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产品如何瞄准市场需求?

2016年07月13日 09:09中国绿色时报钟林生

中国园林网7月13日消息:29亿多亩的森林,为我国森林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30多年来,我国森林旅游业在满足国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传播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日益凸显,已发展成为重要的朝阳产业、富民产业、生态产业。与此同时,森林旅游业也处于矛盾凸显期,森林旅游产品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服务水平跟不上森林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如何进一步释放森林旅游生产力,适应经济新常态,提供丰富多元的产品,使森林旅游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今年1月11日,汪洋副总理在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给正处于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两期叠加”的我国森林旅游指明了发展方向。正如汪洋所述,对于旅游业来说,由于市场的不断扩大,大量的低端旅游产品供给已无法满足人们高质量的出游需求。将供给侧改革应用到旅游业中,必将获得发展新机遇、发挥新作用、担当新使命。

森林旅游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转变过去注重需求端管理、强调刺激消费的发展理念,着力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配套功能,满足变化着的市场需求。对此,笔者以为,以旅游产品“五优化”和配套功能“五提升”为抓手,可以加快我国森林旅游供给侧改革,做精、做特森林旅游服务,做活、做优森林旅游管理,做大、做强森林旅游经济。

优化供给森林观光益智、森林养生度假、森林运动探险、森林科普研学和森林文化体验共5类森林旅游产品,可以进一步激活森林旅游市场需求。

当前,观光旅游市场仍然是我国森林旅游市场的主体,森林观光益智产品的优化主要从景观细节品质、观光方式、观赏内容3方面着手。森林公园内部的垃圾箱、灯座、木栈道等细节对游客的视觉体验有重要影响,其形状、大小、材质等都应该从旅游者的真实感受出发,优化空间尺度、色彩等单要素和综合要素的视觉表达效果;在环境可行的前提下,适当采用玻璃栈道、观光缆车等观光设施,丰富观光方式;发展主题观光旅游,拓展观赏内容,如观鸟旅游、天象观光、野生动植物观光等;培养森林观光引导员,引导游客从不同空间距离、角度、节奏去感知不同的“森林美”。

面对近年来频现的雾霾天气,加之工作生活压力引起改善亚健康诉求,以及老龄化社会出现的养生养老需求等,使人们的森林养生需求愈加旺盛。森林养生度假产品优化应根据森林公园的植被、地貌及水文特征,界定植物精气、负氧离子、杀菌素等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科学发挥森林养生保健功能;加强森林养生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如融合中草药产业、森林康复医疗业、健康餐饮业,建设森林康复中心、森林医院、森林餐厅等,延伸区域产业链,丰富创新森林养生业态;完善森林养生设施,如林下按摩步道、森林浴场等,推动森林养生基地的标准化;培养森林养生指导师,发展养生解说,向旅游者介绍不同环境、设施、疗养方式等养生功效,指导旅游者通过精神舒缓、饮食调养、运动锻炼等方式达到保健、养生、净心之效。

[分页]

被誉为“天然的抗忧郁剂”的运动探险,能够促进人体内多巴胺、内啡肽等激素的分泌,而这些激素与人体愉悦感密切相关。优化开发漂流、攀岩、速降、徒步、森林瑜伽、森林射箭等运动休闲产品及野外露营探险、自驾探险、树冠探险、洞穴探险、森林探险主题公园等探险旅游产品,深化旅游体验;按照不同的运动探险产品的风险程度,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系统,并加强对旅游者的安全引导和监管;加强与运动探险俱乐部、户外用品销售商和装备制造商等在产品供应、市场信息和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合作;加强森林运动探险目的地的信息化建设,利用无线定位、无人遥控飞机、智能手环等智能硬件,实现森林运动探险向移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森林科普研学以森林生物群落特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要内容,面向以青少年为主的旅游者,以其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科普自由行、科普研学冬(夏)令营等活动;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科普素质,完善科普解说系统。可在游道沿线设立森林科普的图文解说牌、负氧离子监测LED屏、健康体验点等,建立景区手机自助解说系统,使游客在观光游览的同时也能了解到森林资源的形成、生态资源的价值、保护森林的意义等,丰富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审美情趣,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森林文化是人类与森林长期相处形成和发展的文明成果,其精髓在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由禅观冥思、丛林静养、佛乐欣赏等宗教文化体验,鄂伦春族、傣族等民族民俗文化体验,驯鹿文化、汉字寻踪等特色森林文化体验,森林文学艺术作品鉴赏、童话森林等现代节庆文化体验等组成的森林文化体验产品体系,建设森林文化博物馆、森林民族风情园等特色设施,丰富文化体验活动,发展森林创意文化旅游,突出地域特色。

为满足游客服务需求,还要配套提升完善设施、生态保护、安全保障、技术创新和旅游营销5方面森林旅游策略。

完善设施包含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提升森林公园内外交通水平,解决森林公园“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旅游集散中心、健身步道、露营地等设施建设水平,完善森林自驾游和房车服务体系;推进森林旅游设施建设和接待服务的标准化,鼓励标准化与特色化的统一;探索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渠道。

森林旅游开发要坚持对森林资源的严格保护、合理开发、科学经营、永续利用。对森林公园的生态、经济、社会进行全面规划,接待容量不超过生态承载力;健全森林旅游生态补偿制度,科学测评森林旅游活动影响,制定生态补偿标准,充分发挥旅游生态补偿的经济激励作用,有效保护自然生态,切实帮助当地居民提高生活品质。

设立旅游安全管理机构,景区、景点设立安全岗位流动观察哨,观察和监督防灾、减灾工作。加强森林公园求助报警通讯系统建设,保证旅游通讯设施通畅,建设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及时检查交通车辆、索道、护栏等,建设旅游安全救护系统;划定游人活动区和限制区,在森林线路中雄险陡峭地段,设置警示标志,建设旅游安全标识系统;制定森林旅游安全管理条例,建设旅游安全管理法规体系;与相关部门衔接,做好防洪规划、消防规划等,建设旅游灾害防治系统。

森林旅游新技术的应用要着眼于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旅游体验。除了目前森林旅游已采用的生物识别技术、手机二维码扫描、电子导游机等技术外,人工智能、全息技术等为未来森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如通过VR技术、全息技术等实现旅游目的地或产品远程仿真展示,还可在森林公园内创造奇幻体验场景,感受奇特森林;通过个人虚拟伴侣技术对旅游者喜好倾向、性格特质等数据的持续收集,实现定制化、人格化的信息交互,让虚拟伴侣能够以旅游者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森林旅游导航、翻译、健康管理等;通过实时旅行互动向导技术升级改造移动端APP功能,加入手势控制、识别物联网传感器等新功能,应用到全息虚拟界面,结合物联网,为旅行者提供实时互动的森林旅游景点向导、旅途规划、位置服务等功能。

打造“品牌森林”,树立品牌个性。加强品牌营造,简化旅游者决策过程,增加森林旅游产品的购买率;大力宣传森林形象,通过消费者推广、媒体推广、会议展览等进行整合营销;策划网络营销活动,招聘森林管家等,发展体验式营销,提升人气;利用独特的节庆活动吸引眼球,如森林狂欢节、森林摄影节等,增加旅游魅力。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推荐阅读:

烟台:海防林成功“转型”成滨海森林公园

浙江河桥:“森林医生”诊断开方呵护森林

江西:森林保险覆盖率73.67%

常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全面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