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暴雨后 多座人造山体出现小型泥石流

2016年06月21日 09:03大河报李岩

龙湖西侧正在绿化的山体 洪波/摄

郑东中央公园山体上被冲得沟壑遍布 洪波/摄

中国园林网6月21日消息:对于主城区一马平川的郑州来说,山体一直是这座城市的念想。近年来,随着龙湖公园、中央公园及郑大新校区等一批公园、单位的建设,一批人造山体拔地而起,悄悄改变着这座城市的地貌。

在这场备受推崇和赞誉的“造山运动”背后,规划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同样不可忽视。近期多场暴雨后,这些山现状如何?对此,记者进行实地探访。

探访 

山体公园多了,有喜也有忧 

6月14日下午,一场暴雨过后,郑东新区龙湖区域,空气新鲜,艳阳高照,龙湖如镜,倒映着岸边的绿植、高楼和小山……

与已经大部分绿化的湖岸一样,龙湖湖畔南、西、北等多个方向的多座山体也已经绿化。除了龙湖公园,位于郑开大道与S223省道交叉口西南方向的郑东新区中央公园内,呈东西走向的更大山体也已经成型。山坡及山顶上种植了多种乔木。

在这处人造山体的南侧,开挖的人工湖部分区段也已开始进行边坡硬化。多个标段的施工机械停放在工位,一些建材也堆放在一起,但施工人员不多。可能因为刚下了雨,湖心部分低洼处已经积水,蛙声不绝于耳。

值得注意的是,也就是半年前,位于中央公园这个号称上万亩的“巨无霸公园”内的人造山体,依然是挖掘机不断穿梭的场景,尚未开始大面积绿化。

[分页]

类似泥石流、滑坡多发 

与眼前的美景相比,这些人造山体在经历暴雨后,遭遇水土流失问题,部分较陡的山坡甚至形成小型的泥石流,使得山体“千疮百孔”。

在中央公园北坡,因为坡度不陡,虽然出现了很多小水流流出的槽形水道,且有部分低洼处积水,但山体总体受损不大。

但是,坡度较大的南坡,则“伤痕”较大。可能因为过水较多,盘山路旁的排水沟很多都被冲毁或被泥土淤塞。黄土、砖块、建筑垃圾等多种物料夹杂的类似滑坡体,摊铺在路上。不少栽种的树木被冲歪、冲倒,有的甚至根部悬空。

被冲刷出的较深水道,深度超过1米,最宽处也超过1米,犹如巨大的裂缝,蔓延在山坡上。

在这座名称暂未知的山体最西侧,因为坡度更陡,较大的滑坡体沿山坡而下,将十多棵大树冲得七零八落。而山脚下不远处,就是工棚、工人宿舍等。

与中央公园一样,龙湖公园旁的诸多山体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类似滑坡、泥石流问题,但相对来说,也许是因为龙湖公园内的山体堆砌较早,而且坡度大多不陡,问题相对较少。

记者注意到,中央公园、龙湖公园内的人造山体,无论是山坡还是山顶,因为几乎全部为土质,没有石头,表层较为松软。走路走在挖掘机压过的车辙上尚好,不然很容易陷进泥沙之中。

追问 

人造土质山体,安全如何保障? 

对人造山体上出现的类似滑坡、泥石流的问题,包括现场不少施工人员等在内,都表达了关注之情。

一位在中央公园垒砌湖岸边坡的工人说,相对于石头山来说,土山不稳定,遇水容易软化,是最容易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的地质。他特意列举去年底在深圳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大滑坡事故为例说,“都是土堆出来的,要是滑坡,可不能小看了,也是怪吓人的。”

就现在出现的地质安全问题,他们也很担忧。

“你看看,好多树都被冲倒了,要是遇上再大的雨,可不得出事更多?”一位务工多年的张姓工人说,他们的工棚都尽量远离山脚,而且下雨天尽量不到山脚下。

当然,也有附近村民说,这里的山体堆积时间还不算长,沉降还没完全到位,固定水土的树木也刚栽种,根系还不够发达,“该流走的流走也无妨,将来肯定会越来越稳定”。

说法 

“闭门造山”不可取,应加强与公众互动 

对于龙湖区域、中央公园区域的人造山体的规划设计、建设进度、安全防范相关问题,大河报记者于6月14日向负责宣传工作的郑东新区管委会信息中心相关人士发去了采访请求,但截至发稿,尚无回音。

针对人工堆土造山的安全问题,去年4月10日,龙湖区域规划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景观工程设计院院长陆伟宏接受大河报记者专访时曾有谈及。

[分页]

他说,人工造山要保障安全,高度不能太高。对于凤山来说,设计高度大约只有50米。同时,在造山前期,肯定需要一定时间的自然沉降,待土层相对稳定之后,才能进行绿化改造。此外,还需要利用坡度、树种等多种设计,保证山体地质的稳定性。

作为郑东新区建设的开创性做法,挖湖造山,利用废弃渣土造山是被多方称道的一举多得的亮点,更被广大市民寄予厚望。

按照郑东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之前告知大河报记者的说法,在管委会“龙湖区域建筑垃圾不外运,集中利用”要求下,仅森林公园区域的建筑垃圾积存量就达500万立方米以上,“以每方清运费15元计算,仅此一项,管委会就节约了近亿元清运支出”。

公开资料也显示,郑东新区中央公园的人造山体,也是利用周边区域工地的建筑废土堆积而成,与凤山、龙湖的建设可谓异曲同工。与此相似的还有,位于郑州高新区的郑州大学新校区内的博雅山,又叫厚山,建造过程同样如此。

“郑州城区缺山,造山确实是个好事,但要想把好事办好,在专业机构之外,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也应当重视民智,加强与公众互动,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不应搞‘闭门造山’。”有公众人士说。

疑问 

郑东中央公园山顶要建座宾馆? 

在中央公园内走访时,大河报记者发现,该公园内的人造山体不同于一般的“尖顶”山,而是“平顶”山。在施工机械的平整下,这里的山顶十分平坦,形成了足有两三个足球场大小的平整地面。

这处山顶平地未经绿化,与该山体周边其他部位大多都经过绿化的现状,反差明显。

多位施工人员都说,该处山顶将建一座山顶宾馆。“那边工棚旁边的规划效果图上显示的都有,”一位施工工人说,这里的山顶建宾馆,附近人都知道,“这盘山路,就是专门为修宾馆弄的”。

不过,在这名施工人员所指的位置,记者并没有找到公示的效果图。

连日来,大河报记者在郑州市城乡规划局、郑东新区官网等渠道,暂时未能找到中央公园的规划效果图。至于该公园内山体顶部是否要建宾馆,从规划渠道暂未能得到确认。

来自多个渠道的声音都认为,如果该公园山体顶部要建宾馆,会对景观造成较大影响。

推荐阅读:

福建漳浦:连日降雨 30多亩苗圃遭遇“泥石流”

广东惠州:山头罩绿网为防范泥石流还是弄虚作假

云南东川:“愚公”与小江泥石流的决战

辽宁瓦房店:泥石流易发区正在建森林公园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