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兴宁:少用化肥农药 种植“放心粮”

2016年08月15日 11:18梅州日报张柯 黄佑鹏 钟思婷

中国园林网8月15日消息:以前一季水稻要施三次肥,实施了这个项目,现在两次就可以了。”兴宁市宁中镇竹一村农技助理罗东红告诉记者,今年秋粮不仅施肥用量减少了,而且不用自己配肥,“省时省力,禾苗长势还很不错”。

罗东红口中的“项目”,就是广东省农业厅联合世界银行推广的“世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以下简称“世行项目”)。目前,我市共有兴宁、蕉岭及梅县、五华、大埔、平远6个县(市、区)先后两批成功申请该创建示范县项目。兴宁作为首批创建示范县,从今年2月起在刁坊镇、新陂镇、宁中镇、大坪镇实施。这标志着一场为期三年的农田减负示范行动正式拉开大幕。

化肥农药用量三年减半

2015年,农业部制定出台了《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方案》。全国农业部门面临一个新课题——在确保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前提下,化肥农药如何实现“零增长”。“世行项目不仅要求零增长,而且要求减量稳产。”兴宁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世行项目于2014年3月启动,将持续5年,总投资达13.2亿元,是国内首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项目,也是广东农业史上利用世行贷款最大的项目。兴宁申报创建的是其中主项目之一——环境友好型种植业子项目,其主要是通过控制化肥农药的用量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试点种植户按照项目的技术规程进行用药用肥并可以得到相应补贴

“根据执行方案,3年内项目区的化肥、农药使用量要减少50%以上。”兴宁市农业局项目办负责人刘建忠介绍,以2015年晚稻平均每亩化肥用量96.69公斤(商品量)为例,3年后每亩水稻化肥用量要减至45公斤。

农田减负保障粮食健康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如何能做到减去粮食“口粮”又不影响粮食生长?

“其实农民都知道肥效高低的区别,关键是费用和过去粗放的用肥用药习惯。”刘建忠说,为鼓励农户使用科学种植方法,项目办今年选聘镇村技术员及农技助理进行培训,并对种植户开展培训。此外,参与项目的村民到经招标确定的农资店购买项目划定配方肥可获得25%的价格补贴,高效低毒农药可获得35%的补贴,电动喷雾器也有较大补贴幅度。

根据今年世行项目目标测算,项目区水稻化肥施用量要比2015年同期减少14.7公斤/亩,农药施用量同比减少0.3公斤/亩。今年项目区晚造实施面积11025.39亩,按每亩节支增收90元计算,可为项目区农民节支增收99万余元。与此同时,项目区农田可减少化肥用量1620.7吨。

有资金补贴又有技术规程指导,这一“农田减负”行动得到了农户的积极响应。据最新统计,兴宁4个项目区中共有1871户农户自愿报名参加,其中63.45%的农户按项目要求购买了项目补贴高效配方肥及生物农药等农资。更有像罗东红这样的农户,自掏腰包全额购买机动喷雾器,既能省时省力、又能减少农药用量。“这样种出来的粮食肯定健康,吃着也放心。”宁中镇村民朱子英和邻居们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尽管距离收成还有些时日,但她坦言地里秧苗的长势确实比以往好。

推荐阅读:

京津交流农药使用情况监测项目工作

甘肃兰州:公园路街道开展农药店铺安全大检查

浙江景宁县五措施部署高温季节农作物安全使用农药

低毒农药残留也要抽检

(来源:梅州日报)