化有些可惜。”不同公园有不同的风格,但汤静波注意到,改造中很多公园借用了西式园林风格。上海作为中外文化交融的城市,一部分公园从诞生起就有西洋风格,并与周边建筑、环境相融,这些应该继续保留和更新。而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公园,如长风公园、和平公园等不少是以中国传统园林风格为基调的。如果现在这部分公园以西洋风格去改造,掺杂了许多欧式符号,就显得不伦不类。
遵循保护延续历史风貌
“公园要尽可能还绿于民。”市绿化市容局表示,改造的原则是遵循保护、延续历史风貌,生态、景观与功能并重,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利用。2011年至今,拆除或调整公园内违法占绿和违规搭建的建筑物、构筑物7299.27平方米。同时,确保公园内经营活动与公园公益性质、服务定位一致。结合公园改造在公园内划定游乐区域,归并或减少经营性游乐设施项目,倡导设置免费儿童游乐设施。如襄阳、临江等公园结合改造拆除收费儿童游乐设施;爱思儿童、淞南、金沙、泾东、枫溪、金桥、泗泾、江浦等公园设置免费儿童游乐设施。
对于汤静波提出的恢复公园特色等问题,市绿化市容局表示,对于历史名园、特色专类园及重要历史景点等力求做到尊重历史,慎重修复,恢复特色。做到保留在先,适当调整,并通过公园文化内涵的挖掘,延续原先的文化和历史,使历史风貌不断得到传承。
推荐阅读: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