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制定海绵城市计划 三年内开建200余项目

2016年07月12日 10:13青报网

中国园林网7月12日消息:青岛获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2016年-2018年每年可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4亿元。记者从青岛市城乡建设委获悉,青岛市将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实现75%的雨水就地消纳利用目标。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按照有关计划,获批国家试点后,青岛市将在三年内开工建设200多个试点项目。2016年开工52个项目,建成后试点区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65%,连片示范效应显示度30%以上达到要求;2017年计划开工158个项目,建成后试点区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2017年底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连片示范效应显示度50%以上达到要求;2018年开工建设58个项目,建成后试点区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连片示范效应显示度60%以上达到要求。

青岛市首块海绵绿地就隐藏在401医院内。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通过改造,透水路径的渗透效率超过普通草坪十倍以上,雨水就地吸纳率可达85%,总蓄水能力达220立方米。

此地块位于外科病房楼南侧及病房综合楼东侧。两块矩形绿地总面积3.68万平方米;景观总面积2.72万平方米,绿地面积1.87万平方米,绿化率达70%;总硬化面积8520平方米,其中透水材料铺装5140平方米,占硬质面积的6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远超青岛市在海绵城市建设75%的雨水就地消纳利用的目标。

“这里的地质与青岛常见的岩石地质不同,地下是风化砂,本来透水能力就较好,因此将这里确定为海绵城市的试点区。”市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原则,项目内园路及部分广场采用透水性铺装,在绿地与铺装交界位置设置碎石渗透沟,当雨水降落至场地后,可沿孔隙通道渗入基层和土壤层。在绿地低洼处设置雨水滤,通过配置土壤过滤层(50%中砂、20%腐殖土、30%表土),河卵石固土、透水盲管,加之湿生植物合理配置,使雨水流经此处时得到滞留、净化及渗透。通过管网收集的雨水,在管网下游净化杀菌后,可以使用自动化喷灌系统浇灌绿地。比传统人工浇灌,减少用水量40%。

截至6月底,已开工建设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合计3项,其中,沧口公园改造工程,完成面积2公顷,楼山河流域污染点源治理工程和楼山后河流域污染点源治理工程,合计完成总长度1.8公里。

推荐阅读:

鹤壁“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初显

河南排出海绵城市建设“施工表”

江西新建城区全面建设“海绵城市”

威海住建局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

(来源:青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