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如何写好“绿”文章

2016年06月02日 09:06光明网李慧

全国森林公园发展概况

中国园林网6月2日消息:炎炎夏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成为中外游客休闲避暑、养生度假的目的地。黑龙江北极村国家森林公园、浙江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海南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从北疆平原到南国水乡,从西部戈壁到东海之滨,一个个森林公园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大地。森林公园建设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森林景观资源保护、森林生态文化传承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我国森林旅游发展成效如何?怎样促进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实现资源永续发展?

绿色理念:从“卖木材”到“卖景观”

进入黑龙江伊春茅兰沟国家森林公园,只见山势逶迤,绿水湍流。亭亭白桦,掩映其间,或高耸挺拔,或旁出斜逸,郁郁葱葱,令人叹为观止。

风吹涛起,顿生雅韵。微风过处,洗心涤骨。

茅兰沟国家森林公园素有“北方九寨沟”之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这里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不仅分布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和天然次生林,林下还分布有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鄂伦春族留下的渔猎遗迹也为风景区增光添色。

跟随着大自然的美景追溯向前,198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成立,开启了我国森林公园建设发展的新纪元。

30多年来,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旅游胜地张家界,已从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林场,成为世界著名风景旅游区。我国的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事业也一路高歌猛进。

来自国家林业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共建立各级森林公园3234处,比“十一五”末增加651处,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1801.71万公顷,比“十一五”末增加124.1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比例由1.75%上升至1.88%。

“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的加速推进,与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是互相交融在一起的。”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杨超介绍,近年来,森林公园在建设生态文明、弘扬生态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肯定,森林公园建设也实现了从“砍树”到“看树”、从“卖山头”到“卖生态”、从“卖木材”到“卖景观”的根本转变。

走在绿色发展之路上,人们渐渐意识到,一味从大自然索取的方式不可持续,在熊掌和鱼不可兼得时,更要懂得放弃和选择。

“以前,人们把红树林当木柴用,毁林造池搞养殖。后来知道了红树林的生态作用,大家都把它当作宝,尽力保护。”福建省云霄县东厦镇塘美村书记周朝龙回忆道,过去,大家都依靠在红树林里赶小海,抓泥蚶、青蟹等海鲜谋生,甚至把红树林砍去当柴火烧饭,也有人毁林造池搞养殖,对红树林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现在,保护红树林的观念在当地已经深入人心,往昔的红树林又恢复了生机蓬勃的原貌。

如今,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追求。“多年的实践证明,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是协调保护与发展、生态与产业的最佳途径之一,更是弘扬与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国民生态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杨超说。

绿色经济:从“运出去”到“引进来”

田园水果,丘陵茶叶,山坡毛竹,山上杜鹃。春夏之交,浙江安吉美得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工笔画,引来全国各地游人品白茶,尝农家菜,留下赞美,带走满足。

这也是章和英一年中的开心时刻。从当地一名工厂女工成为安吉山川乡“老树林度假村”的厨娘,章和英现在一年的收入有5万多元,远超在城里打工的收入。今年,章和英还准备自己开一家农家乐。“有那么多人争着从大城市跑到我们这儿来,真是坐在金山上呢!”

从外出打工到家门口就业,是章和英眼前实实在在的变化;从“把林产品运出去”到“把城镇居民引进来”,反映出森林旅游发展中的变迁。

以前,面对绿色资源,人们的思路狭窄,认为只有砍树才能有收益。实际上,美丽与富足,靠的是绿水青山,各地建设者也在实践中不断体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神内涵。

以生态保护为根基,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积聚起金山银山,这种发展理念,让很多地区看到了绿色经济的全新未来。

数十年磨一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森林旅游,绘制了三条完美曲线:

一是旅游目的地建设曲线: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各类森林旅游地数量接近9000处,其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总数超过6500处,包括国家森林公园827处、国家湿地公园706处、林业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46处、国家沙漠公园55处。

二是森林旅游增长曲线:过去的30余年里,我国森林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995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突破5000万人次,2001年突破1亿人次,2011年超过了5亿人次。到2015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10.5亿人次,突破国内旅游人数的25%,创造社会综合产值8000亿元,突破国内旅游收入的20%。

三是安民富民路径曲线:中国森林公园已使2700多个乡、12000多个村近2000万农民受益,带动周边4654个村脱贫。

三条曲线,同向而行,同步前进,汇聚成一股绿色发展的磅礴伟力。

绿色模式:从“重开发”到“重管理”

今年年初,福建龙湖山、广东东海岛、河北石佛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因长期未按规定编制或修编总体规划,且经责令整改仍达不到要求,造成主体功能无法发挥,未履行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保护管理职责,被国家林业局根据《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予以撤销。

此举标志着国家级森林公园淘汰退出机制正式启动。这也昭示着,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之路已经走入“死胡同”。

专家指出,在看到森林旅游发展前景乐观的同时,也应看到森林旅游业对环境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森林旅游仍面临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森林旅游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森林旅游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如何将“绿色”财富永续利用,成为摆在森林旅游面前的一道严峻考题。

“从总体来看,森林公园建设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水平低等问题,具体表现在森林公园立法滞后、国家政策扶持薄弱、管理能力不足等。”杨超指出,在管理上,由于森林公园起步晚,相关法规、制度、标准建设相对滞后,行业管理手段较少;一些省及地方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建设及能力建设还很弱;一些森林公园存在盲目开发、过度开发的现象,一些地方重开发、轻保护,重申报、轻管理,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管而无力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一个数据可以成为以上问题的佐证。据统计,游客量排名前30位的国家森林公园接待了超过20%的全国森林公园游客量,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全国一小部分森林公园经常为节假日的人满为患发愁,而大部分森林公园却门可罗雀,森林风景资源的利用效率很低。另外,在林区的转型发展中,森林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基础服务设施薄弱等都是影响森林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根本上,还是要遵循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这是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在发展中,一定要改变传统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环境污染的旅游经济模式,要坚持在为旅游者提供积极体验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林科院研究员唐守正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的绿色发展。

推荐阅读:

上海水系公园将环绕淀山湖新城

深圳松岗公园二期将提升3个片区景观

广州天河公园将新种2000株开花乔木

内蒙敖包沟生态公园种植乔灌木3万余株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