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绿色发展 宿迁市念好“治转绿”的“三字经”

2016年05月31日 10:12经济日报

中国园林网5月31日消息:近年来,一些城市相继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挑战。新形势下,如何破解这一城市发展痼疾,实现绿色发展?江苏省宿迁市念好“治转绿”的“三字经”,作出了有益探索。

重典“治”污

宿迁市地处淮河、沂沭泗流域中下游,南临洪泽湖,北接骆马湖,承接上游21万平方公里的来水,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其中,骆马湖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调蓄水库和输水干线之一,三分之二的面积在宿迁。

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骆马湖发现黄砂资源以来,非法采砂日益猖獗。宿迁市水利局副局长胡元明向记者介绍,最多时有上千条采砂船密布在湖面上,年采砂量1亿吨左右,直接涉砂经营人员约2万人,无序的私挖滥采,直接威胁骆马湖防洪、生态和供水安全。

“骆马湖本是浅水湖泊,往年平均水深也就2至3米,但采砂需要用抽砂机把管道插进湖底80米深,湖底多年沉积的磷、氮等元素重新泛起,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胡元明说,如今,骆马湖采砂区的平均水深已高达30米,10余个小岛被吞噬,严重的超量开采对河床和湖底结构破坏极大,浅水型生物几乎灭绝。

如何还骆马湖一泓清水?2013年起,宿迁市着手消化原有采砂许可证,到期一个注销一个,并不再颁发新许可证。与此同时,抽调水利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等27家单位精干力量成立禁采执法队,24小时巡查执法,驱离清理采砂船,先后摧毁非法采砂船只机具500余台套。此外,严格限制运砂船舶进入湖区,对非法船只、车辆进行查处。

“面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必须采取强硬的管控措施,全面禁、彻底禁、长期禁。”宿迁市市长王天琦说。

呵护骆马湖,只是宿迁重典治污的一个缩影。针对城市雨污混流等排水基础设施问题,持续推动重点区域控源截污等工作实施;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着力打造城市水体净化的“过滤器”;大力开展机动车“冒黑烟”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淘汰老旧车辆……多管齐下,宿迁市生态环境逐渐好转。

以空气质量为例,2015年宿迁空气质量优良率达67%,较2013年提高5.6个百分点,PM2.5浓度均值较2013年下降17.67%。

谋求“转”型

治污不能只禁不疏。如何开发新的生产力、以转型促治污成为摆在宿迁发展面前的新命题。

“过去,大型采砂船一天能采砂上千吨,小的也有200到300吨,利润一天能达上万元。”胡元明说,宿迁对已禁止的拥有合法执照的采砂户给予相应补偿,同时积极谋划原有采砂人再就业。“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投身到城市公共服务行业中,有的做起了汽车租赁,有的当保姆。”胡元明表示。

骆马湖几十公里外是大型废弃塑料处理集散地耿车镇。车行至耿车镇,记者发现街道两旁满是空置的蓝皮小房子。“那些原来都是处理垃圾的。”宿迁市副市长李荣锦告诉记者,过去全国各地的废旧塑料都拉到耿车集中处理,久而久之,“地下80米深的水都受到了污染,河水的颜色更是各式各样”。

而处理废旧塑料时的浓浓“耿车味”成为耿车镇人的不堪记忆。为了挥别“耿车味”,今年年初,宿迁市全面取缔6978户废旧物资回收加工户,清理废旧物资60余万吨,综合治理村居环境44个,并对600余条河塘沟渠进行挖掘整治。

“耿车味”渐渐淡去,村民欢呼雀跃。曾经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大户丁素荣却高兴不起来:“2013年我购买了一套厂房专门用于废旧物资造粒经营,综合整治后,厂房停用,原料和设备被清理。”不过,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丁素荣迅速引进服装代加工项目,接起了外贸单,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刘圩村6组的废塑料经营户刘小欢早就意识到垃圾污染的危害,前些年他一边处理废旧物,一边开网店。废旧物资整治启动后,刘小欢专心做起淘宝生意:“最近新上了3套家具生产线,我有信心在家居行业大干一场。”

耿车镇废物处理转产转业的案例还有很多。“我们鼓励能人大户就地开办实体企业,对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众,指导他们从事电商产业,对一些年龄较大、缺乏技术和资金来源的人,则发动临近果园留出合适岗位,帮助他们再就业。”耿车镇党委书记徐光良说。

据统计,目前耿车镇已完成加工户转型2227户,涉及塑料精深加工、家具家居、电子商务、商贸物流和现代农业等行业,居民收入相较原来基本持平。

广植“绿”色

春夏之交,宿迁市泗洪县的75万亩洪泽湖湿地格外热闹。野生芦苇随风摇曳,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翩跹起舞。瞅着眼前的这片“绿”,正在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工作的老段有些陶醉:“我们现在都知道,生态保护特别重要,再不保护就没这个湿地味道了。”

过去,过度养殖曾严重危害这里的生态环境,渔民进一尺、湿地退一步,洪泽湖湿地一度出现两相对峙的局面。找回湿地“味道”,宿迁市先后投入15亿元整治,建成湿地防护林5000公顷,拆除围网养殖6万亩,恢复芦苇、荷花、芡实等水生植物5万亩,搬迁安置渔民2100户。

“退一步海阔天空。”1997年就在湿地里养螃蟹的老段,从湿地迁出后将螃蟹产业安置在了距湿地5公里的临镇,白天巡护湿地,下班回家养螃蟹,老段对眼下的生活甚感满意。

打造绿色宜居城市,修复退化的湿地只是其中一招。

宿迁市率先在城区内开展绿色建筑示范和绿色建材产品的推广应用;围绕建设“林荫城市、彩色城市、花园城市、海绵城市”的总体目标,建成古黄河风光带、三台山森林公园等一批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实现景观与生态的深度融合;坚持将创建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健全城市绿色设施……多措并举,2015年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仅批复3家,宿迁成为其中之一。

生态好了,宿迁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加速成长。2015年,宿迁市共接待游客160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和20.5%。

推荐阅读:

海陵成泰州首个国家生态区 PM2.5降幅全市第一

青岛:今年市区PM2.5浓度再降5%

南京:行道树消减PM2.5颗粒作用法桐位列第七

四川市州城市PM10和PM2.5再降15%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