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岸湿地公园将成三亚“绿肾”

2016年06月23日 11:38三亚日报汪慧珊

三亚东岸湿地公园效果图(局部)

中国园林网6月23日消息:“东岸湿地公园就在我们家门前,建好后我们散步休闲就再也不用跑远了。”家住天泽湖畔的伍先生对东岸湿地公园的建成充满了期待。6月10日,在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东岸湿地公园正式开工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方、绿化、园路、广场景观小品、景观建筑、构筑物、配套服务建筑、海绵实施、桥涵、排洪渠、给排水、供电、景观照明等。

作为三亚“双修”、“双城”的重要项目之一,东岸湿地公园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规划设计,东岸湿地公园集生态属性的“三亚绿肾”、文化属性的“城市胶片”、景观休闲属性的“综合公园”三大定位于一体,估算总投资3.2亿元。

千亩湿地一度陷于“瘫痪”

东岸湿地公园位于三亚市吉阳区,东至东岸中路及丹州中路,南至溪泽北路,西至凤凰路,北至溪美路、金鸡岭北路及溪润路,其面积1003亩,其中水域和陆地面积约各占一半,是三亚市区内面积最大的淡水湿地。

遇水便渍、逢洪便涝,是东岸村丹州市场的真实写照,究其原因,罪魁祸首便是排洪沟被堵,这条排洪沟犹如东岸湿地公园的“大动脉”。吉阳区海洋渔业水务局副局长王伟告诉记者,这条排洪沟早期作为金鸡岭片区水田排涝所用,从金鸡岭一直延伸至山屿湖溪泽南路。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排洪沟沿线周围被建设用地蚕食,加上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污染,导致排洪沟的水质变得很差。此外,东岸湿地公园内的东河上游还有一条防洪堤,这条防洪堤是大概10年前政府斥资而建的。如今,周边被部分房屋侵占,情况与排洪沟如出一辙。

“过去,东岸湿地原是一片稻田种植区域,后来随着稻田弃耕形成了湿地水面,周边被建设用地蚕食,其生态现状较差,不仅水体循环差,而且生物多样性低,无法承担起城市生态节点功能。”市园林环卫局副调研员王凤山介绍说,东岸湿地上游水源为季节性河流,水量不稳定,全年大部分时期水量较小,同时湿地轮廓不规则,西南角成为死角,水量较小时无法循环;加上东北侧棚户区污水的无序排放,导致水质较差。

东岸湿地急需拯救。在2015年城市“双修”“双城”工作中,三亚决定把居民区围合的东岸湿地公园作为“生态修复”的一个项目加以改造,同时满足市民生活的需求。

海绵特色打造城市“绿肾”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其中植物多样性是基础,丰富的植物品种可以为不同生物提供生存空间;同时湿地是游憩体验型空间,植物在空间塑造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湿地设计中的植物部分十分重要。

“东岸湿地公园扮演的角色是‘三亚绿肾’,有着恢复并强化湿地的生态净化功能,同时起到调蓄雨洪旱涝、提供农田灌溉等作用。”王凤山介绍说,项目将充分体现“海绵”特色,通过“水”和“生境”两个层面加以保障。在“水”的层面,通过“流动湿地”“净化湿地”“弹性海绵”三大策略,引入河水、净化上游及周边城市雨水径流的污染,启动水体自循环,改善水质,打造弹性湿地系统;在“生境”层面,项目将建造水上树岛群,营造鸟类栖息地,同时增长水岸线,与金鸡岭共同构成生态斑块,提升生态效应,把公园打造成“森林绿岛,小鸟天堂”,恢复生物多样性。

王凤山告诉记者,项目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景观、旅游要素的同时,也充分考虑生态功能及排水吸水功能。公园在促进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蓄雨洪旱涝、提供农田灌溉的同时,融合休闲游憩综合功能。此外,该公园还注重打造水上森林,减少水面蒸发,营造鸟类栖息地,恢复湿地生境。

6月20日下午,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旧渠上的建筑已经基本拆除,工人们正在清理丹州村菜市场处的建筑拆除垃圾。原本漂浮在水面上的大量水生植物,至今已经清理了一大部分,周边还漂浮着少量的水浮莲。尽管烈日炎炎,但是工人们的工作丝毫没有懈怠。

植物种植呈现片状分层结构

记者了解到,在植被设计上,东岸湿地公园的植物种植将坚持四个原则:整体性原则——利用植物塑造空间的特性,创造完整连续的湿地环境;生态化原则——发挥植物自身生态功能,净化水质;乡土化原则——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树种,展现三亚特色;生产性原则——采用丰产植物,强化景观的实用性。

据介绍,以总体种植原则为导向,东岸湿地的种植呈现出片状的分层结构,主要有背景林、湿地种植区、台地种植区和内湖种植区。沿防洪堤区域到公园边界,为背景林主要种植区域。背景林是整个公园的边界,视线的背景,以纯林为主。设计中采用了凤凰木为基调树种,局部区域点缀棕榈科植物。因为凤凰木树形独特、色彩鲜明,较好地体现了三亚的地方特色。

湿地种植区位于公园西侧水塘形成的湿地基底之上,乔木品种的选择主要是乡土的果树,有了背景林的映衬,湿地种植区的植物品种较为丰富,配植中主要采用了四种三亚特色果树交替种植:菠萝蜜、龙眼、芒果、番木瓜。

水塘内种植浮水或挺水植物,在塘埂边缘搭配湿生观叶植物从而形成圈层的种植结构。分别采用荷花+姜花、芡实+姜黄、慈姑+海芋、荇菜+芋搭配组合,这些植物除观赏价值外,还具有药用价值及食用价值;四组植物交替使用,形成一定规律的同时,丰富了空间层次。公园东侧边缘采用了台地方式削减高差,台地上形成了梯田景观,为更好地服务周边居民,台地上采用蔬菜轮种方式形成基底,同时以条带状的甘蔗来丰富竖向关系。

内湖区域内采用就地填方挖方的方式进行清淤,清淤后可形成大量的淤泥岛,岛上种植小叶榕,小叶榕下以鸟巢蕨分别搭配慈姑、千屈菜、梭鱼草和旱伞草,形成地被层。上下植物层搭配形成水上森林,为鸟类和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

不久的将来,东岸湿地公园将集生态恢复、蓄洪防洪、文化展示和景观休闲功能为一体,成为未来三亚重要的综合性公园,可以预见,届时将给市民游客呈现出一幅人鸟和谐共处、共享蓝天白云绿水的美丽画卷。

推荐阅读:

常德政协常委会协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吉林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初显成效

莆田因地制宜将海绵城市理念纳入绿道建设

连云港城区在建项目将参照“海绵城市”标准

(来源:三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