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受最大降雨考验的背后

2016年07月22日 09:31北京日报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中国园林网7月22日消息:20日18时许,大雨瓢泼。

广渠门桥下凹处,纷落的雨水顺着路两侧涌入排水沟。路过这里时,很多司机本能地踩一脚刹车,但是,今年的路面没有积水,车辆通行井然有序。

同为过程雨量大、降水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两次降雨,造成的影响却迥然不同。“7·21”特大暴雨后,北京市痛定思痛,设定更高的城市规划标准,改造旧有排水系统,层层建立应急机制……所有努力,都在持续40多小时的大暴雨中得到了检验。

平稳应对今年主汛期首次强降雨,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北京市应急机制和防汛能力的不断进步,更是城市建设理念和管理能力的明显提升。

排水大升级,四年磨一剑

广渠门桥西南角,近邻京山线的,是“7·21”后新建的夕照寺泵站。前天,它首次实现最大设计负荷,共排出22万立方米的积水,彻底解决积水断路难题。

“四年磨一剑啊。”说到这里,北京排水集团第一管网运营分公司副经理姜明洁不禁有些感慨。

靠近蓄水池入口,能清晰听到水流的声音。在前天的大雨中,积水不断通过3台大型水泵向外排。在蓄水池的南部,地下暗藏着10台大功率水泵。

正是它们,让整个桥区的防汛能力从2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保证了整个广渠门桥区在大暴雨面前安然无恙。强排水泵的抽排能力每秒钟能达到14立方米,一小时就是5万立方米。“也就是一眨眼,14吨水就出去了。”姜明洁说。

在下凹式桥区,排水泵站的作用无疑至关重要。据北京排水集团防汛办公室主任夹尚宽介绍,从2012年起,北京分3期启动了城区75座下凹式立交桥泵站的改造,一期20座泵站和二期23座泵站已全部具备防汛能力。三期的31座泵站已有25座泵站具备防汛功能,剩余6座按计划将在年底完成。

按照目前的能力计算,泵站总抽升能力由每小时37.6万立方米,一下子提高到每小时69.6万立方米。按这种抽升能力计算,不到3小时,就能达到一个昆明湖的水量。

此外,今年北京市还在桥区新建了雨水调蓄池55座,增加蓄水能力19.04万立方米,而在2014年、2015年汛期,蓄水能力也实现了8.2万立方米、10.4万立方米的迅疾增长。

强力排水设施和大容量调蓄水池并肩作战,大大增强了城市应对积水的能力。“7·21”时,中心城区形成了91处积水点,其中84处为下凹式立交桥。而在排水集团20日实时发布的21处积水点中,莲花桥、安华桥、五路居、丰益桥这些曾经年年都上“黑名单”的下凹式立交桥全都没有发生积水断路的情况。

新建的系统还实现了强大的储水能力。决策者和规划师将目光落在了城市的每一处绿地、每一处公园和每一片水面上。临近河道的,雨水则成为补充城市景观用水的最好来源。“7·21”特大暴雨后,北京市陆续在河道附近规划建设了73处蓄洪滞区,能容纳超过1000万立方米的雨水,相当于最多能为北京留下20个昆明湖。

以莲花桥旁边的莲花池为例,在中心城结合绿地,建设了71处绿色生态调蓄区,西城外国语学校操场等23处调蓄区则结合了广场、体育场等设施建设,另外还有万泉河等5处可利用河湖调蓄。

[分页]

理顺行洪脉 建成“安全网”

地下,建立起一整套自2012年以来重新规划设计、重新修建、如今重新服务于城市暴雨时疏浚积水的体系。而在地上,一系列修复破损堤防,清除河道淤积物,拆除阻水建筑物,提高河道行洪标准的行动也在进行。

它们令错综复杂的地上河湖,在前天的大雨中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大石河是房山水网中的主干河流,自该区西部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流至琉璃河镇祖村,在当地一直被亲切地称为“母亲河”。大石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每到雨季才有河水流经。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河道两岸充斥着各种农家乐、砂石厂、鱼塘、围堰等违建,严重影响其行洪能力,因此在2012年的“7·21”特大暴雨中受损严重。

刚刚过去的强降雨中,大石河瞬时流量峰值达到了惊人的每秒1080立方米。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大石河中下游的2号桥。从桥上望去,疏浚过的河道十分宽阔,水面波澜不惊,河道两岸植被一层新绿。顺着桥面向下,是一座新修的人工湖。即使汛期湖面没过了下层小路,游客仍可以在上层观光游览。

“这座湖在雨季蓄水滞洪,非雨季还可以引入再生水保持水景。”房山区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自2013年开始,房山区启动了对大石河的治理,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房山区还注意河道两岸绿化,兴建滨河公园,使得河道在汛期内能够行洪,日常也能作为景观使用,从而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大雨中,房山区平均降雨量达到225.2毫米,但区内的大石河、小清河河道却未见漫溢情况,行洪排水均保持通畅。不仅在房山,丰台区马草河、丰草河、九子河,石景山区人民渠,这些曾在“7·21”特大暴雨中行洪薄弱的河道,在此次暴雨中均保持畅通无阻。

中小河道是行洪之脉,是防洪安全的重要保障。从2012年到2016年底,本市对全市中小河道开展治理。目前,已基本完成1460公里河道治理,河道拓宽疏挖、河堤整修加固。此次降雨,全市河道没有发生漫溢,未出现堤防垮塌和明显险情,形成了一张行洪畅通的“安全水网”。

市规划委信息显示,本市对朝阳、海淀、丰台等9个区的百公里骨干排水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防洪标准从治理前的不足5年一遇提升到10年或20年一遇标准,重点河流已经提升到50年或者100年一遇。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让北京在遭遇和“7·21”同级别的暴雨时能够平稳度过。当今年以来的最大一次主汛期降雨不期而至,多项降水数据全面超越“7·21”时,北京以四年间打造出的过硬实力,顺利经受了这次绵延40多小时的大考。

推荐阅读:

天安门国庆花果篮可抗10级大风 底部设排水系统

武汉百亿打造城市排水系统 告别暴雨后在城市“看海”

北京拟投21亿改造落后的排水系统

现代排水系统何以不如古建筑?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