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

2016年06月29日 10:09黑龙江日报孙昊

中国园林网6月29日消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关于黑龙江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让坐拥镜泊湖、中国雪乡等生态和旅游资源的牡丹江市更加明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目前,牡丹江市正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势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富市惠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

城市生态——还山青水净景美人惬意

一个多月前,牡丹江在全省率先设立了“生态周”。“生态周”期间,湿地公园建设拉开帷幕,城区十五湖净化连通工程正式开工,全市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启动,同步开展了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等十个方面的活动。通过打出绿色发展组合拳,牡丹江市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把湿地生态治水功能发挥出来,把江河水源治理为“源头活水”。今年,牡丹江市积极推动牡丹江、海浪河、镜泊湖三大湿地公园建设,加快打造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把城中湖泡改造为“城市明珠”。今年该市启动了城区十五湖净化连通工程,计划总投资1.1亿元,对城区内湖清淤、截污、补水,在湖岸周边铺草添绿、植树种花、亮化灯饰,达到“一湖一景”的效果。

把环城群山建设成“绿色屏障”。作为牡丹江城郊裸露山体治理的重点工程之一,富江山生态修复工程启动了320亩植被恢复项目,将陆续栽植各类苗木5万株,年内初步实现山体空地植被全覆盖。

今后,牡丹江将在每年4月22日至28日开展“生态周”活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城市。

林下经济——给荒山盖“被子”让农民赚票子

种1亩大榛子,产值1.1万元。种植大榛子让丰收村农民朱良君喜上眉梢,“不光挣钱,最主要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朱良君说,今年他凭借试种大榛子的成功经验,带领村民栽种了500亩大榛子,预计三年栽种2500亩,将荒山秃岭变为青山呈黛,一起享受绿色发展的红利。

牡丹江市抢抓全省大力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提高生态经济林的比重,推动林下经济优势品种、优势产业向全域化发展,新增红松坚果林、大榛子、北药等10万亩以上,培育壮大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既保护了生态,也保障了民生。牡丹江在林农转型发展中守住了生态保护底线,做足了开发增值的文章,预计今年林下经济产值将达到117亿元。

生态旅游——放情山水自然 实现“借景生财”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牡丹江市域内有9大国家森林公园、4大国家湿地公园、62%的森林覆盖率、6000多条大小河流、800多个湖泊湿地,特别是世界第一大火山熔岩堰塞湖镜泊湖和中国雪乡等,都是大自然赋予牡丹江的宝贵财富。

他们坚持抓冬夏带春秋、抓域内带境外、抓旅游带多业,推进海林林海雪原度假区、七里地“新雪乡”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以镜泊湖为龙头的“江湖旅游走廊”、以冰雪为主题的“哈亚牡冰雪旅游之路”和以抗联为重点的“红色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把青山绿水、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针对经营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牡丹江在镜泊湖旅游转型改革上下功夫,重新组建镜泊湖旅游集团,初步实现政企分离、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

深度开发亲水游、熔岩台地游、乡村游、文化游、自驾游等多种旅游业态,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同时,实现了“借景生财”。

绿水青山,流金淌银。行进在雪城大地,一幅幅生态文明画卷正次第展开。
 

推荐阅读:

安徽当涂县绿水青山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黑龙江深掘“湿地+”盘活龙江绿水青山

【迎G20】富春江小三峡 为绿水青山添上文化的气质

南宁生态乡村在绿水青山间奏响“欢乐颂”

(来源: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