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平衡重要性远大于美景

2016年08月01日 10:34北晚新视觉侯江

中国园林网8月1日消息: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尽人皆知。没有生态系统的稳定,就没有了一定环境内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这个道理,相信人人皆知。但不幸的是,作为生物圈一分子的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目前已经超过自然力量,而且主要是负面影响,成为破坏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

据媒体报道,7月22日,44只燕鸥亚成鸟从山东青岛出发,于7月25日运抵三亚大小洞天景区。项目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在多个地点建设燕鸥繁育场所,早日让“海鸥”重新飞舞在三亚的碧海蓝天间。“海鸥召回行动”技术顾问、曾参与青岛“挽留海鸥计划”的青岛野生动物救助协会会长张世平说:“要是采取人工繁殖的话,一年就可以增加500只燕鸥,3年就能够达到3000只燕鸥。”但“海鸥召回行动”引发争议。7月27日,成都观鸟会副秘书长、鸟类生态学博士朱磊就此事撰文质疑:“普通燕鸥并没有在海南的已知繁殖记录,只是迁徙时途经海南,‘召回’一说从何谈起?”对此,张世平表示:没有证据表明三亚没有普通燕鸥,普通燕鸥在海南不能算是新物种。“你到海南看看,红翅燕鸥、褐翅燕鸥……不是最最常见的鸟吗?从黑龙江到海南都有。”但长期关注国内海域海鸟繁殖的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副馆长、中国鸟类学会专家陈水华表示,“让候鸟变为留鸟,违背候鸟的习性和自然规律。有爱心,关注环保是好事,但做野生动物保护项目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陈水华还表示,目前项目的专家名单里没有看到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士,“希望他们在后续的项目活动中注意这一点,尊重科学。”

让“海鸥”漫天飞舞的景象长驻三亚,这个想法自然是好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看上去很美的事情,实质上就很美好。鸟类专家的专业观点已经足以引起人们对“海鸥召回行动”的担忧,同时,没有专业人士参与的“野生动物保护项目”,是否会给当地生态带来负作用?这一点也非常值得警惕。

曾几何时,原产巴西的凤眼蓝被誉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是监测环境污染的良好植物,它可监测水中是否有砷存在,还可净化水中汞、镉、铅等有害物质,曾一度被很多国家引进。但因为缺乏生物天敌,在世界各地泛滥生长,已经被列入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之一,成为农业、水利、环保的头号敌人。美国的福寿螺自1981年引进中国,因为可以当菜吃又可以成为水产动物的食料而受欢迎,可是没过几年,人们发现它的危害远远超过了它给人们带来的利益。福寿螺不仅仅给人带来各种传染性疾病,同时吃稻子茎叶,造成农民稻谷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当地农民常常把它捡起来,装入塑料袋挂在树上“吊死”,可是怎么捡也没有它繁殖快,用上农药也无济于事。

当然,燕鸥引进三亚是否会成为“外来物种入侵”,还有待认定,但是,人为繁殖并不是濒临灭绝的生物、让原本的候鸟变成留鸟,这种做法的危险性更值得关注。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很多时候,牵一发而动全身,某种微妙的变化很可能打破原有的和谐稳定。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恶果,我们已经痛苦地吞下了不少,这种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真诚建议三亚有关部门,在支持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同时,能更多地请专业人士进行科学严谨的论证。毕竟,生态平衡的意义和价值,远远大于美景和人们一时的惬意心境。

(来源:北晚新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